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板橋街道的結果 展開
- 南京市雨花台區轄街道
- 江蘇省連雲港市板橋街道
- 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轄街道
板橋街道
南京市雨花台區轄街道
板橋街道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西南部,西臨長江,北與主城相接,東近東山副城,南望江寧濱江新城,是南京市近期重點規劃建設的八大新城之一,是南京市寧蕪城鎮發展軸上的重要坐標。
板橋街道原為板橋鎮,是古都南京歷史最悠久的重鎮之一,不僅自然資源稟賦豐厚,更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這裡歷來是商家雲集之地,人文薈萃之所,柴米油鹽陶瓷,木材竹器,在這裡聚而又散,流通四方。在交通、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對南京乃至中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民國時期被國民政府定為“示範鎮”,於2004年撤鎮改街為板橋街道。
民國時期,板橋鎮因治安、經濟、文教工作突出,被授予“江寧自治縣示範鎮”稱號;板橋有寧蕪公路、寧蕪鐵路貫通,板橋鎮人傑地靈,被國民政府定為“示範鎮”。各國華僑曾慧眼一致,看中板橋鎮為回國振興的基地。
新中國建立后,板橋鎮更是各界創業的熱土,有“綠洲”、梅山等大型國企和高校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入駐發展。正如板橋振興路口牌樓對聯所寫:“聚吳楚商賈通南北鹽鐵昔日風情冠金陵引九州英才創千秋偉業明朝繁華傲江南”。改革開放后,南京市雨花台區板橋街道、板橋新城規劃建設辦籌建了南京南京的衛星城——板橋新城。
1952年建板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設鎮。
1995年,將江寧縣江寧鎮的永安、孫家、邵庄、新建、三山5個行政村和谷里鄉的梅村劃歸雨花台區管轄。
1996年,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古雄、古樓、大方、石閘湖、近華、陳葉、落星、柿子樹、三山、新建、邵庄、孫家、永安、梅村14個行政村和橋北、橋南、綠州、建通新村4個居委會。
2004年,板橋街道辦事處駐振興路19號,面積51.49平方千米,人口35477人,轄板橋、綠洲、建通、近華、落星5個社區和古雄、大方、柿子樹、三山、永安、孫家、新建7個行政村。
2008年8月根據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完成第二次區劃調整,區委區政府單獨組建板橋新城管委會,寧蕪鐵路以東的大方村、古雄村、柿子樹村共計15.03平方公里劃歸板橋新城管轄。區劃后板橋街道下轄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面積32.29平方公里,耕地1.3萬畝,人口3萬人。
2020年3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同意板橋街道行政區劃變更,板橋街道行政區域:東至寧蕪鐵路邊界,南與江寧區江寧街道相鄰,西與浦口區隔江相望,北與西善橋街道接壤。管轄板橋、孫家、新建、永安、三山、綠洲、殷富、近華8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40.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8萬人,常住人口5.2萬人。板橋街道辦事處駐振興路59號。
板橋街道
板橋街道以自然風光著稱,境內地形多樣,西面緊依長江,南部永安村丘陵起伏,具有濱江、依山的自然景緻和城市風貌。
板橋街道
截至2008年,板橋街道轄5個社區,7個村委會;2010年人口26943人(2010年)。
社區 | 板橋 | 綠洲 | 建通 | 近華 | 落星 |
村委會 | 古雄 | 大方 | 柿子樹 | 三山 | 永安 |
孫家 | 新建 | \ | \ | \ |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320114005001 | 111 | 板橋社區 |
320114005002 | 111 | 綠洲社區 |
320114005003 | 111 | 建通社區 |
320114005202 | 112 | 孫家村 |
320114005203 | 220 | 永安村 |
320114005205 | 112 | 三山村 |
320114005206 | 112 | 新建村 |
320114401200 | 111 | 大方村 |
320114401201 | 112 | 古雄村 |
320114401202 | 112 | 柿子樹村 |
板橋社區居委會位於板橋街道振興路1號——板橋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內,經2008年區劃調整后,目前總面積約為1.2平方公里,總人口9298人,社區黨支部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6名。其東臨雨花經濟開發區,北接板橋河,西依國道205線、寧銅鐵路,南靠新建村。社區現有板橋新村、向陽雅居、靜華公寓、勝利南苑四個居民小區,西來、楊戴三、路西三、四、五、勝利6個村民小組和南京谷里銅礦生活區、國際關係學院南北生活區、工兵倉庫生活區3個託管小區構成。境內共有機關、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41家。板橋社區是一個有五十多年歷史的老居委會,1956年,板橋地區由江寧縣劃歸雨花台區,建置板橋鎮時,成立板橋居民委員會;1978年11月,設立橋南、橋北2個居委會;1999年11月,橋南橋北兩居委會合併,成立社區第一屆居民委員會,2009年6月換屆選舉產生了第四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板橋社區先後獲南京市健康社區、雨花台區文明社區、社區中老年群眾文化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億元,稅收入庫1500萬元。
建通社區位於板橋街道駐地西南7.5公里,以原生建磚瓦廠改為建通牆體材料廠而得名。西依長江,北靠三山村,南臨梅山公司,1996年9月成立了建通居民委員會(梅山9號路可通往)。轄區有3個居民小組,450戶,約1067人,其中:少數民族14人;居民樓房佔57.6%。居民多為建通牆體材料廠工人及其家屬,社區現有辦公室、多功能活動室、警務室、圖書閱覽室、資料檔案室、勞動和社會保障站、衛生計生服務站、宣傳欄、活動大禮堂以及社區衛生所。社區還建有一支以社區居民組織的中老年健身隊和一支中青年舞蹈隊。
孫家村位於板橋街道駐地南5公里,現有面積為6.5平方公里,現轄5個村民小組,260戶,1400多人,其中黨員110人。先後榮獲省級衛生村、省級文明村、市級文明村、市級文化活動室示範點、南京市文化先進村、區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孫家村作為板橋街道農業主產區,新中國建立以來,從農、副、牧、漁綜合經營到實施南京市第一批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建設,完成了由傳統農業向“三高一優”現代農業的轉變。目前,園區內不僅有孫家草莓、葡萄種植基地、孫家高檔水產養殖中心,還有集休閑、娛樂、觀賞為一體的望遙山莊風景園等,為城市居民體驗農家生活、欣賞田園風光、享受自然情懷提供了去處。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孫家村的二、三產業在三十年間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鋼渣公司、雨江水泥、貝斯特機械製造、金邦實業等企業在壯大村級經濟的同時,也為解決農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提供了途徑。截至2009年,孫家村有二、三產企業10餘家,實現地區總產值1.37億元,村級可支配收入5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0750元。
三山村位於雨花台區南端,板橋新城西南部和上海寶鋼梅山集團緊密相連,與雨花經濟開發區相接,南京長江三橋近在咫尺,205國道、寧馬高速、寧蕪鐵路臨村東穿而過,揚子江依西境而流。三山村歷史悠久,南朝民歌中“送歌板橋灣,相待三山頭”和李白《鳳凰台》詩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露洲”,三山村因此而得名。三山村轄地3.6平方公里,15個村民小組983戶,常住人口3010人,村黨總支現有黨員人數115人,下設4個黨支部,流動人口達1000人,全村大小企業50家,稅收入庫5500萬元,村級收入540萬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億元。至2008年底,我村各項工作受到了市、區、街領導的高度肯定,先後獲得市、區平安社區示範村,省、市文明村,市綜合實力百強村,區民主法治示範村等多項榮譽稱號。三山村一直重視發展,經濟建設卓有成效。2000年村工業集中區正式啟動,先後引進南京梅寶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南京和木建材實業有限公司等50餘家企業,園區現已吸納勞動力1500多人,創稅收2500餘萬元,通過幾年的發展,村工業集中區被命名為雨花台區三山創業園。
永安村位於雨花台區最南端,距主城區僅20公里,與江寧區江寧街道接壤。境內地貌起伏,山水相依,自然環境優美。區位、交通優勢逐步凸顯,寧馬高速公路、寧蕪鐵路、寧蕪公路依境而過,連接205國道與寧馬高速的小河北路橫貫東西,規劃中的南部工業園區中心位居於此,中部居住組團一路之隔。全村現有土地總面積4.76平方公里,人口0.25萬人,散居村落15個,905戶,居住總面約13.37萬平方米。轄區內現有工業企業7家,佔地約200畝。2008年全村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70萬元,稅收入庫16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00萬元,工業總產值12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735元,09年村級經濟實現可支配收入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22元。我村先後被市政府命名為“兩高一優”農業示範村、市級科普文明村、2004—2005年度被市政府授予“百強村”、區級文明村、街道三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省級衛生村等榮譽稱號。
板橋街道
板橋街道境內駐有寶鋼集團梅山有限公司、綠洲機器廠、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武警消防訓練基地等多家省、部級單位。
板橋街道圖片
板橋,又名古雄,漢代又稱板橋浦,酈道元《水經注》中所寫:“江水經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結浮橋渡水,故曰板橋浦。”此處的浮橋便是最早的板橋。這裡歷來是商家雲集之地,人文薈萃柴米油鹽,柴米油鹽陶瓷,木材竹器,在這裡聚而又散,流通四方。
板橋鎮是六朝古都南京歷史最悠久的重鎮之一,在交通、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對南京乃至中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因為瀕臨長江航道,地處陸上要衝,內有大河(板橋河)灌溉、交通,早在千年前的南北朝、隋代、唐代,板橋地區就成為十分繁華的遊覽勝地,謝朓、李白等大詩人寫板橋的詩篇流傳千古、膾炙人口。南朝《三洲歌》:“送歌板橋灣,相待三千帆千帆幅帆,知是逐風流。”句中“三山”即為板橋境內的風景名勝“三山磯”。李白、楊萬里、鮑照、謝朓等名人都曾到板橋遊覽,並留有詩篇,歷史上流傳的朱元璋大勝陳友諒、胡大海走馬奪古雄等故事和蔣介石“御林軍”起義等事件就發生在這裡。
明清時期,金陵十八景、四十八景,板橋鎮就有三山、新亭、新林浦、落星崗等多處入選。
板橋鎮中有一個板橋河,河上有一個青石板橋,石板橋連接著鎮南北。如此一個名不經傳的小橋,其歷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當時河上的橋,只是一個在船或筏子上鋪木板的浮橋,後來逐步演變成有固定橋樁、橋板的木板橋,故地名因橋而得。據史書記載:板橋底下有巨流“闊三丈、深一丈,下入大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名著《水經注》里有關於它的記載:“江水經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結浮橋渡水,故曰板橋浦。俗稱人字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南京板橋賢士募款,將板橋河上的木橋重砌為青石板橋,橋欄用磚砌成,外側雕有龍頭,並嵌有石刻“板橋”二字。初為單曲拱橋,後為三曲拱橋,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堪稱奇迹。橋長23米,寬12米,4米,可承重10噸。橋內兩側嵌有花紋石雕和記事碑,記事碑均高87厘米,寬47厘米,西側的有字99個,可惜的是文革中全數被鑿,橋欄外龍頭也被毀;東側的記事碑完好,記載:大清康熙二十七年歲次戊辰十一月初二重造,郭賢吾與祠山廟羽士(道士)趙嵩如共同募款重修。
板橋河上的青石板橋,其實當地居民不稱它為板橋,而稱“花藍橋”,據《南京市雨花台區地名志》記載:板橋河上的橋“因橋形如花籃,俗稱‘花籃橋’。”又引民間趣聞:“清朝時,板橋是由柏家村慈堂庵蔣道士四方化緣而搭建的一座木板橋,後來被洪水衝垮。河附近有家姓陳的富翁只有一個兒子,已成年,但不成器,成天在外賭博。富翁原希望兒子繼承家業的想法落空了,便將錢財捐出來,將被洪水衝垮的木板橋重建為石頭橋。世人感嘆,陳姓富翁苦累了一生,本指望獨子繼承自己的家產,結果是“花籃子打水一場空”。於是人們就管這座橋叫“花籃橋”,以此紀念他的善舉。”
板橋古鎮歷史悠久,唐代李白與板橋頗有淵源。詩仙曾在板橋上散過步,也曾在板橋下泛過舟;曾在板橋老街暢飲美酒,也曾在板橋河堤留下詩篇。《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寫的就是板橋河,李白寫他在板橋河坐船遊覽飲酒,懷念南朝詩人謝脁。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
斜低建章闕,耿耿對金陵。
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
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
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征。
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
如此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小鎮、青石板橋,年輕人已不太關心它的存在與湮滅,昔日風韻也只留存在當地老人的記憶里。
板橋街道圖片
板橋街道交通十分便捷,寧蕪公路、寧馬公路、205國道、寧蕪鐵路、寧銅鐵路、寧馬高速、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南京繞越高速公路、不會過江隧道、南京地鐵S3號線穿境而過。長江沿線建有年吞吐量逾百萬噸的運翔、鳳翔等多座岸壁式碼頭。南京長江三橋、板橋汽渡是南京市通往蘇北、皖中地區的重要通道。繞城公路連接機場高速公路,三十分鐘車程即可抵達國際空港——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板橋街道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