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0條詞條名為愛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愛,漢語常用字,讀作ài,最早見於金文,其本義是“喜愛”“愛好”,意為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後來又引申出“愛情”“愛惜”“貪”等意思來,《說文解字》解釋為“行走的樣子”,可意為“疼惜呵護對方,為之奔波辛勞”之義。

2019年11月20日,“漢語盤點2019”活動啟動,清博大數據推薦的國內字為“國、愛、治、紀、會”。

基本釋義


● 愛 ài ㄞˋ
● ● 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喜~。~慕。~情。~戴。~撫。~憐。~戀。~莫能助(雖同情並願意幫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摯~。仁~。厚~。熱~。
● ●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 ● 容易:鐵~生鏽。
● ● 重視而加以保護:~護。~惜。
● ● 吝惜:“百姓皆以王為~也”。

詳細釋義


◎愛
愛 ài
〈動〉
● ● (形聲。從心,旡(jì)聲。本義:親愛;喜愛)
● ● 對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摯的感情 [love]
惠,愛也。——《爾雅》
愛施者,仁之端也。——《說苑·說叢》
君子自愛,仁之至也。——《法言》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孝經》。沈宏曰:“親至結心為愛。”
愛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隱公元年》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父母之愛子也,則為之計深遠。——《戰國策
公夫人甚愛女。——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唐·韓愈《師說》
非疏骨肉愛過客。——《韓非子·五蠹》。
● ● 又如:愛幸(喜愛寵幸);愛樂(喜愛);愛敬(親愛恭敬;喜愛敬重);愛勞動;愛祖國;愛人民
● ● 男女間有情 [love]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古詩四首》之三,見《文選》卷二十九
孟嘗君舍人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戰國策·齊策》。
● ● 又如:愛色(喜歡女色)
● ● 喜好 [like;be fond of]
愛聽古人節義事。——清·袁枚《祭妹文》
晉陶淵明獨愛菊。——宋·周敦頤《愛蓮說》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宮賦》。
● ● 又如:愛玩(愛好玩賞。後用以指愛好的玩物或對遊玩的喜好)
● ● 愛護 [care for]
吳廣素愛人。——《史記·陳涉世家
好自將愛,一年便健。——《三國志·方伎傳》。
● ● 又如:愛人以德(按照道德標準去愛護幫助他人);愛物(愛護萬物)
● ● 常常發生某種行為,容易發生某種變化 [be apt to;be in the habit of]。如:愛發脾氣;愛下雨
● ● 愛惜,珍惜 [treasure;cherish]
愛莫助之。——《禮記·表記》。注:“猶惜也。”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哉?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不足以死也。——蘇軾《留侯論》
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論語·八佾
不愛死,義也。——柳宗元《駁復仇議》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 ● 又如:愛身(愛惜生命,貪生怕死)
● ● 捨不得;吝惜 [stint grudge]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 ● 又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漢·賈誼《過秦論》。
● ● 又如:愛吝(愛惜,吝嗇)
● ● 貪 [be greedy for]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宋史·岳飛傳
● ● 友愛 [friendly affect]
兄愛弟敬。——《左傳·隱公三年》
● ● 憐憫、憐恤、同情 [take pity on]
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詞性變化
◎愛
愛 ài
〈名〉
● ● 惠;仁愛 [favor;kindheartedness]
古之遺愛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韓非子》。
● ● 又如:愛惠(仁慈恩惠)
● ● 尊稱對方的女兒為“令愛” [daughter]
● ● 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愛,行皃。從夊,㤅聲。烏代切。古音在十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韻》:烏代切。《集韻》《韻會》:於代切。《正韻》:於蓋切,同。仁之發也。從心旡聲。又親也,恩也,惠也,憐也,寵也,好樂也,吝惜也,慕也,隱也。
又《孝經·諫諍章疏》:愛者,奉上之通稱。
又《謚法》:嗇於賜與曰愛。
又姓。宋刺史愛申。
又葉烏胃切,音穢。《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楚辭·九章》: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袁宏·名臣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達人兼善,廢已存愛。《謝瞻·答靈運詩》:尋塗塗既睽,即理理已對。絲路有恆悲,矧乃所在愛。
《愛》[漢語漢字]
《愛》[漢語漢字]
《愛》[漢語漢字]
《愛》[漢語漢字]
《說文解字》“愛” 《康熙字典》“愛” 

字源演變


愛,在甲骨文里沒有發現,直到戰國時代,才開始在“中山王方壺”(圖A,金文)、“中山王圓壺”(圖B,金文)和戰國印(圖C,金文)里發現這個“愛”字。金文、小篆、漢隸、楷書“愛”金文、小篆、漢隸、楷書“愛”由“欠”(或“旡”)和“心”兩部分構成。“欠”(圖A1)和“旡”(圖A2)都是端坐地上張著口的人形,“欠”的口”朝左,“旡”的口朝右。這個張口的人,用右手撫著心(圖A3,圖D1)以表示“張口告人,心裡喜歡”的意思,這就是“愛”這個會意字,圖(D)的小篆繼承了金文(圖C)的形體,只是把“欠”變為“旡”了。但秦始皇并吞六國以後統一使用的(圖E)的小篆“愛”,字腳卻多了一隻向下的足(夊),以表示“愛”是一種行為與行動,反而把字繁化了。這個向下的腳即“夊”的演變流程,圖01-04的形體,是一隻向下的腳逐漸由實化變成線條化、筆畫化。因為腳趾向下,所以表示由遠而近的行動。這個“夊”不單獨成字,後來作為“冬”、“處”、“各”、 “夏”等字的表意符號。之後隸化成圖F所示字形,隸化后楷書則為圖G形體,主要是上半部分的變化。簡體楷書的“愛”則採用行書字形,依據草書字形將正體楷書字形中的“心”和“夊”簡化成“友”。楷書由中間帶“心”的“愛”簡寫成現代漢語中的“愛”,不僅導致金文字形中的“欠”形部分消失,連正體楷書字形中的“心”形也消失。
愛

字形書寫


《愛》[漢語漢字]
《愛》[漢語漢字]
《愛》[漢語漢字]
《愛》[漢語漢字]
《愛》[漢語漢字]
《愛》[漢語漢字]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愛”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愛
書法欣賞
小篆“愛”
小篆“愛”
隸書“愛”
隸書“愛”
楷書“愛”
楷書“愛”
行書“愛”
行書“愛”
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 粵語:ngoi3 oi3
◎ 潮州話:aiⁿ3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qɯːds說文本從心旡聲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烏代去聲一等開口去十九代ʔɑ̆iʔᴀiʔɒiʔʌiʔəiʔəjai4qaihoy憐也說文作行皃烏代切九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ꡖꡭ'ayʔaj去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皆開去聲開口呼ai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於蓋六泰去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九栽宰載陰去同上(愛慕寵愛)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
上古音系
廣韻烏代去聲
蒙古字韻去聲
中原音韻皆來開皆來去聲
洪武正韻於蓋六泰、皆去聲
分韻撮要第十九栽宰載陰去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友愛、愛心、親愛、相愛、愛護、可愛、愛人、熱愛、愛惜、愛好

相關成語

愛別離苦、愛不忍釋、愛才好士、愛才如命、愛才若渴

社會影響


2021年2月11日,入選《可凡傾聽》新春特輯丨年度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