愛新覺羅·瓦克達
代善第四子
愛新覺羅·瓦克達(1606年6月17日—1652年9月9日),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孫子,禮烈親王代善第四子,母為繼福晉葉赫納拉·布齊貝勒之女。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隨多爾袞徠入關,鎮壓李自成農民軍,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封三等鎮國將軍。又從多鐸征喀爾喀蒙古蘇尼特與土謝圖汗兵,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晉封鎮國公。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晉封郡王,加號曰謙。旋代滿達海為征西大將軍,平定山西反清勢力。師還掌工部,預議政。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薨,謚曰襄。
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五月十三日酉時生。
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七月,隨睿親王多爾袞圍明朝錦州,見明軍出樵者,瓦克達率十餘人越前鋒統領布顏軍,擊斬之。
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八月,清軍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集兵十三萬來援,至松山,大軍進擊之。明軍騎兵來奪紅衣大炮,瓦克達同輔國公滿達海奮力擊退。明軍趁雨天接戰,復敗之。進擊洪承疇三營步兵,瓦克達驟馬而前,前鋒、什長費雅思哈落馬,瓦克達援之,同騎一匹馬而出。參領哈寧阿被創墜馬,瓦克達返戰入敵陣,提著他歸陣。
入關南下
瓦克達以侄兒阿達禮謀立睿親王事緣,坐黜宗室。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正月,敘功授三等鎮國將軍,復入宗室。五月,蘇尼特部騰機思等叛奔喀爾喀,瓦克達隨豫親王多鐸往討至圖拉河。同吳拜領兵千擊之,殺喀爾喀布顏圖台吉等十一人,進至布爾哈圖山,與貝子博和托合軍,斬千餘級,擒八百餘人,獲駝馬牛羊無算。又擊敗喀爾喀土謝圖汗、碩雷汗兵。十月,凱還。
平定山西
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三月,議敘封鎮國公。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一月晉封多羅郡王。十二月,以喀爾喀擾我邊界,命隨英親王阿濟格駐防大同。總兵姜鑲叛據大同,附近郡邑應之,瓦克達隨英親王圍渾源州。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三月,睿親王統師拔渾源州,令還京。七月,命同親王滿達海剿賊於朔州、寧武。八月,以巨炮克朔州城,偽總兵、偽兵道孫承乾、高奎等遁。瓦克達與輔國公薩弼擊敗其還戰兵,移師攻寧武關,偽總兵劉偉、偽兵道趙夢龍焚城西遁,瓦克達追之。時大同偽總兵楊振威暗通英親王,斬姜鑲首以降,劉偉、趙夢龍等亦率偽將五十餘人,兵五千四百餘降于軍。平靜樂縣及寧化所、八角保諸寨。十月,詔滿達海還京,以瓦克達為征西大將軍,剿撫山西余賊。
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二月,疏報平定潞安、平陽、澤州,偽總兵申亥、郭中傑、魏閔各率餘黨歸順。明朝大學士李建泰初已投誠,至是復同姜瓖叛亂,據太平縣,清軍圍之二旬余,李建泰窮蹙出降,順治帝命誅李建泰及其兄弟子侄,籍家產入官。三月,疏報平陽府屬三十六州縣皆平。四月,班師。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二月,特加封號曰謙郡王。三月,命管理工部事。六月,隨駕幸南苑,賜鞍馬。十月,任議政。
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正月,醫人何大福出入部署,招揺嚇詐。事覺伏誅,瓦克達坐徇縱,罰鍰,罷部任。四月,罷議政。八月初七日子時去世,年四十七。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五月,追謚曰襄。
襲爵風波
瓦克達征山西時,曾駐平陽府,平陽人民感其治軍安民有德,建祠致祭,牓曰多羅謙郡王廟。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議政王等以瓦克達曾獲罪,其爵不應承襲,順治帝憫其子留雍、噶爾塞命食奉國將軍品級俸。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四月,噶爾塞等訴其父軍功,輔政大臣鰲拜、尚書馬爾賽為噶爾塞姻戚,議封噶爾塞為鎮國公,留雍為鎮國將軍。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七月,留雍以己不得與弟一例晉爵,訴不平,議政王奏留雍等俱夤緣得封,應革噶爾塞鎮國公並原有之奉國將軍品級,留雍應革鎮國將軍仍食奉國將軍品級俸。得旨,噶爾塞奉國將軍品級俸乃順治帝恩給,仍如舊。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五月,噶爾塞復訴父爵系軍功所得,例得襲,宗人府以奏,命襲封鎮國公,並封其子海青為輔國公。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八月,授宗人府左宗人。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九月,遷右宗正。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十月,諭責噶爾塞鑽營不安分,罷右宗正任,削鎮國公及海青輔國公爵,以其兄留雍襲封鎮國公。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四月,詔宗人府會同領侍衛內大臣察劾行走懶惰者,削留雍爵,停襲。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三月,乾隆帝追念謙襄郡王瓦克達著有功績,現無承繼之人,恩賞瓦克達子孫一等鎮國將軍爵,世襲罔替,以留雍之曾孫洞福襲。
嫡福晉赫舍里氏,巴圖禮之女;
繼福晉他塔喇氏,尚書塔穆拜之女;
側福晉巴林氏,圖魯克宜之女;
側福晉納喇氏,塔喇瑪之女;
庶福晉何氏,何起龍之女;
庶徠福晉卞氏,卞進泰之女;
媵妾納喇氏,袁布之女。
瓦克達生三子
長子:愛新覺羅·巴克達(1627年9月29日—1643年1月27日),天聰元年(1627年)丁卯八月廿日辰時生,母為嫡福晉赫舍里氏巴圖之女,崇德七年(1642年)壬午十二月初八日辰時卒,年十六歲。嫡妻董鄂氏,胡錫圖之女。
次子:愛新覺羅·留雍(1647年10月4日—1709年3月7日),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九月初七日子時生,母為庶福晉何氏何起龍之女。順治十年(1653年)閏六月封三等奉國將軍,康熙六年(1667年)四月晉封鎮國將軍,康熙八年(1669年)七月緣事降為奉國將軍品級,康熙廿五年(1686年)十月襲伊弟噶爾塞鎮國公,康熙卅七年(1698年)四月因懶惰革去鎮國公。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正月廿六日亥時卒,年六十三歲。嫡妻祜思塔氏,騎都尉溫察之女;繼妻納喇氏,郎中托羅之女;妾石氏,石廷珠之女;妾徐氏,徐景親之女;妾謝氏,謝達之女;妾張氏,六十之女;妾劉氏,方喀喇之女;妾李氏,李升芝之女;妾李氏,李達春之女;妾孫氏,孫天福之女;妾高氏,高明柱之女;妾張氏,華塞之女。
三子:愛新覺羅·噶爾塞(1647年11月16日—1719年1月11日),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十月二十日丑時生,母為庶福晉卞氏卞進泰之女,順治十年(1653年)閏六月封三等鎮國將軍,康熙六年(1667年)四月封鎮國公,康熙八年(1669年)七月緣事降為奉國將軍品級,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五月復封鎮國公,康熙廿五年(1686年)十月因罪革爵,康熙卅七年(1698年)十二月授散秩大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十一月廿一日丑時卒,年七十二歲。嫡妻他塔喇氏,馬爾賽之女。
第一代— 愛新覺羅·瓦克達
第二代— 愛新覺羅·留雍:愛新覺羅·瓦克達第二子,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封三等鎮國將軍,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晉封鎮國將軍,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因事降為奉國將軍品級,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襲鎮國公,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革退停襲。
第二代— 愛新覺羅·噶爾賽:愛新覺羅·瓦克達第三子,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封三等奉國將軍,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襲鎮國公,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因事降為奉國將軍品級,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復封鎮國公,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以罪革爵。
第三代— 愛新覺羅·台渾:愛新覺羅·留雍第三子,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封輔國將軍,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因事革退。
第三代— 愛新覺羅·海清:愛新覺羅·噶爾賽第一子,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封輔國公,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以父罪革退。
第四代— 愛新覺羅·忠端:愛新覺羅·台渾子。
第五代— 愛新覺羅·洞福:愛新覺羅·忠端子,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以瓦克達有功命洞福襲一等鎮國將軍,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卒。
第六代— 愛新覺羅·德文:愛新覺羅·洞福第二子,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封二等奉國將軍,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襲鎮國將軍,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卒。
第六代— 愛新覺羅·德恭泰:愛新覺羅·洞福第三子,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封二等奉國將軍,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卒。
第七代— 愛新覺羅·蘇藩:愛新覺羅·德文第一子,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封一等奉國將軍,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襲一等鎮國將軍,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卒。
第七代— 愛新覺羅·蘇敏:愛新覺羅·德文第二子,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封三等輔國將軍,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卒,無嗣。
第七代— 愛新覺羅·蘇芳:愛新覺羅·德文第三子,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封三等輔國將軍,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卒。
第七代— 愛新覺羅·蘇哲:愛新覺羅·德文第四子,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封三等輔國將軍,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因事革退。
第七代— 愛新覺羅·達英:愛新覺羅·德恭泰第二子,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襲奉恩將軍,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卒,無嗣。
第八代— 愛新覺羅·承瑞:愛新覺羅·蘇芳第五子,愛新覺羅·蘇藩嗣子,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襲鎮國將軍,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卒。
第八代— 愛新覺羅·承藩:愛新覺羅·蘇芳第一子,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襲三等奉國將軍,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卒。
第九代— 愛新覺羅·岳康:愛新覺羅·承澤子,愛新覺羅·承瑞嗣子,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襲鎮國將軍,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卒。
第九代— 愛新覺羅·斌昌:愛新覺羅·承藩第二子,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襲奉恩將軍,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卒。
第十代— 愛新覺羅·恩厚:愛新覺羅·斌昌第二子,愛新覺羅·岳康嗣子,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襲鎮國將軍,後事不詳。
第十代— 愛新覺羅·恩榮:愛新覺羅·斌昌第一子,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襲奉恩將軍,後事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