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嘎鄉

巴嘎鄉

巴嘎鄉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西北部,地處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台地,位於東經81°33′59″—81°32′52″,北緯30°25′10″—31°12′51″之間,幅員面積4086km2。東與普蘭縣霍爾鄉接壤,南普蘭鎮相連,西與阿里地區札達縣毗鄰,北部與阿里地區革吉縣和噶爾縣接壤。

自古以來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被佛教、印度教、耆教和苯教譽為神山、聖湖,由岡仁波齊、納木那尼、瑪旁雍錯以及拉昂錯兩山兩湖組成的地帶被廣大信徒稱為“神山聖湖”。每年因朝拜神山聖湖來自印度、尼泊爾、歐美等世界各地朝聖者聚集到塔爾欽,塔爾欽在西藏旅遊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十分重要。巴嘎鄉曾屬於純牧業鄉,旅遊業在發展。

2017年,全鄉共有常住人口1560人。

概況


普蘭鎮轄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與印度交界。常住人口1659人(2010年六普)。轄2個行政村。鎮政府、鎮人大駐崗莎村。G219、S201公路過境。

沿革


1960年5月設立巴嘎區。1996年,人口約0.1萬人,轄2鄉,其中崗薩鄉4個行政村,雄巴鄉3個行政村。?年撤區並鄉,設立巴嘎鄉。2000年,巴嘎鄉常住人口1208人(五普)。
【2014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42521200:~201210崗莎村~202220雄巴村。
巴嘎鄉
巴嘎鄉

歷史


巴嘎鄉作為阿里高原賦予神秘色彩的古老縣城,是阿里從古至今通往尼泊爾、印度進行經濟、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鎮。也是中國12個3國交界的邊境縣之一,又是西藏自治區2個邊境口岸之一。臨近印度、尼泊爾,有邊境通道21道,邊境貿易具有500多年的歷史。自1951年中國共產黨在普蘭縣建立政權以來,巴嘎鄉各族人民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奮發圖強,歷經和平解放、平叛改革、民主改革、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時期,徹底改變了封建農奴制的統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尤其是近幾年,巴嘎鄉各族人民在阿里地委、行署的堅強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西藏社會局勢日益穩定的大好機遇,在陝西省對口支援和援藏幹部的共同奮鬥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縣經濟總體呈現出速度快、效益高、後勁足的良好發展態勢。截止去年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060萬元,連續三年增長速度超過18%;財政收入240萬元,同比增長22%,走出了多年在100萬元左右徘徊的困境;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2327.5元,同比增長10%。

旅遊景點


神山之王——岡仁波欽,國家級風景區,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東北部的巴嘎鄉。距離普蘭縣城140公里左右,距離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270公里。屬高山宗教朝聖風景區。1983年經國家外交部同意,向印度、尼泊爾等宗教國家開放。
神山岡仁波欽
神山岡仁波欽
由岡仁波欽、納木那尼、瑪旁雍錯和拉昂錯兩山兩湖組成的地帶被藏胞稱為“神山聖湖”之地,藏語名為“岡錯”。自古以來岡仁波欽和瑪旁雍措湖被佛教、印度教、耆教和苯教譽為神山、聖湖,佛教信徒和苯教徒更把它看作是聖地和“世界中心”。神山、聖湖周圍各教派的寺廟林立,古迹眾多,還存留著相傳是苯佛相爭早期,佛教尊者米拉日巴與苯教徒納若本瓊於岡仁波欽鬥法時的若干遺跡。神山岡仁波欽是朝聖者心中的明燈,萬千佛教徒的精神家園。佛教、印度教、耆教和笨教都有圍繞象徵純潔與仁慈的岡仁波欽轉山可以洗去罪孽的傳說,因此轉山是來自不同地方朝聖者最常採用的方式。
須彌山,佛教中稱為世界中心,據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道場,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濕婆大神的殿堂,人們多以為它只不過是一處虛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殊不知,它竟是一座現實的山。《大藏經。俱舍論》記載:從印度往北走過九座山,有“大雪山”,這座大雪山,便是延綿千里的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岡仁波欽,藏語意為“寶貝雪山”或“雪聖”,印度稱它為“凱拉斯”。西藏的許多山峰都被神化,冠以神山之稱,而岡仁波欽則被四大教共同奉為“神山之王”。岡仁波欽,海拔6714米。有人說它“山形如同橄欖,直插雲霄,峰頂如七彩圓冠,周圍如同八瓣蓮花環繞,山身如水晶砌成,真是個玉鑲冰雕”。在西藏許多信教者的佛龕上,大都將岡仁波欽的照片與佛像供奉在一起。岡仁波欽不僅作為一種自然美的象徵,而且成為一種信仰的象徵。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尚在人間時,守護十方之神、諸菩薩、天神、人、阿修羅和天界樂師等,都雲集在神山周圍,時值馬年,因此,馬年就成為岡仁波欽的本位年。苯波教、印度教、耆那教都也各有自己馬年的傳說。公元11世紀,印度高僧阿底峽與隨從步行朝拜神山到此,碧藍如洗的天空突然出現五彩流雲擁向山峰,雲間不時顯露佛之真身。藏傳佛教大師米拉日巴也曾在此修鍊、傳教和鬥法,給神山又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

人口


總人口16758
8804
7954
家庭戶戶數4373
家庭戶總人口(總)16733
家庭戶男8788
家庭戶女7945
0-14歲(總)4527
0-14歲男2348
0-14歲女2179
15-64歲(總)11214
15-64歲男5943
15-64歲女5271
65歲及以上(總)1017
65歲及以上男513
65歲及以上女50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6206
1996年,人口約0.1萬人。
2000年,巴嘎鄉常住人口1208人(五普)。
2010年,常住人口1659人(2010年六普)。

精神文明建設


2020年9月中旬,普蘭縣巴嘎鄉小學舉行師生運動會,內容有運球接力、跳繩、女子100米、雙人綁腿比賽、蒙眼寫字、踩氣球、搶凳子等。

基礎設施建設


G219、S201公路過境。G219東西向貫通鄉域,S207連通塔爾欽與普蘭縣城,向南可通達印度、尼泊爾口岸,交通較為便利。
2010年,巴嘎鄉境內國道219線通油路。
2015年,巴嘎鄉被列為自治區20個特色小城鎮示範點建設項目。

農村經濟


巴嘎鄉基本屬於純牧業鄉。
1996年,巴嘎鄉崗薩村氂牛運輸隊成立。
2012年上半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5753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為705.2萬元。
2013年年底,全鄉生產總值達1388.88萬元,同比增長16%,農牧民人均收入2327.5元,同比增長19%,現金收入佔68%以上;全年牲畜出欄率34.3%;畜產品奶類、絨毛、各類皮張產量摺合經濟收入達1208895元。農畜產品、商品綜合率完成63%,氂牛運輸隊收入683萬元。
2017年,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巴嘎鄉崗薩村氂牛運輸旅遊服務中心。
2018年10月,全鄉有商店、旅館、餐廳、“牧家樂”387家。
2019年,全鄉生產總值3357萬元,同比增長2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8元,同比增長19.08%。

旅遊資源


神山聖湖這一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旅遊業已經成為鄉里的支柱產業。

自然資源


全鄉面積4086平方公里。

眾河之源


岡仁波齊周圍的巨大區域是幾個水系的分水嶺:西北方是印度河上游的獅泉河及其支流噶爾藏布,北方的金美錯等湖也是獅泉河的源頭之一,西南方是象泉河(主要源頭在拉昂錯),南方是內流河水系(到瑪旁雍錯和拉昂錯),再南方的孔雀河是恆河的一個來源,東方是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上游馬泉河水系。
可見,印度次大陸的諸大型水系,源頭都在岡仁波齊周圍的巨大區域,因此,印度次大陸產生的宗教及受其影響的宗教,就把這裡看做百川之源和世界中心。
西藏最大的江河是雅魯藏布江,它的源頭區域也受到尊奉。

地理環境


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西北部,東與普蘭縣霍爾鄉接壤,南普蘭鎮相連,西與阿里地區札達縣毗鄰,北部與阿里地區革吉縣和噶爾縣接壤。距離普蘭縣城81km,距離阿里地委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314km,距離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距離112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