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德化白瓷,福建省德化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中國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讚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瓷器之上品”。德化瓷器具有白度好,光澤度高,熱穩定性強,耐溫、耐壓、耐磨耐腐蝕等特點,另具有釉色純凈溫潤、緻密度高,透光度好等理化特色。
2006年12月2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德化白瓷”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德化瓷器
德化窯白瓷器的鑒定,一般應掌握以下要領:
(1)目視表面觀察:明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紅,猶如東方少女之臉白中泛紅;明代中期釉面白中微泛牙黃,猶如成年象之牙,泛牙黃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牙白,猶如豬油凝固時之白。
德化白瓷
(3)釉面光亮度觀察:仿品釉面一般光澤度過亮,給人以刺眼感覺。真品釉面溫潤弱光。
(4)從製作工藝上觀察:仿品一般為模型注漿後分段安裝而成,判定時應注意:由於採用注漿成形工藝,故器內會出現瓷漿流動紋路,一般成垂直狀,且胎體薄而輕,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鏡觀察一般有氣泡,無真品腴潤悅目之特徵。在同一紋式同一對稱物體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猶如印刷製品,給人之感覺是過於規正、死板、毫無生機。真品則為手工捏塑堆貼。在捏界面處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對同一紋式同一對稱物體造型仔細觀察時,一般都有細微變化,正是這種微小的差異,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實性,同時也更顯示其自然和靈氣。
真品判定一般應掌握以下要領:
一是看,方法是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易損部位有無斷裂痕,界面是否為舊痕。
二是聞,方法是把瓷器放在一個無任何異味器皿中一段時間,然後在房間或辦公室內確定無風靜止的狀態下,將器物迅速從器皿中取出的一瞬間,立即用鼻子聞斷裂口及其它部位之味道。
明代德化窯不僅以“象牙白”瓷聞名世界,而且白瓷的器型十分豐富,縱觀明代德化白瓷,從形制上可分為粗陶、釉陶、藝術陶、紫砂陶。
粗陶
釉陶
釉陶
藝術陶
藝術陶是陶瓷藝人利用陶土塑制的人物、動物以及帶有藝術裝飾的陳設實用品,造型精巧,形象生動,製作精細,富有強烈的藝術美感,產品價值也較高,1980年以來得到開發。主要產品有雄鷹、貓頭鷹、大象、肥豬、小狗等飛禽走獸,陶屋、小轎車和各種錢罐等玩具,深受國外歡迎。花釉浮雕的水仙花盆、煙灰缸、筆筒、鎮紙等文具和動物小擺設品也為各地消費者喜愛。
德化白瓷
紫砂陶
德化白瓷
產品除暢銷廣東、青海、福州、三明、廈門、漳州、泉州等省市外,還遠銷丹麥、法國、比利時等國家。
德化縣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西北部,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7°55′~118°32′,北緯25°33′~25°56′之間,東西寬62.1公里,南北長60.4公里,總面積2232.16平方公里。大地構造位於華南褶皺帶東部周寧至華安斷隆帶。地形以中低山地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階梯狀下降,千米以上山峰258座,最高點為戴雲山主峰,海拔1856米。縣城位於戴雲山南側山間河谷階地之中。
德化縣地處中亞熱帶,受季風影響明顯,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以紅壤分佈面積最大,黃壤次之,林地土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屬一級林業用地佔69%。德化縣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品種多樣,其中瓷土、鐵礦尤著。
佛教自東漢由印度傳人中國之後,伴隨著中日文化的交流又傳到了日本;南洋群島的人民很早就信仰佛教。德化瓷土優良,很適合燒制聖潔的白衣觀音。所燒制的觀音陶瓷充分展示了其超凡脫俗、慈悲為懷的大度氣韻。這些塑像輸到國外,引起了強烈的反應,日本及東南亞佛教國家對它格外喜愛。
德化白瓷
另歷史資料記載,德化窯經過宋、元時期的穩步發展后,特別是元代所生產的青白瓷,很大部分是通過海陸運輸大量銷往海外。德化窯在元代其實應該就已經成為中國比較重要的瓷窯之一了。
明代,德化窯白釉瓷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工藝大師們研製出一種溫潤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這在當時全國制瓷業中獨樹一幟,至此,德化窯達到了全盛巔峰時期。明代萬曆年間的《泉州府志》有雲“又有白瓷器,出德化程寺後山中,潔白可愛”。在明代,該窯多產觀玩器品,如瓷塑等。《天工開物》故曰:“德化窯,惟以燒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適實用”。德化窯的瓷器在近代尋常可見,而一向以明代德化為貴。德化窯創新不斷,精品層出不窮,直至沿續到清代早期。
德化白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上樂陶、割竹尾二地仍繼續生產陶器。1961年,永嘉重建陶窯制陶,隨著瓷器外銷的復興,上樂陶於1986年轉產瓷器。1979年,上涌桂格燒制陶器,同年9月,縣科委和上涌公社合作研製紫砂陶器,當年研製成功。1980年由上涌公社投資在上涌水尾建紫砂陶廠,1982年正式投產,固定資產16萬元,1987年產值15萬元。紫砂陶研製開發成功,為德化制陶業的振興開拓新路。1985年縣科委在城北創辦紫砂陶瓷廠,隨後,上涌鄉又分別在桂格、雲路、虎跳港開辦三家紫砂陶工藝廠。霞碧鄉也投資辦廠,燒制花釉陶。1987年,潯中鄉丁墘、高陽、隆泰、雷峰鄉朱紫相繼創辦五家制陶廠,分別生產紫砂陶器和釉陶日用品。三班鄉自1985年以來,先後開辦67家紫砂陶廠,並於1988年9月8日成立紫砂陶協會,成為德化紫砂陶的生產中心。
陶器燒制工藝歷來粗重原始,原料加工均以手工打練,制坯則以手拉動陶車,藉其旋轉的慣性力手拉坯成型,大型器皿先分段拉坯製作,然後粘接修整成型,全靠熟練技術操作。浮雕裝飾、花紋刻畫亦靠手工刻畫或木印印成,燒窯時,燃料均以山茅、松枝、木柴。1980年以來,工藝技術有較大改進,原料加工採用粉碎、球磨、練泥等動力機械,成型改用壓坯機或注漿,燒成採用箱式電窯爐或連續性的隧道電窯。
民國四年(1915年),寶美瓷雕藝人蘇學金以捏塑《瓷梅花》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為期10個月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縣令吳承銑贈以“極深研究”大匾。
1977年,全國陶瓷工藝美術評比,德化瓷廠楊劍民所作浮雕《孔雀水仙花瓶》獲優秀作品獎。
1978年,全國陶瓷工藝美術評比,德化瓷廠楊劍民所作《騎鳳酒具》獲優秀作品獎。
1979年,輕工業部授予德化瓷廠所產的建白瓷雕優質產品證書。
1980年,全國陶瓷工藝美術評比,德化瓷廠許金茂的瓷雕《八仙舟》和吳遠昕的瓷雕《莫愁女》均獲設計優秀獎。
1981年,輕工業部授予德化瓷廠許興泰所作的34公分瓷雕《十八手觀音》優質產品證書。
1982年,全國陶瓷工藝美術評比,德化瓷廠陳德卿的瓷雕《觀濤觀音》獲設計一等獎。
1983年,全國陳設瓷質量評比,德化瓷廠陳德卿的32公分瓷雕《披坐觀音》和許興泰的瓷雕《坐石觀音》均獲優勝產品獎。
1985年,全國陶瓷產品同行業質量評比,德化瓷廠林質彬的新彩《雪景掛盤》、楊劍民的建白刻畫《西廂皮燈》,周雅國所作《嫦娥皮燈》、楊劍民所作的建白刻花《玉卉中餐具》以及該廠仿製的《華泰厚胎餐具》均獲優勝產品獎。
1986年,德化瓷廠柯宏榮的瓷雕《濟公》獲全國陶瓷產品設計二等獎。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德化白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准自2006年12月27日起對德化白瓷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德化白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福建省德化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德化白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請示》(德政報〔2016〕167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福建省德化縣現轄行政區域。
應具備以下主要質量技術要求條件:
(一)產品種類
雕塑白瓷、日用白瓷。
(二)原料生產
原料 名稱 | 化學組成範圍 | ||||||||
SiO2 | Al2O3 | K2O | Na2O | CaO | MgO | Fe2O3 | TiO2 | 灼減 | |
高嶺土 | ≤68.0 | ≥18.0 | ≥1.5 | ≥0.5 | ≤0.4 | ≤0.2 | ≤0.5 | ≤0.1 | ≥11.0 |
瓷石 | ≤70.0 | ≥13.0 | ≥3.0 | ≥1.5 | ≤3.0 | ≤0.5 | ≤0.2 | ≤0.05 | ≤3.0 |
長石 | ≤66.0 | ≥16.0 | ≥11.0 | ≥2.0 | ≤1.5 | ≤0.5 | ≤0.4 | ≤0.05 | ≤0.5 |
石英 | ≥98.0 | ≤1.5 | ≤0.05 | ≤0.5 |
2.原料加工:軟質料經碓打、淘洗;硬質料經粉碎,然後再經球磨、過篩、除鐵、陳腐,製成坯泥。坯泥細度過250目篩余量小於0.5%,可塑性指標大於2.5。
(三)成型工藝。
1.雕塑白瓷:採用手工成型、注漿成型等。
2.日用白瓷:根據不同產品器型,分別選用手工成型、機械成型、注漿成型、干壓成型等。
(四)施釉。
1.雕塑白瓷:分為釉瓷和素瓷兩種,釉瓷產品選用浸釉、澆釉、噴釉、塗釉等施釉方法,釉層厚薄得當。
2.日用白瓷:根據不同產品器型,分別選用盪釉、浸釉、澆釉、噴釉等施釉方法,釉層厚薄均勻。
(五)燒成。
1.一次燒成:1250℃至1400℃高溫燒成。
2.二次燒成:800℃至900℃低溫素燒或1250℃至1400℃高溫素燒;1250℃至1400℃高溫釉燒。
(六)質量特色。
1.外觀特徵:
(1)釉瓷產品:潔白純凈溫潤、如脂似玉、細膩典雅、晶瑩透亮,釉水瑩厚,與瓷體密貼,光色如絹。雕塑白瓷線條修長流暢,深刻圓渾,衣袂轉折經剔薄修飾,輕盈飄舉。
(2)雕塑素瓷產品:潔白純凈、溫潤如玉、瓷質細膩、清雅透亮、線條清晰。
2.理化指標:
(1)吸水率:≤0.5%。
(2)熱穩定性:日用瓷器從180℃至20℃熱交換一次不裂。
(3)白度:≥80。
在德化白瓷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德化白瓷“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設立的申報機構申請並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德化白瓷“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