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干擾素
適用於慢性乙型肝炎
長效干擾素(IFN)是一種廣譜抗病毒劑,並不直接殺傷或抑制病毒,主要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乙肝病毒的複製。
干擾素α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丙型肝炎的首選治療,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清除病毒,療效持久,阻止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但普通干擾素治療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點,半衰期短,只有4個小時,就是說如果今天注射了干擾素α,第二天體內的干擾素就完全清除了。所以,干擾素不得不每隔一天就注射一次,使用很不方便。另一方面,當體內的干擾素α清除后,體內的病毒又重新複製,不能持久地抑制病毒。
為了克服普通干擾素α的缺點,1990年初,美國著名的干擾素研究機構,先靈葆雅公司研究所(SPRI)開始進行長效干擾素α-2b的研發。目的是改善普通干擾素α-2b半衰期短的特性。
普通過干擾素半衰期短的原因,一是大量干擾素由於分子太小,通過腎臟“漏”了出去,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另一個原因是被免疫系統清除。聚乙二醇是一種惰性、易溶於水、可以做成任意大小的物質,普通干擾素經過它的“改造”后,分子就會變大,不能或很少由腎臟“漏”出,達到了延長在體內存在時間的目的。普通干擾素α-2b的半衰期只有4個小時,而經過聚乙二醇化的干擾素α-2b的半衰期達40個小時,所以,聚乙二醇干擾素又叫長效干擾素。
干擾素必須通過與細胞表面一種叫做干擾素受體的蛋白質結合才能起作用,干擾素結合干擾素受體,就像是用鑰匙去開鎖,如果鑰匙不對,鎖是打不開的,同樣,只有干擾素與受體的精確結合才能把干擾素的作用發揮出來。聚乙二醇化后,干擾素與受體的結合會受到影響,使它的活性下降,而這種影響的大小取決於聚乙二醇分子的大小,聚乙二醇的分子越大,影響就越大。經過多年反覆的研究,SPRI最終確定12KD(一種衡量分子大小的指標)分子大小的聚乙二醇是最理想的聚乙二醇,它在延長半衰期的同時,對干擾素活性的影響最小,既保證了一周一次給葯,又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抗病毒活性,這種新型的干擾素換代產品就是長效干擾素α-2b。
新型的干擾素長效干擾素α-2b的半衰期為40個小時,可以在體內持續作用168小時,剛好滿足一周一次給葯。長效干擾素α-2b保留了30%的腎臟清除率,這樣,當干擾素治療期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時,撤葯快速,便於對干擾素不易耐受的病人調整劑量,大大提高了長效干擾素治療的安全性。
干擾素(IFN)是一種廣譜抗病毒劑,並不直接殺傷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乙肝病毒的複製;同時還可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活力,從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並增強抗病毒能力。70年代中期人們發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產生干擾素的能力低下,在應用外源性干擾素后,不僅產生了上述抗病毒作用,同時可以增加肝細胞膜上人白細胞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密度,促進T細胞溶解感染性肝細胞的效能。成人注射(2~5)X106單位干擾素后,3小時血清中干擾素活性開始測出,6小時達高位,48小時基本消失。
目前可供臨床選用的干擾素種類很多。例如國產重組IFN-α1型和IFN-α2型,進口的干擾能(IFN-α2b)、羅擾素(IFN-α2a)、惠福仁(類淋巴母細胞干擾素)及組合干擾素等等。各種亞型的干擾素-α(含α1或α2或α2a或α2b)療效近似;干擾素-β(IFNβ)也有相似效果,但它在肌肉組織中易被滅活。干擾素-β製劑進入血液后,穩定性差,確切療效尚在觀察中,但可作為干擾素-α的替代製劑。當前國內對干擾素-α各亞型製劑的活用較佳劑量為(3~5)X106單位/日,連續用1周后改為隔日或每周3次,肌內注射,療程3~6月。
干擾素是一種廣譜抗病毒劑,雖然並不直接殺死或抑制病毒,但可以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乙肝病毒的複製;另外注射感染還可以起到免疫調節作用,所以受到不少患者的認可。目前,醫院裡可以買到的干擾素有兩種,一種是聚乙二醇化的干擾素,也叫長效干擾素;另一種是普通干擾素,也叫短效干擾素。
顧名思義,長效干擾素的效果要比普通干擾素好,作用時間長,那不同的干擾素要打多久呢,一般長效干擾素一周只須注射一次,而普通的一周卻需要注射三次或隔日一次。這是因為普通干擾素分子較小,注射后大部分經過腎臟“漏”出體外,所以為了維持療效,不得不多次注射。所以使用普通干擾素會比較不方便,而且抑制乙肝病毒也不持久。如果患者的經濟能力允許的話,建議使用長效干擾素。
干擾素alfa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首選抗病毒藥物。是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目前,醫院裡可以買到的干擾素有兩種,一種是聚乙二醇化的干擾素,也叫長效干擾素,一周只須注射一次;另一種是普通干擾素,也叫短效干擾素,一周注射三次或隔日一次。那這兩種干擾素有什麼區別呢?
故名思意,長效干擾素作用時間長,一周打針一次就可以了,普通干擾素作用時間短,所以,一周要多次注射。這兩種干擾素還有哪些區別?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要完全理解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普通干擾素說起。
1957年,Issac等人就發現了干擾素,1986年,世界上第一個基因工程干擾素經美國FDA批准進入臨床(美國先靈葆雅公司生產的Intron A,在中國的商品名叫甘樂能),1991年,1992年,美國FDA批准Intron 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到2000年,干擾素的應用歷史已有10餘年,在治療慢性肝炎上立下汗馬功勞,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但普通干擾素alfa有一個缺點,就是分子小,注射后大部分經過腎臟“漏”出體外,注射后4小時就排出一半,12小時后體內的干擾素就基本完全排出體外了。為了維持療效,不得不多次注射,不僅不方便,而且抑制病毒也不持久。怎樣克服這些缺點呢?科學家們發現一種叫做聚乙二醇的物質可以使干擾素的分子變大,防止從腎臟漏出。雖然對干擾素的活性有些影響,但可以通過長時間在體內起作用來彌補。這種聚乙二醇很穩定,不會對人體構成損害。先靈葆雅公司自90年代初開始研發,經過近10年的努力,終於在2000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長效干擾素:12KD聚乙二醇干擾素alfa-2b,獲得歐洲及美國葯監局批准。2002年,羅氏公司研製出另一種40KD的聚乙二醇干擾素alfa-2a。關於兩種長效干擾素的區別,下面列個表比較一個長效與普通干擾素的區別。
長效干擾素 | 普通干擾素 | |
分子量 | 大 | 小 |
作用時間 | 一周 | 一天 |
給葯次數 | 一周一次 | 一周三次或隔日一次 |
治療丙肝或乙肝療效 | 高 | 低 |
安全性 | 相似 | 相似 |
如果說2000年以前是普通干擾素的時代,那麼2000以後,干擾素的應用就進入了長效干擾素的時代,在治療慢性丙肝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療效顯著提高,從40%提高到60%以上;治療慢性乙肝也取得很大進展,療效明顯提高。
(α干擾素)是20世紀中首先被批准用於治療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藥物。其優點是:對HBeAg陽性(大三陽)肝功能ALT、AST波動在60~40U/L以內,HBV DNA複製量≤1,000,000拷貝/ml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療效相對較好(血清HBeAg轉陰率至少可達20%左右);但其不良反應較大,患者注射后4小時左右的發燒率可達80%~95%,抑制骨髓使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明顯下降,感冒樣癥狀常持續6~12周,疲乏者更普遍,脫髮常使女患者望而生畏。而且需要每天或每周3次注射,需冷藏,出差時攜帶不方便。且療程至少為4~6個月,對於前C區/C區有變異的HBeAg陰性患者,特別是地中海地區的乙肝C、D基因型的患者,經過一個標準療程會出現較持久的治療應答率,但對部分患者演變成暴發性肝炎和嚴重併發征者仍需要保持警惕。
派羅欣
1)血液和淋巴系統異常:淋巴結腫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2)內分泌異常:甲狀腺功能減退和甲狀腺功能亢進.
3)精神和神經系統異常:記憶力障礙,味覺改變,感覺異常,感覺遲鈍,震顫,情感障礙,情緒改變,神經過敏,攻擊意識,性慾減退,陽痿.
4)眼部異常:視物模糊,眼干,眼部炎症,眼痛.
5)心臟異常:心悸
6)呼吸,胸部和縱膈異常:上呼吸道感染,咽痛,鼻炎,鼻咽炎,鼻竇充血,肺充血,胸部緊縮感,勞累性呼吸困難,鼻出血.
7)胃腸道異常:胃炎,腹脹,口乾,口腔潰瘍,牙齦出血,牙齦炎,唇炎,便秘.
8)皮膚和皮下組織異常:皮膚疾病,皮疹,濕疹,牛皮癬,蕁麻疹,光過敏反應,多汗,盜汗.
9)骨骼肌,結締組織和骨骼異常:骨痛,背痛,頸部疼痛,肌肉痙攣,肌肉無力,骨骼肌疼痛.
10)全身異常和注射局部反應:流感樣疾病,不適,嗜睡,寒顫,潮熱,虛弱,單純皰疹,胸痛.
干擾素有長效的和普通的區分,一般普通的會較便宜一些,長效干擾素價格相對來說比較貴,特別是進口的更貴。常用的長效干擾素有派羅欣(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和佩樂能(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這兩種都是進口的,要每周注射一針,每支的價格大概在1000~1500元之間,療程是半年到一年,一個療程的費用大約在50000-70000元,代價很高,一般家庭是很難承受起的,並且使用干擾素進行抗病毒治療往往會伴有副作用的產生,如多數患者使用干擾素後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渾身乏力、腹脹腹泄等癥狀,有些精神抑鬱的患者還會出現抑鬱性精神病,有的患者甚至在使用干擾素以後會誘發心臟病、心絞痛等。因此,一定要慎用干擾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