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榛

中國著名農田水利和地下水專家

張蔚榛,男,1923年10月5日出生,河北省豐潤縣人,1945年8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中國著名農田水利和地下水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個人簡介


張蔚榛
張蔚榛
張蔚榛是中國著名的農田水利和地下水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土木工程系。曾在北洋大學北京大學任教。1955年獲蘇聯科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歷任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副教授、教授、農田水利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960年出席中國文教群英會。專於地下水和土壤水滲流和溶質運移的研究。曾提出有關地下水非穩定流及農田地下水排水新的計算公式和研究方法。主持研究“北方平原地區地下水資源評價和開發利用”,並獲得成果。張蔚榛教授長期從事水利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理論聯繫實際。在應用滲流理論、飽和非飽和土壤水運動和溶質運移理論解決農田排灌工程規劃設計問題中取得了大量開拓性的研究成果。

人物經歷


1923年10月5日,出生於河北丰南。
1941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
194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
1955年8月在前蘇聯科學院獲農田水利副博士學位。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0年出席中國文教群英會。
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二級嘉獎。
1997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2年7月14日19時45分逝世,享年89歲。

社會兼職


農水專業博士生導師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水利部技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貢獻


圖中右一為張蔚榛院士
圖中右一為張蔚榛院士
張蔚榛教授認為開源節流是節水灌溉的重要措施,採用井渠結合利用地下水進行灌溉是開源的重要途徑。
根據流域和或地區地下水動態觀測資料判斷地下水是否超采和地下水的超采量的方法。在年內和一定的時期內,地下水位可能由於氣象條件的變化而發生一定的波動,這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時段末地下水的埋深超過了時段初的平均埋深,這就表明地下水發生超采。時段初和時段末地下水儲存量的差值即是地下水的超采量。在有長期的地區或灌區地下水動態觀測資料的條件下,利用地下水位的變化資料判別地下水是否超采是最確切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這種方法既適用於流域和地區,也可用於灌區。
利用地下水可開採量和地下水的開採係數判別地下水超採的方法。地下水可開採量是地下水補給量(地下水資源量)中通過水井開採可以利用的那部分水量,習慣上常將地下水補給量乘以開採係數求得地下水可采量。濕潤地區或半乾旱半濕潤地區,灌區地下水的補給一方面來自降雨入滲,另一方面來自地表水的轉化,因此,地下水的可采係數可以達到較高的數值(有時可達0.7—0.9)。
開採係數是地下水的實際開採量與地下水可開採量的比值。地下水補給量的計算牽涉到多種因素,可開採係數選擇又有很大的任意性,一些地區估算的地下水可采量往往過高,根據偏高的可開採量計算的開採係數過低,不能及時發現地下水的超采和採取防止超採的有效措施。另外,還有利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耗用率和地下水開採量與地表水供水量比判斷地下水超采;水資源的耗用率;灌區地下水與地表水供水比等方法。
張蔚榛建立了正確的地下水資源概念,發展了地下水資源評估理論和水井計算方法。在農田地下排水設計研究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在中國首先應用勢能理論研究飽和和非飽和土壤水運行及溶質運移問題,取得了開拓性成果。
張蔚榛教授曾任國際糧農組織農業水技術傳輸(WATT)諮詢組成員,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LAH)會員。作為世界銀行國內專家參加評估新疆、甘肅、山西、河南等省多項水利工程項目。主編著作有《地下水非穩定流計算和地下水資源評價》,參編高校教材有《農田水利學》。發表論文有“河渠影響下雙層結構含水層地下水非穩定流計算”等。

學術著作

主編《地下水非穩定計算及地下水資源評價》、《地下水動力學和土壤水動力》、《地下水文和地下水調控》、《農田水利學》等。
發表論文50餘篇。

社會貢獻

張蔚榛長期從事農田水利教學科研工作,培養了大批優秀水利技術人才。
張蔚榛院士在會議上發表講話
張蔚榛院士在會議上發表講話
70年代初提出華北平原地下水開發應以淺層地下水開發為主的建議,對中國華北及其類似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起了重要作用。北方一些灌區,由於地下水的過量開採,也出現了水位持續下降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特別是西北灌區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地下水的補給較少,且相當一部分還要消耗於非耕地的蒸發,維持天然植被的存活。為此張教授提出了判別地區或灌區地下水超採的方法以及相應的對策。
中國每年地下水開採量為1000億立方米。“把該地老祖宗留下的水全部用完還不夠”,在很多場合張蔚榛不斷呼籲,如不及時採取相應措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張蔚榛在中國首先利用地下水非穩定流理論評價承壓地下水資源,特別是對淺層地下水資源評價中最主要的參數之一--給水度的研究,提出了全新概念,是淺層地下水研究中的突破。推導的三元結構含水層單井實用計算公式,使水井水力學的計算方法更加系統和完善。在中國最先開展以勢能理論研究包氣帶中水分運移規律,對估算田間作物耗水量、節水灌溉或非充分灌溉條件下土壤水分運動及漬害田地下排水系統的設計均有指導意義。
1989年由於他在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工程中做出的重大貢獻,被國務院授予二級嘉獎。在農田地下排水設計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在中國首先應用勢能理論研究飽和非飽和土壤水運動及溶質運移問題,取得開拓性成果。張蔚榛院士是中國應用動力學觀點研究溶質運移問題的倡導者之一,提出了溝間地下水淡化過程的計算模式,為中國北方受次生鹽鹼化威脅的灌區進行科學水管理提供了依據。

獲獎記錄


被認為是我國現代農田水利學科的開拓者;
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二級嘉獎。
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