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草

菊科菊三七屬植物

明月草(Gynura divaricata(L.)DC.[Gynura ovalis DC.]),又名白背菜、白子菜、雞毛菜,中文名:富貴菜,泰國稱尼基羅草,英文名為DAUN NGOKILO。

形態特徵


株高30~40厘米,直根系,主根肉質,側根多。莖直立、肉質、基部紫色帶綠,嫩莖淺綠色、具淺棱,被短柔毛或無毛,分枝力強。葉為單葉,互生,肉質,橢圓形或卵形,長10~12厘米,寬4~6厘米,邊緣有粗鋸齒,葉面綠色,葉背淺綠色,兩面被白色干膜質茸毛。頭狀花序完全花,金黃色。果實為瘦果,圓柱形,成熟時深褐色,冠毛白色。只開花,不結籽。

生長環境


明月草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硬度較低的淡水中進行栽培,鹽度不宜過高。水體的pH最好控制在6.5~7.0間,即呈微酸性至中性。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生長旺盛階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如種於盆栽或容器中,則需少量施肥,如速效肥-花寶二號,或緩效肥-魔肥(能於水中維持長時間的肥效)。明月草喜光照充足的環境,環境蔭蔽植株生長不良。其全日照生長良好,半日照時其葉柄會拉的更長,往光線方向生長,姿態需稍調整會更美觀。最好讓它每天接受4~6小時的散射日光;使用專用熒光燈,每天給予8~10小時的人工光照植株也能正常生長。其喜溫暖,怕寒冷,在10~25℃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良好,越冬溫度不宜低於5℃。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明月草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這種植物為多年生,它發苗迅速,成形較快。
明月草
明月草
在不翻盆的情況下,成形植株連續栽種不宜超過2年,否則香菇一尊長勢就會越來越弱。

生長繁殖


明月草以分株法或扦插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3~5月進行,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髮根。亦可採用播種法進行育苗。培土可使用由腐葉、河泥、園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質,它們的比例按體積計依次為0.5:2:2。盆栽,在明月草小苗成形后即可進行操作。多用無排水孔的中型花盆作為定植容器。為了獲得較好的觀賞效果,每盆可放人1株種苗,在操作結束后灌水即可。為了便於緩苗,定植操作最好在陰天時進行。

化學成分


營養成分

明月草的水分含量92.70%,總糖和粗纖維含量較低,分別為0.21%和0.68%;蛋白質含量1.99%,脂肪含量0.35%灰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分別為1.40%和0.08mg/g。明月草中還含有總黃酮0.35mg/g,其具有抗氧化、降低脂質過氧化反應、預防心血管疾病、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腫瘤等作用。

氨基酸

明月草中含有15種氨基酸,其中天門冬氨酸含量最高,為2.60%,谷氨酸含量次之,為2.47%,氨基酸總量(TAA)為20.01%。其含有9種藥效氨基酸,其中天門冬氨酸與谷氨酸含量最高,為2.60%與2.47%,總量為13.29%,占氨基酸總量的66.42%;含有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EAA),其中亮氨酸與賴氨酸含量較高,為0.83%與0.71%,總量達8.77%,占氨基酸總量的43.83%。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總量之比為0.7802。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1973年提出的理想蛋白質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模式譜和計分標準,EAA/TAA在40%左右,EAA/NEAA高於60%的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較好,而明月草的EAA/TAA為43.83%,EAA/NEAA為78.02%,說明明月草的氨基酸含量豐富,蛋白質達到理想蛋白質的要求。

礦質元素

明月草的礦質元素中,不論是常量元素還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普遍高於常見蔬菜的含量。常量元素中鉀和鈣的含量最高,可以作為人體很好的鉀源和鈣源。鉀的含量是生菜和芹菜4.6倍;鈣的含量生菜的10.3倍;磷的含量是生菜的2.7倍;鎂含量是生菜的6.8倍。鉀能調節細胞內液的滲透壓、調節pH值、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高鉀飲食具有一定的降血壓效果;鈣和磷有利於人體骨骼和牙齒生長發育;鎂能防治健忘症、老年痴獃病及糖尿病。

主要價值


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67克、脂肪0.18克、總酸0.08克、粗纖維0.79克、干物質6.6克、還原糖0.35克、維生素C11.0毫克、氨基酸總量1.51克、鐵0.9毫克、鈣91.7毫克、鋅0.22毫克。明月草味淡,性寒,具清熱解毒、止血、涼血等功效,可治療急性結膜炎、小兒高熱、心肺積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