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福王草
菊科假福王草屬植物
假福王草(學名:Paraprenanthes sororia (Miq. ) Shih)是菊科假福王草屬植物,為一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莖直立,單生。舌狀小花粉紅色;瘦果黑色,稍粗厚,見壓扁,紡錘狀,頂端窄,淡黃白色。冠毛2層,白色,微糙毛狀。花果期5-8月。
2張
假福王草的植株
一 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
假福王草
2張
7
基生葉花期枯萎;下部及中部莖葉大頭羽狀半裂或深裂或幾全裂,極少羽狀深裂或幾全裂,有長4-7厘米的狹或寬翼柄,頂裂片大,寬三角狀戟形、三角狀心形、三角形或寬卵狀三角形,長5.5-15厘米,寬5.5-15厘米,頂端急尖,邊緣有大或小鋸齒或重鋸齒,齒頂及齒緣有小尖頭,基部戟形或心形或平截,極少頂裂片與側裂等大或幾等大,披針形或不規則菱狀披針形,長4-11厘米,寬3-7厘米,側裂片1-2(3)對,橢圓形,下方的側裂片更小,三角狀鋸齒形,全部側裂頂端圓形或急尖,有小尖頭,邊緣有小尖頭狀鋸齒;羽軸有寬或狹翼;上部莖葉小,不裂,戟形、卵狀戟形、披針形或長橢圓形,有短翼柄或無柄;全部葉兩面無毛。
頭狀花序多數,沿莖枝頂端排成圓錐狀花序。總苞圓柱狀,長1.1厘米,寬約2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及最外層短,卵形至披針形,長1-2毫米,寬不足1毫米,頂端急尖,內層及最內層長,長1. 1厘米,寬1毫米,線狀披針形,頂端鈍或圓形;全部苞片外面無毛,有時淡紫紅色。
舌狀小花粉紅色,約10枚。
瘦果黑色,稍粗厚,見壓扁,紡錘狀,頂端窄,淡黃白色,長4.3-5毫米,每面有5條高起縱肋。冠毛2層,白色,長7毫米,微糙毛狀。
花果期5-8月。
假福王草的生境
分佈江蘇(宜興)、安徽(黃山)、浙江(杭州、壽昌、寧波、昌化)、江西(宜黃)、福建(長汀、沙縣)、湖北(合豐、宣恩)、湖南(新寧、黔陽)、廣東(龍門、和平)、廣西(興安)、四川(奉節、峨眉、寶興、天全、雅安、南川)、貴州(大方、凱里、貞豐)、西藏(察隅)。
日本、朝鮮、中南半島有分佈。
模式標本采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