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堡鎮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轄鎮
新平堡鎮,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地處天鎮縣東北部,東與河北省懷安縣接壤,南與逯家灣鎮為鄰,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店子鎮為界,行政區域面積187平方千米。
1949年,屬天鎮縣第七區;1984年7月,新平堡公社改新平堡鎮;2001年3月,大營盤鄉併入新平堡鎮。截至2018年末,新平堡鎮戶籍人口為13038人。截至2020年6月,新平堡鎮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平堡村。
2011年,新平堡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569元。 2018年,新平堡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1949年,屬天鎮縣第七區。
1954年,屬新平堡鄉。
1958年,屬陽高縣新平堡公社。
1961年,屬天鎮縣新平堡公社。
1962年,屬新平堡公社。
1984年7月,新平堡公社改新平堡鎮。
2001年3月,大營盤鄉併入新平堡鎮。
新平堡鎮地處天鎮縣東北部,東與河北省懷安縣接壤,南與逯家灣鎮為鄰,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店子鎮為界,行政區域面積187平方千米。
新平堡鎮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典型的“兩山夾一川”。境內最高峰雙山位於新平爾村北,海拔1850米;最低點位於曹家灣村北,海拔1100米。
新平堡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雲母等。耕地面積3.5萬畝。
新平堡鎮轄27個村。
新平堡鎮區劃詳情 | |||
新平堡村 | 義和壩村 | 劉家房村 | 高家夭村 |
水泉夭村 | 五里墩村 | 黃家灣村(保平堡村) | 四坊墩村 |
紅土溝村 | 狼窩溝村 | 柴家夭村 | 祁家夭村 |
岳家夭村 | 潘家夭村 | 碾嶺村 | 大營盤村 |
平遠堡村 | 平遠頭村 | 八墩村 | 十六墩村 |
廿墩村 | 新平爾村 | 三墩店村 | 辛莊子村 |
南夭村 | 曹家灣村 | 常勝山村 |
2011年末,新平堡鎮轄22個行政村。
2011年新平堡鎮區劃詳情 | |||
新平堡 | 黃家灣 | 五里墩 | 水泉窯 |
高家窯 | 劉家房 | 義和壩 | 柴家窯 |
三墩店 | 辛莊子 | 祁家窯 | 南窯 |
常勝山 | 狼窩溝 | 北曹家灣 | 平遠堡 |
平遠頭 | 八墩 | 十六墩 | 大營盤 |
二十墩 | 新平爾 |
截至2020年6月,新平堡鎮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平堡村。
2020年新平堡鎮區劃詳情 | |||
新平堡村 | 義和壩村 | 五里墩村 | 保平堡村 |
辛莊子村 | 南夭村 | 曹家灣村 | 柴家夭村 |
大營盤村 | 平遠堡村 | 平遠頭村 | 八墩村 |
十六墩村 | 廿墩村 | 新平爾村 |
2011年末,新平堡鎮總人口14008人,城鎮常住人口4000人,城鎮化率28.6%。總人口中,男性7061人,佔50.1%;女性6947人,佔49.9%。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56‰,人口死亡率5.93‰,人口自然增長率1.6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6.1人。
2017年末,新平堡鎮常住人口為9581人。
截至2018年末,新平堡鎮戶籍人口為13038人。
2011年,新平堡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569元。
2018年,新平堡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2011年,新平堡鎮完成農業總產值4986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84.2%。
新平堡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黍子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35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豆類等。
新平堡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335噸;畜牧業總產值14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8.5%。
截至2011年末,新平堡鎮有森林面積5.8萬畝,林木覆蓋率21.4%。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2521畝,產量620噸,主要品種有杏、葡萄等。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20台。
2011年,新平堡鎮工業總產值達到0.5億元,比上年增長0.15%。
2011年末,新平堡鎮有商業網點55個,職工1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39億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18億元,比上年增長18.5%。
新平堡鎮
地名由來
新平堡鎮因鎮人民政府駐新平堡村而得名。
新平古鎮歷史悠久,長城文化源遠流長,雖經歲月滄桑,人們從它長城遺跡和眾多的明清古建築中也能窺探出其久遠的歷史痕迹。它是永不逝落的文明。
延陵故城
即新平古城。遺址尚存,位於今新平鎮西1.5公里古城村(今屬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現存有東城牆,據實地考察,該城東西長約八百米;南北長約九百米,城牆殘高二至四點五米,寬六米,為漢至北魏時代古城遺址。遺址內外遍布漢、魏時代灰坑和陶、瓦片。在新平區域,早在戰國、秦、漢、北魏時代就修築過長城。我們今天看到的邊牆是明代所築,其牆體高8-10米,寬6-8米。北、西側為內蒙古轄地,東側為河北省。
新平堡城
築於明嘉靖25年(1546年),隆慶6年增修;周長3千餘米,高9米,設北、東兩門,北稱新遠門;東稱拱化門。城門上均置關樓,東南角置文昌閣(今已不存)。城內布局以主道十字街式並分佈南北縱橫十六小街。即人們常說的四通八達,這是典型的長城城堡布局,它既方便於出行,又考慮到軍事作戰的需要。北、東街主要為商號店鋪,西街為守備府第。並有真武廟、城隍廟、火神廟、白衣庵、北嶽廟、財神廟、鎮邊寺、金佛寺、關帝廟等眾多社會、宗教活動場所。
玉皇閣
玉皇閣,亦名鎮邊樓,位於堡內中央,建於明萬曆21年(1963),三層兩椽歇山頂式建築;底部為磚券十字過街道;上、下層均有迴廊,上層勾欄平座,下層壓條磚欄;面寬三間,斗拱四鋪作;南側原有鐘鼓二樓。"玉皇":即道家對天帝之尊稱。古代在邊鎮中央建閣,意在祈求天帝保佑平安,但在實際意義上,新平為戍邊重鎮,實為指揮作戰,既可登高望遠,又可觀察指揮。站在閣樓上眺望城堡內外,盡收眼底。堡內西街有參將衙門,座北朝南,建於明嘉靖20年(1541)年現存為清代重建,依次為山門(已毀),中軍守備堂、參將堂,面積440平方米。
民居
新平民居頗具特色,以堡內西南偶一處較為特別。方向坐北朝南,大門居中,迎面為影壁,壁前兩側二門各通一進東西四合院;均為瓦作單坡式建築。其中大門、影壁較為獨特。大門作硬山式頂。山牆樨頭為磚雕裝飾,上層為水漫金山寺,中層福、祿、壽三星宴樂圖;下層為對稱式五級須彌座刻花,中刻異獸。影壁:高3.5米,頂部迭道出椽,三踩單翹,頭拱五朵,並飾如意花;兩側下出蓮花柱,置花框,內作鳥形圖,壁身四角作抹角吉祥花,內有舞獅,中心圓內為嫦娥奔月圖;其造型獨特逼真,栩栩如生。為民居建築中少有的佳品。該建築與普通北方民居布局有所差別,在傳統意義上北方民間四合院院落呈南北向依中軸線分佈,大門是根據陰陽八卦的道理設在"乾"位,即院子的東南角。
文化習俗
大同市天鎮縣新平堡鎮黨委、政府立足當地實際,以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依託,充分挖掘潛力,大力發展邊塞旅遊業,走上了一條“歷史文化搭平台,邊塞旅遊唱大戲,集體力量求壯大,農民收入圖增長”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天鎮縣新平堡鎮地處晉、冀、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2007年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1150元。今年以來,鎮黨委、政府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並請專家論證后,大膽提出了以旅遊業拉動相關產業,加速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步伐,構建生態文明和諧發展鄉鎮的新思路。目前新平堡鎮境內存留趙、漢、北魏、明四代長城近50公里,其中以明長城為多,保存狀況居全省前列。該鎮還享有“茶馬古道”的稱謂,是三省(區)的商貿通達之地。
鎮黨委、政府在積極籌措資金加快對歷史古迹的修繕和恢復重建工作的同時,還通過多渠道、多層面吸納社會資金,切實改善旅遊環境並不斷開發新的旅遊資源,先後推出了歷史古迹游和邊塞風情游等旅遊項目。鎮政府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七八月到此遊覽的客人平均每天達300多人。發展旅遊業給邊塞古鎮帶來了新氣象,與旅遊業相配套的“農家粗糧飯莊”、“古鎮民俗風情館”、“農業生態觀光園”等相關產業也應運而生,為旅遊業的健康發展注入勃勃生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公布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99個,天鎮縣新平堡鎮成為大同市唯一上榜名鎮。從山西省旅遊名鎮到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再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新平堡鎮以“三級跳”的力度實現了華麗而完美的轉身。
新平堡鎮境內有201省道經過。
2011年末,新平堡鎮有小學4所,在校生667人,專任老師7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68人,專任老師3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末,新平堡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2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5個。2011年末,有廣播喇叭20隻,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90%,有中央、省、市、縣等電視台2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3%。
2011年末,新平堡鎮有82%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新平堡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達100%。電信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971戶,行動電話用戶8418戶。
供電
2011年末,新平堡鎮有30千伏及以上變電所1座,主變壓器10台。綜合電壓合格率89.4%,供電可靠率95.6%。
2011年末,新平堡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個,其中衛生院2所;病床1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8張。專業衛生人員8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8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5%。
2011年,新平堡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33戶,人數1732人,支出253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1460元,比上年增長16.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50人,支出50.1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醫療救助95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49人,共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村臨時救助15人次,支岀0.3萬元,比上年增長21.4%。
延陵故城
延陵故城即新平古城。遺址尚存,位於今新平堡鎮西1.5千米古城村(今屬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現存有東城牆,該城東西長約八百米;南北長約九百米,城牆殘高二至四點五米,寬六米,為漢至北魏時代古城遺址。遺址內外遍布漢、魏時代灰坑和陶、瓦片。在新平區域,早在戰國、秦、漢、北魏時代就修築過長城。
玉皇閣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在新平堡中央修建了玉皇閣一座,為明代典型的正方形三層兩檐歇山頂式樓閣,面闊3間,進深3間。斗拱四鋪作補間1朵,正脊、戧脊為琉璃雕作;底部為石基磚碹十字形通道,上面四周為壓條磚欄;上層為木製勾欄平座,上下座均有迴廊。這是新平堡最高的建築,也是新平堡標誌性的建築。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清光緒八年(1882年)均有重修,但均保持了原建的風格、構件。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2011年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2012年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評為“中國傳統村落(第一批)”。
2015年被農業部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