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陷阱
成長陷阱
成長陷阱(Growth Trap),在投資上是指高估值成長股的平均回報遠不及低估值價值股。
成長性是價值選股的重要指標,發現並持有具有持續競爭力的高成長股是價值投資者的夢想。在一輪牛市中,增值數十數倍的都是高成長股;然而,當繁花落盡最熊的熊股也往往是“成長股”。許多國家(包括A股)的歷史數據表明,高估值成長股的平均回報遠不及低估值價值股。
成長陷阱1:估值過高
最常見的成長陷阱是過高估值,高估值基於對高成長的高預期,從而付出過高的買入成本。對未來預期過高是人之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經濟學的規律表明,30%以上的高增長都不具備可持續性,一二年的高速增長不代表永恆,一旦高成長不再,業績和預期的雙殺往往十分慘烈。為短期的業績井噴付出過高的代價是很不明智的,市盈率高於50倍的任何高成長股都不值得買入。如2010年的世紀鼎利、2011年的信立泰、2012年的匯川技術和日發數碼。
成長陷阱2:技術路徑踏空
成長股經常處於新興產業中,而這些產業(例如太陽能、汽車電池、手機支付等)常有不同技術路徑之爭。即使是業內專家,也很難事前預見最終哪一種標準會勝出。這種技術路徑之爭往往是你死我活、贏家通吃的,一旦落敗,之前的投入也許就全打了水漂,這是最殘酷的成長陷阱。
成長陷阱3:無利潤增長
上一輪網際網路泡沫,Profitless Growth大行其道,燒錢、送錢為手段來賺眼球。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高的行業(例如C2C、QQ),在發展初期通過犧牲利潤實現贏家通吃,則為高明戰略;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低的行業(例如B2C電商),讓利所帶來的無利潤增長往往不可持續。
成長陷阱4:成長性破產
即使是有利可圖的業務,快速擴張時在固定資產、人員、存貨、廣告等多方面需要大量現金投入,因此現金流往往為負。增長的越快,現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極端情況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成長性破產,例如拿地過多的地產商和開店過快的直營連鎖。
成長陷阱5:盲目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