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汽車集團
國家重點扶持的四大汽車企業
中國四大汽車集團是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4家汽車集團,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汽車企業。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出台了《汽車產業發展和振興規劃》,首次正式提出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四大汽車集團,並鼓勵這四家汽車企業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汽車產業重組兼并。
中國四大汽車集團“十二五”規劃的大致方向與目標盡數出爐,從具體目標上看,除上汽以6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領跑外,其他三大集團都將到“十二五”末的年銷量目標鎖定為500萬輛。按照規劃,四大集團在“十二五”末的總產能將達到2100萬輛。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股票代碼為600104)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2011年,通過向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及上海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獨立零部件、服務貿易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相關股權和資產,上汽集團實現資產重組整體上市,總股本達到110億股。
上汽集團主要業務涵蓋整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包括發動機、變速箱、動力傳動、底盤、內外飾、電子電器等)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汽車服務貿易業務(包括汽車金融)。
2011年,上汽集團整車銷量超過400萬輛,繼續保持國內汽車市場領先優勢,並以上一年度542.57億美元的合併銷售收入,第七次入選《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名第151位,比2010年上升了72位。
上汽集團
在自主品牌建設上,上汽主要乘用車自主品牌是榮威和名爵。這兩個品牌誕生於“十一五”的第二年,問世來,榮威和名爵在品牌形象塑造、新產品投放、網路布局等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十二五”期間,上汽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目標與傳統汽車的目標相同。2012年,榮威550插電式強混轎車也將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的“十二五”規劃中,將國際業務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上汽計劃除了自主品牌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出口外,還將與通用攜手開拓國際市場。名爵在英國的工廠已經投產,上汽英國經銷商正在對MG6進行前期推廣工作。上汽商用車板塊中的躍進品牌,貼牌依維柯在全球重點市場銷售。據悉,“十二五”期間,上汽計劃與通用攜手進入包括印度在內的更多國際市場。
點評:2010年,上汽旗下主要整車合資企業上海通用、上海大眾和上汽通用五菱均達到產銷百萬輛規模。換句話說,上汽“十一五”的銷量主體仍由合資企業貢獻。因此,上汽在“十二五”總體規劃中提出將更加註重自主品牌和自主研發,年產銷自主品牌和本土研發汽車要突破總量的40%。從規劃中不難看出,上汽不僅將繼續發揚傳統汽車的優勢,還著眼於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十二五”期間,上汽新能源汽車要形成系統的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具有獨立產品開發能力的國內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上汽在“十一五”期間已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國際業務,同時也收穫了教訓。因此“十二五”期間,上汽也許會在國際市場拓展方面有新突破。
東風集團
東風2010年整體市場佔有率達到14.5%,轎車、SUV、MPV,輕、中、重卡車等細分車型市場佔有率幾乎都保持在10%~20%。在東風“十二五”規劃中,為了實現500萬輛的產銷目標,東風提出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自主發展步伐的兩項重點任務,以及包括自主品牌、合資事業、國外事業、新能源汽車、汽車關鍵總成、自主創新能力、人才隊伍在內的七大重點戰略領域。
與其他三大集團相比,東風在自主品牌乘用車上尚有差距。因此,東風“十二五”規劃將發展自主品牌放在七大重點戰略領域的第一位,並首次明確了自主創新能力的具體目標:東風要在2015年形成自主品牌乘用車、商用車以及發動機、變速器等關鍵動力總成國內居前列的綜合開發能力。
東風計劃到2015年,東風風神品牌成為國內自主乘用車品牌的領導者,屆時將達到30萬輛的生產規模。為此,東風乘用車公司在2010年~2014年將導入5個車型平台,覆蓋中級、中高、高檔等各主流區間,推出數十款車型,陸續具備1.4L~1.6L和2.0~2.4L兩個系列發動機的生產能力。
點評:與其他三大集團相比,東風的產品線最為均衡,各品種、各檔次車型全面覆蓋。2010年,除東風日產銷量達到65萬輛外,神龍、東風悅達起亞、東風商用車、東風股份、東風小康、東風本田六大板塊的銷量都在30萬輛左右。雖然東風風神作為自主品牌乘用車尚未進入主流,但東風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的決心不可動搖。東風還有東風裕隆、東風商用車、東風柳汽、東風小康四個自主品牌發展平台,東風在“十二五”期間將更強調各自主品牌乘用車單元的業務協同,加強資源共享,共同做強自主品牌。
中國一汽
自主品牌成為一汽“十二五”期間的重中之重,其中紅旗的復產被列為重要內容。據了解,紅旗復產計劃從產品戰略規劃到市場定位,均由一汽總經理徐建一親自擬定。按照一汽的規劃,新紅旗兩款產品將在2011年底或2012年初推向市場。根據徐建一之前透露的產品規劃,未來紅旗將明確走高端路線,產品定位於商務用車,除了高檔轎車外,還包括MPV和SUV車型。除了研發基地建設和發動機擴建項目外,為全方位推動一汽自主品牌乘用車業務,一汽還決定成立造型中心,結合中國市場特點對一汽品牌旗下的各自主產品的造型進行風格塑造。
除了要在自主品牌上重塑輝煌,一汽還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
點評:紅旗品牌的復興一直進展緩慢。復產紅旗,努力重振紅旗品牌,“十二五”期間,一汽顯然要重新樹立紅旗品牌的形象。一汽解放未來的發展潛力也不可忽視。一汽解放J6重卡與柴油發動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意味著一汽解放在研發實力上已經大大超越競爭對手,達到國際水平。在合資領域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一汽,只有繼續做強做大自主品牌,才有重奪第一的可能。自主創新正在取代合資,重新成為一汽未來戰略規劃的核心。
中國長安
自主品牌的發展對長安的未來至關重要。然而自主品牌轎車在建設和推廣初期往往耗資巨大,如果企業推出的自主品牌產品不能快速搶佔市場份額,形成規模效益,則可能無法實現整體業務計劃和戰略目標。在此背景下,增發A股的長安汽車開始將募集資金用於技術改造,包括微車擴能技改、小排量發動機產業升級、提升自主研發能力三大項目。與此同時,長安汽車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推進節能減排技術和新能源研發技術的升級。其中,A股增發計劃是長安實現產業升級,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期步驟。畢竟在未來幾年內。
點評:與其他三大集團相比,長安在合資企業和商用車發展上還存在不小差距。2010年,長安集團旗下的哈飛和昌河在微客市場的份額均出現下滑,哈飛微客銷量下降15.9%至13.21萬輛,市場份額也縮減2.7%;昌河微客18.4%的銷量增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因此,對於長安來說,要想在“十二五”期間實現趕超,除充分發展自主品牌轎車與新能源汽車外,如能在整合併購上發揮優勢,補齊產品上的短板或許是更為現實的選擇。
2009年03月20,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鼓勵一汽、東風、上汽、長安等大型汽車企業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兼并重組。
2014年,由四大國有汽車企業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召開了一場研討會,更加堅決、明確地反對汽車合資企業股比放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楊、一汽、東風、長安、廣汽參加研討會。
2017年12月初,一汽、東風、長安三大車企簽約。
中國一汽:
投資額:“十二五”規劃投資98億元,獲科技部“863”計劃最新項目的7.2億元研發經費。
中國四大汽車集團汽車圖冊
研發部門:一汽技術中心下設的電動汽車研發部。
中國長安:
投資額:100億元。據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徐留平介紹,該集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是“十年三步走”:到2012年將在新能源汽車上重點投資10億元,全力推動純電驅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提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銷售佔有率達到20%;到2015年,實現綜合實力基本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到2020年將形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銷售佔有率達到30%,超過100萬輛。
投資落實情況:長安汽車已掌握了整車系統集成和標定匹配、一體化專用發動機設計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獲得純電動、PLUG-IN、混合動力技術專利144項,其中發明專利52項。在混合動力領域,長安汽車已掌握中度混合動力的關鍵技術及控制策略,基本突破重度混合動力技術難關,成功繞開豐田的技術壁壘和標準封鎖。長安汽車集團A股增發計劃是長安實現產業升級,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期步驟。在未來幾年內,長安將陸續投入100億元用於科技創新,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堅持按照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三頭並進的模式,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和自主研發產品的戰略升級。
研發部門:長安集團下設的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
東風集團:
投資額:30億元
投資落實情況:未來5年,東風將投入30億元用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預計2012年、2013年有產品面世,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汽車。到2015年,東風混合動力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輛,具備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條件並形成5萬輛的產銷規模。
研發部門:東風集團下設的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上汽集團:
投資額:120億元
投資落實情況:從2010年開始,上汽集團累計投入孵化費用7.9億元。2010年,榮威750中混項目按計劃投放市場,順利達到20%節油率的挑戰目標;榮威550插電強混項目已完成整車安全性能驗證和碰撞試驗,進入功能樣車試製階段;2012年,榮威550插電式強混轎車將上市。
純電動小車項目已進入模擬樣車開發階段;上汽自行開發的榮威350EV樣車、E1和榮威350V2G純電動概念車還分別參加了世界電動車大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展演。同時,在新能源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建設上,電池系統的合資公司已承接起上汽插電強混項目和電動車項目的部分開發工作;新能源汽車電機研發合作項目也已正式簽約,集成式起動機、發電機、驅動電機和電力電子等關鍵零部件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去年年底,上汽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轎車已實現批量投產,產品節油率可達20%。
研發部門: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