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油山鎮的結果 展開

油山鎮

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下轄鎮

油山鎮,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位於南雄市北部,東鄰烏逕鎮,南連黃坑鎮,西接鄧坊鎮,北與江西省大余、信豐兩縣交界。行政區劃面積146.6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油山鎮戶籍人口33318人,截至2020年6月,油山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2013年,油山鎮全年財政收入212.2萬元,同比增長9.6%;實現生產總值3.01億元,同比增長12.3%。

歷史沿革


油山鎮
油山鎮
明代,屬延福都。
清乾隆二年(1737年),屬延福二都。
清咸豐四年(1854年),廢都建約。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廢約建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立大塘鄉,屬第六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二區。
1958年後,屬火箭(黃坑)人民公社
1962年,成立油山人民公社。
1979年3月,油山人民公社分為大塘和油山兩個人民公社。
1984年,改為區。
1986年,改為鎮。
2001年底,大塘鎮和油山鎮合併。其中益田、蘭田、上湖、茶頭背4個村委會划回鄧坊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油山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油山社區坪田坳村蓮山村大蘭村平林村黃地村
愛敬村漿田村漿田村孔村村延村村錦陂村
上朔村夾河口村大塘村黃田村下惠村古城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油山鎮地處南雄市北部,中心位置約在北緯25°16′53″,東經114°31′20″。東鄰烏逕,南連黃坑,西接鄧坊,北與江西省大余、信豐兩縣交界。行政區劃面積146.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油山鎮北部為山區,海拔平均483米,最高的油山1073米。南部為丘陵,約佔1/3面積,平均海拔364米。山區地質屬燕山期花崗岩體和寒武紀、震旦紀變質岩體。土壤屬花崗岩紅壤。丘陵區地質為白堊紀紫色砂頁岩體。
土壤
油山鎮土壤屬紅壤及紫色土類。

氣候條件

油山鎮年均氣溫南部21.8℃,北部山區19.6℃。年均無霜期南部290天,北部260天。年降雨量南部1852毫米,北部1746毫米。

水文

油山鎮境內有溪流18條,池江水支流,向北流經江西大余縣匯入贛江,其餘向南流入湞江。較大的是大源水,流經境內11.1公里,河床寬4.5米,年均徑流深775毫米,年徑流總量0.749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油山鎮北部森林資源豐富,是南雄的主要林區之一,有山林面積9333.33公頃,森林覆蓋率74.9%,林木蓄積量381183立方米,毛竹蓄積量220萬條。主要樹種有松、杉、油桐、毛竹等。
油山鎮礦藏有稀土(儲量超過100噸)、花崗石(儲量50萬立方米以上),橄欖綠、芝麻花花崗岩儲量超過50萬立方米,還有金、鐵、白沙泥和豐富的礦泉水。
油山鎮水能蘊藏量575千瓦,已開發375千瓦。上游築有大源水庫,庫容613萬立方米。雖有孔江、大源水庫灌溉,水田旱澇保收面積僅六成。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油山鎮戶籍人口33318人。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油山鎮常住人口為17575人。

經濟


黃坑鎮耕地面積2420.47公頃,2004年水稻播種面積2130公頃,總產量15486噸。種植黃煙783.33公頃,總產1528噸,收購量224噸。種植花生577.33公頃,總產1569噸。蔬菜面積523.33公頃,總產1.3萬噸。生豬飼養量32952頭,出欄量20014頭。三鳥出欄量234614隻。耕牛存欄量5677頭。水產品總產量525噸。工農業總產值2.3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6395萬元。財政總收入94萬元,總支出84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2945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700萬元。固定電話裝機數量1810部,行動電話擁有量1180部。
1992年底,油山鎮工農業總產值124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24萬元,佔總產值的18%;農業產值1016萬元,佔總產值的82%。主要工業有電站、松香加工、木器加工、機械修理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盛產稻穀、花生、黃煙、黃豆、藥材等。林業現已建立1334公頃松香生產基地,現時年產松香200噸。毛竹生產基地667公頃,年砍伐5萬株。全鎮家庭辦起了“小五園”,有林園544公頃、竹園280公頃、果園55公頃、葯園20公頃、茶園21公頃。主要產品有水果、香菇、木耳、茶油等,每年交售木材2000立方米。在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佔68.3%,林業佔11.3%,畜牧業佔14%,副業佔1.5%。漁業佔0.6%,商飲業佔2.6%,運輸業佔1.1%,建築業佔0.3%,服務業佔0.3%人均收入810元。

交通


大塘社區至南雄市區30公里、韶關133公里、江西信豐縣城60公里、贛州市137公里。鎮內全部村委會均通汽車。其中12個村委會鋪了水泥路面。
縣道黃(坑)大(蘭)線穿境而過,北至江西省大餘縣接國道323線直達贛州市,南至黃坑鎮連省道1950線,往東直達江西省信豐縣,往西經南雄縣城、始興縣城至韶關市。境內9個管理區全部通汽車。

社會


教育

1992年,油山鎮有中學1所、小學9所、成人中心學校1所,在校學生13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3%。
2004年,油山鎮有中學1所,小學20所,在校學生7200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

文化事業

1992年,油山鎮有文化娛樂場所19個。群眾文化生活有文學創作、攝影、鼓樂、舞龍、舞獅、戲曲彈唱、採茶戲等。

衛生

1992年,油山鎮醫療保健設施有衛生院1所、醫療站10個。
2004年,油山鎮醫療保健方面,有鎮級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站20個。

社會保障

2004年,油山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456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0人。

文化


地名由來

傳說在油山上有岩洞滴油,取之不盡,因名油山。
油山鎮政府駐地大塘墟,相傳因位於山岡上,不近河,只得在後山築大山塘蓄雨水供日常用水,故名大塘

紅色文化

油山地處粵贛邊,是著名革命老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南雄農民武裝暴動后,即在油山建立革命根據地,與中央蘇區連成一片。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1月,李樂天和楊尚奎率粵贛邊特委機關和700多名武裝人員上油山開闢游擊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項英、陳毅、陳丕顯到達油山與李樂天會合,在油山一帶開展艱苦卓絕的游擊戰。

地方特產

銀杏
油山鎮有百年以上銀杏樹35株,年產量14噸。其中1株銀杏王,樹齡1260年,腰圍8.8米,樹高30多米,樹冠覆蓋面積1350平方米,年產量500公斤。
白果
油山鎮出產的糯米糍白果遠近聞名。全鎮有百年以上的白果樹35株,年產量14噸,暢銷港澳。油山鎮還不斷增植“嫁接苗”白果,創辦了1200畝的白果生產基地。幼齡白果樹已超過2萬株。“白果王”在油山鎮梓杉坳,6人把手方可合抱,樹齡超過千年,年產白果500公斤。
松脂
油山鎮生產。加工提煉松節油,可用於化工和醫藥,餘下的透明固體可製作油漆、肥皂、紙張、火柴原料。1992年總產量700噸。
香菇
油山所產香菇稱“南菇”,其肉厚腳短、菇香濃。主要銷往廣州、港澳等地。
茶油
茶油主要特點是純正清香,經常食用有清肝明目、降低膽固醇、抗癌等特效。全鎮有油茶650公頃,年產油茶籽100噸,產茶油40噸。

旅遊


風景名勝

宋代孔閏墓
油山鎮
油山鎮
宋代孔閏墓在大蘭村北1公里雙坑羊角嶺衝天鳳形山半腰。平林惜字塔。明末磚塔,位於坪林村西0.5公里處,建於河旁台地橋頭,被列為南雄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樟樹窩石洞
樟樹窩石洞在大蘭村委李坑龍村左上方的樟樹窩山裡,容積2立方米。是陳毅在油山堅持游擊戰時的隱蔽所。已立碑紀念。
大嶺下紙棚
大嶺下紙棚在大蘭村委會的大嶺下村。是陳毅、陳丕顯等革命家在油山堅持游擊戰爭時的住所和召開特委、軍分區幹部會議的地方。已立碑紀念。
恐龍腳印化石
在1983年9月、1984年10月,中國科學院與德國波恩地質古生物學家代表團在下會村委會下官壙村挖掘20個恐龍腳印化石,已珍藏在南雄博物館。該地段列為廣東省自然保護區。
延村水城
延村水城位於延村,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久圯,現只重修了城門。
伏龍寺
伏龍寺位於上朔村。建於宋代,內有宋嘉祐年間鐵鑄鐘一座。延村尚書第。在該鎮延村,建於清代。相傳為紀念宋代名宦馮遷而建。1987年重修。
上朔塔
上朔塔是清代磚塔,位於上朔村五指山上。塔南向,平面六角形,7層,高26米,保存完好。
真仙岩摩崖石刻
真仙岩摩崖石刻位於油山鎮古城村北1公里處。石刻有“天峰山”“朝陽岩”兩處,均無落款。因年代久遠,字跡模糊。相傳唐李德裕、宋蘇東坡等名人曾到此遊覽。
平林惜字塔
平林惜字塔是明末磚塔,位於油山鎮坪林村西半公里處,建於河旁台地橋頭。塔向南,平面六角形,3層,高9米,塔底層直徑1.25米,被列為南雄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代表人物


彭顯倫(1895—1958年),該鎮上朔村人,老紅軍。1955年5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