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宣
孫德宣
孫德宣,當代語言學家。字浚三,筆名仲宣,山東省滕州市人,1911年10月26日生。
1933年夏,從北平文中學畢業考入燕京大學,後來因病休學,轉學清華大學中文系。“七七”事變后,入輔仁大學國文系,1939年畢業,曾在該校史學部研究所肄業二年。歷任輔仁大學編譯員、助教、講師,兼競存中學、輔仁大學附中教員。1946年至1948年任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5月起改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52年春參加《中國語文》的編輯工作。1952年夏參加語法組《現代漢語語法講話》的編寫工作。1954年至1955年為編寫一部中型現代漢語詞典做準備。1956年以後,參加呂叔湘、丁聲樹先後主編的《現代漢語詞典》的工作,擔任詞典編輯室語文組組長。1978年任詞典編輯室副主任,1980年任《現代漢語詞典》副主編,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教授,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語文》編委,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委員、正詞法委員會委員,中國地各委員會委員,《漢語大字典》學術顧問,訓沽學研究會學術委員。
曾發表過《辭達說》(1940年)、《阮隉詞義之分析》(1941年)、《聯綿字淺說》(1942年)、《少艾解》(1946年)等論文。五十年代初研究現代漢語語法,主要對現代漢語的助詞和嘆詞進行了研究。1956年以後,他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詞典的編纂上,主要編寫《現代漢語詞典》,此外還參加《新華字典》、《現代漢語成語詞典》和《現代漢語小詞典》的編寫、修訂工作。1978年《現代漢語詞典》正式出版發行后,他仍在繼續做補編工作,為編寫《現代漢語大詞典》做準備。
《現代漢語詞典》是根據國務院的指示由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集體編寫的,它是為推廣普通話、促進漢語規範化服務的一部中型的語文詞典,共收錄五萬六千餘條詞語,在詞的選擇、詞的定型、詞的標音、詞義的分析註釋和例句的引用方面都有明確的規範和較強的科學性,可以說是一部繼往開來的有獨創性的詞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語言科學研究的一個可喜的成果。孫德宣參加了這部詞典編寫前的準備工作,他研究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詞典和有關詞典編寫的文章,跟鄭奠等合寫了《中型現代漢語詞典編纂法》。
在詞典的編纂方面,孫德宣寫有《〈現代漢語詞典〉編纂雜識》(1980年)和《論釋義的科學性》(1981年)等論文。他根據自己參加編寫和修訂《現代漢語詞典》的經驗,論述了詞典的科學性、詞典的統一性及漢語規範化、詞典的思想性、詞典的穩定性和詞典的局限性等問題。在《論釋義的科學性》中,他論述了怎樣做到釋義正確和釋義完整。
在辭彙學的研究方面,孫德宣寫有《語詞瑣記》(1979年)、《美惡同辭例釋》(1983年)、《詞義》(1983年)等論文,在詞義的辨析和註釋方面,有一些獨到的見解。他指出有些詞既含褒義,又含貶義,即“美惡同辭”。
在現代漢語語法的研究方面,孫德宣參加了《現代漢語語法講話》一書的編寫,其中“語氣”一章由他執筆。作者以語氣為綱,把重要的語氣助詞分成五組加以描寫,引用的例句生動而有說服力,通過語言事實闡明了各種語氣和語氣助詞的用法。他還跟呂叔湘合作,寫有《助詞說略》一文,全面考察了助詞的特徵和範圍,把各家所說的助詞分成八組,逐個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新的見解。為了配合“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他還寫了《結構助詞和時態助詞的性質和用法》(1957年)一文以及《助詞和嘆詞》(1957年)一書,在這些著作中,詳細論述了助詞的範圍、性質和用法,以及嘆詞的性質和用法。此外,他還寫過《意義是不是劃分詞類的唯一標準?》(1957年),這是參加五十年代關於詞類問題討論的一篇論文。作者針對傅子東的《詞類的區分和辨認》一文指出,意義不是劃分漢語詞類的唯一標準,只是一個重要標準,區分詞類要把意義和語法特徵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