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改的結果 展開
- 姓氏
- 漢語漢字
改
漢語漢字
“改”,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gǎi,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字。“改”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更也。從滁己。李陽冰曰:“已有過,倘之滁改。”古亥切”。“改”的基本含義為變更,更換,如改變、更改;引申含義為姓。
在日常使用中,“改”常做動詞,表示改正、糾正,如改勵、改誤。
“改”,初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甲骨文字形,左邊是“己”,像一個跪著的小孩子一樣;右邊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執鞭。表示教子改過歸正之意。后經過西周晚期金文時代和楚系簡帛時代、秦朝小篆時代,最終逐漸演變成楷書體和簡化版的“改”。字源演變圖如下
改的字源演變圖
改的字源演變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詞 | 例句 |
gǎi | 動詞 | 改變 | change | 改容加飾;改適 | 改,更也。——《說文》 |
改正;糾正 | correct | 改勵;改悟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 ||
修改;修訂 | revise | 改作文;改文章 | |||
副詞 | 重新;再 | again;anew | 改卜;改口沓舌 | 靡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詩·鄭風·蝶衣》 | |
行;改任 | separately | 改聚;改置 | 后公改兩廣,太監泣別,贈大珠四枚。——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 ||
參考資料 |
【唐韻】古亥切【集韻】【韻會】已亥切【正韻】居亥切,音雜。【說文】更也。【注】李陽冰曰:已有過,謂之也。【五經文字】從戊己之已。【易·益卦】有過則改。
又【井卦】改邑不改井。
又姓。【廣韻】秦有大夫亡產。
又【韻補】葉荀起切。【張衡·思賦】思湛憂而深懷兮,思繽紛而不理。願竭力以守誼兮,雖貧窮而不改。【說文】從詞作。攺。
更也。從側己。李陽冰曰:“已有過,浚之枉改。”古亥切
說文解字注
更也。雙聲。從聽已聲。或無聲,誤。古亥切。一部。
中國大陸 | 中國台灣 | 中國香港 | 日本 | 韓國 |
參考資料 |
1 | 2 | 3 | 4 | 5 | 6 | 7 |
參考資料 |
篆書-篆刻字典-《中國篆刻大字典》 | 隸書-趙之謙-《趙之謙書法字典》 | 草書-徐曉輝-《品翰堂杯第三屆作品選之一》 | 行書-李金飛-《品翰堂杯第四屆作品選之四》 | 楷書-韓錄濤-《品翰堂杯精選作品集之一》 |
參考資料 |
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改 | 廣韻 | 蟹 | 上 | 海 | 見 | 開 | 一 | 全清 | 古亥切 | |
集韻 | 止 | 上 | 止 | 見 | 開 | 三 | 全清 | 苟起切 | ||
蟹 | 上 | 海 | 見 | 開 | 一 | 全清 | 巳(己)亥切 | |||
韻略 | 上 | 海 | 己亥切 | |||||||
增韻 | 上 | 海 | 居亥切 | |||||||
中原 | 上聲 | 皆來 | 見 | 全清 | ||||||
中州 | 上聲 | 皆來 | 葉該上聲 | |||||||
洪武 | 上 | 解 | 見 | 古 | 全清 | 居亥切 | ||||
參考資料 |
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調 | 聲母 | 韻母 |
魏 | 咍 | əї | |||
晉 | 咍 | əї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皆灰咍廢 | əi | ||
南北朝 | 北魏後期北齊 | 皆灰咍廢 | əi | ||
南北朝 | 齊梁陳北周隋 | 灰咍廢 | əi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k | ɑ̆i | ||
隋唐 | 擬音/王力系統 | k | ɒi | ||
隋唐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k | Ai | ||
隋唐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k | əi | ||
隋唐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k | ậi | ||
隋唐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k | əi |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