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江鎮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下轄鎮

渣江鎮,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下轄鎮,地處衡陽縣境中北部,東與岣嶁鄉界牌鎮相連,南與台源鎮長安鄉接壤,西以三湖鎮為界,北與溪江、石市鄉、金溪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140.4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渣江鎮戶籍人口有72064人。

1955年5月,撤區並鄉置渣江鄉。1958年9月,為群峰人民公社。1959年1月,更名為渣江公社。1961年11月,屬渣江區。1984年5月,設立渣江鎮。1995年5月,撤區並鄉。截至2020年6月,渣江鎮下轄2個社區、28個行政村。

2011年,財政總收入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66.4萬元,比上年增長28.2%。從主要稅種看,完成增值稅44.66萬元,營業稅76.1萬元,個人所得稅63.2萬元。2018年,渣江鎮有工業企業3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概述


渣江鎮地處衡陽縣北部,商貿發達,交通快捷便利,轄51個行政村,2個居發委員會,581個村民小組,轄鎮總人口61000人。面積為14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659.2畝,兩河流域交匯處地勢非常平坦,一望無際。
八鄉十里的人們紛紛集中到渣江集趕集,谷稱“趕八”,交易的產品以農貿、農具、耕牛等為主。趕八之日,人聲鼎沸,萬頭攢動,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2002年央視經濟頻道《金土地》欄目和湖南衛視為渣江趕八作了專題報道,被譽為“中國農村的農博會”。
渣江的飲食文化底蘊非常厚,婚慶嫁娶喪等紅白喜慶之時,“土頭碗”、“假羊肉”及各類湯飲烹飪精美,色香味俱佳,香飄八方。祖傳秘制的“霉豆渣”入口清香,並具有益氣健胃之功效,深受各方人士的喜愛。“渣江米粉”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美味享譽三湘四水,渣江粉館現已遍布江南各省市,登上了大雅之堂。
渣江風光
渣江風光
新渣江
新渣江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屬永福、福政鄉。
清朝時期,分屬福政、永福、永靖鄉。
民國期間,仍沿襲清代建制。
1949年10月,屬衡陽縣第八區。
1952年6月,隸屬第十二區。
1955年5月,撤區並鄉置渣江鄉。
1958年9月,為群峰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更名為渣江公社。
1961年11月,屬渣江區。
1984年5月,設立渣江鎮。
1995年5月,撤區並鄉,將鹽田、官埠、赤石3鄉併入渣江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渣江鎮地處衡陽縣境中北部,東與岣嶁鄉界牌鎮相連,南與台源鎮、長安鄉接壤,西以三湖鎮為界,北與溪江、石市鄉、金溪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140.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全境地處丘陵,蒸水河穿境而過,柿竹水、岳沙水都在境內匯入蒸水。東西的鹽田屬於山地,竹木叢生,茂林陰鬱,其中黃柏老蘭尖沖有一件梭羅樹。南面的赤石、北面的官埠屬於紫色頁岩丘陵,山田交錯;沿蒸水河兩岸是開闊的平原,良田成片。渣江人傑地靈,晚清兵部尚書彭玉麟就出生這裡。主要礦藏有招兵山的重晶石礦,1963年開始開採,產品暢銷國內外。境內水利條件較好,渠道縱橫交錯,柿竹水庫和斜陂堰水庫的水流灌溉著大片良田。
渣江鎮
渣江鎮
渣江鎮
渣江鎮
渣江鎮
渣江鎮
渣江鎮
渣江鎮
渣江鎮
渣江鎮

自然資源


渣江大廈
渣江大廈
位於渣江鎮的衡陽縣第二中學
位於渣江鎮的衡陽縣第二中學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泉、鐵沖、香沖等蘊藏著豐富的煤、鐵、鋅、銅、磷等。全鎮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境內水利條件較好,渠道縱橫交錯,柿竹水庫和斜陂堰水庫的水流灌溉著大片良田。民營企業異軍突起,已形成了以糧食加工、造紙、建築安裝為主的民營工業體系。渣江米粉以其色鮮、味美而聞名遠近,深受衡陽人民喜愛。渣江交通方便。過境的西(渡)界(牌)、渣(江)九(峰)公路可通往衡山南嶽雙峰湘鄉縣和衡陽市、渣(江)富(田)、渣(江)洪(市)、鹽(田)渣(江)等公路貫穿其間。渣江城鎮建設初具規模,街道縱橫有致。樓房林立,鋪店粼次櫛比,琳琅滿目,市場交易活躍。郵電通訊設施完善,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境內外交流信息方便。廣播、電視、舞廳、等文化娛樂設施齊全。境內還駐有衡陽縣第二中學、衡陽縣第二人民醫院。蒸水、柿竹水匯合,泥渣長期停滯,形成江邊平地,沿蒸水兩岸是開闊的平原,良田成片,適宜菜藕生長,藕節長、表白、質嫩,外形美觀,口感好,因而該鎮種藕有悠久的歷史,被稱為“菜藕之鄉”。東部的鹽田黃柏老蘭尖沖有一株梭羅樹,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渣江鎮下轄2個社區:南正街、北正街,51個行政村:同慶、烏雅、水山、烏沖、官埠、官益、新錦、詩波、井塘、江沖、和睦、沐林、荷溪、謝橋、洪沖、水東、長嶺、三合、白馬、五四、大湖、秋西、馬山、石羔、明沖、鋪塘、水波、東風、洲上、赤石、鹽田、仁合、黃柏、七星、石金、文德、太源、六印、唐福、眾拱、香沖、譚溪、周沖、何興、同心、山塘、大光、聯誼、松市、秋夏、湖西,下設8個民民小組、580個村民小組。
渣江鎮
渣江鎮
截至2020年6月,渣江鎮下轄2個社區:北正街社區、南正街社區,28個行政村:沐林村、水波村、荷溪村、赤石村、松市村、秋夏村、官埠村、新錦村、長嶺村、六印村、唐福村、眾拱村、周沖村、鹽田村、七星村、文德村、玉麟村、黃岡村、紅旗村、群星村、官埠塘村、瓦鋪村、群峰村、三馬新村、仁皇村、東洲村、文昌村、雙興村,鎮人民政府駐北正街社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渣江鎮轄區總人口6.2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7萬人。城鎮化率為39.4%。總人口中,男性3.29萬人,佔52.5%;女性2.98萬人,佔47.5%;14歲以下1.32萬人,佔21%;15—64歲4.39萬人,佔70%;65歲以上5560人,佔9%。人口以漢族為主,其他少數民族僅42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1.6‰,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長率6.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20人。
截至2017年末,渣江鎮常住人口有50514人。
截至2018年末,渣江鎮戶籍人口有7206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渣江鎮財政總收入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66.4萬元,比上年增長28.2%。從主要稅種看,完成增值稅44.66萬元,營業稅76.1萬元,個人所得稅63.2萬元。
2018年,渣江鎮有工業企業3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農業

2011年,渣江鎮有耕地面積7.3萬畝,人均1.16畝,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5.8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7.4%。2011年生產糧食49萬噸,人均708.1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種植蔬菜0.3萬畝,產量0.7萬噸;種植油菜2.04萬畝,產量0.2萬噸。
畜牧業以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8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家禽年存籠10.1萬羽。

工業

渣江鎮的工業以化工、鑄造、機械加工等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9.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3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4.8%,比上年增長8%。擁有工業企業427家,職工3990人。

商業

2011年,渣江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有商業網點804個,職工1754人;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6億元。

金融

2011年,渣江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46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各項貸款餘額1.42億元,比上年增長8.4%。

種煙鄉鎮

渣江鎮彙報了本單位6月份以來開展的煙葉生產工作來勢:黨政領導高度重視,親自調研規劃考察,為煙葉生產決策作出積極鋪墊;6月20日成立了煙葉生產辦公室,立即著手宣傳發動,組織黨員、村組幹部外出考察,並抓緊開展土地流轉工作,目前落實種煙村11個、煙田4800畝。擬定新建苗場(即育苗工場)2處,可供苗5000畝;新建烤場(即烘烤工場)11處(每村1處,共計280座烤房)。同時,財政局、煙草局等單位對渣江煙葉生產表示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單就烤房建設,每座烤房煙草部門投資3.6萬元,280座將共計投入1008萬元。
陳凱副縣長對渣江煙葉生產寄予厚望指出要瞄準目標。2013年要種好5000畝,完成1.5萬擔煙葉,為今後發展成為全縣萬畝煙葉鄉鎮創造條件,為我縣2013年“保六爭七”(最少完成6萬擔,力爭完成7萬擔)目標、順利進入基地單元縣和全國重點種煙縣作出貢獻。
渣江鎮
渣江鎮
要合作經營。成立煙農合作社,積極開展專業化服務,切實提高煙葉生產效益。二要科學規劃。煙田要集中連片,避免煙葉與其他作物混作,便於技術集中指導、減少病蟲害傳播途徑。煙農要精心選擇,要選擇勤勞肯干、年紀較輕、刻苦鑽研的農民從事煙葉生產,切實避免只管種、不管收的現象出現。經營模式要合理,要倡導“1對夫婦經營一座烤房,年純收入2~4萬元”的種煙模式,適當發展40~50畝的中等種煙戶,嚴格控制大戶種植,使煙葉生產在資金、技術、勞力組織落實不出問題。
要狠抓當前。8月底9月初,要完成煙農合作社的組建工作;煙草局要幫助該鎮大田翻耕機械購置大拖7台、小型起壟機4台、剪葉機2台。9月15日前,縣煙草局要派技術力量協助鄉鎮將育苗工場“三通一平”工程完成。
該鎮土壤、水利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種煙潛力巨大。11個村的黨員、幹部從事煙葉生產熱情高漲。該鎮可望成為衡陽縣最大的種煙鄉鎮,成為衡陽市煙葉生產的一顆明珠。

文化


人文歷史

渣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古以來人傑地靈,人文薈萃。相傳明末叛將吳三桂引清入關,因功勛卓著,官封“平西王”。清末名將彭玉麟,字雪琴,諱兆冬,生於公元1816年(嘉慶21年),卒於公元1890年,終年75歲。幼年隨父於安徽合肥梁園,1830年回原籍衡陽渣江居住,是年父親病逝,於年底攜母遷居衡陽。因鎮壓太平軍有功,深得清廷賞識,官封知府、按察使、安徽巡撫、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948年秋,衡陽剛剛解放,國民黨白崇禧部隊向廣西方向逃竄,一部分殘部餘孽竄至鹽田,盤據於招兵山,企圖阻解放大軍南下,解放軍某排在連長劉文德的率領下奉命攻佔招兵山,因地形不熟,被困於招兵山,劉文德等36名官兵全部遇害,英勇犧牲,36名烈士遺骨葬於秀甸村一山坡(原鹽田公社對面),為紀念英雄,秀甸村改名為文德村,特立文德烈士墓,以供後世瞻仰。渣江人們勤勞善良,民風淳樸,尊老愛幼之風盛行,群眾大都以耕作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漁工牧商等行業比較發達,各地以中心地段開闢集市,進行農副產品交易。特別是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八,八鄉十里的人們紛紛集中到渣江鎮趕集,俗稱“趕八”。趕八起源於清朝,古有“立春五戊為春社”之說,主要是為一年的農業生產特別是春耕生產做準備,交易的產品以農資、農具、耕牛等為主。“趕八”之日,人聲鼎沸,萬頭攢動,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2002年央視經濟頻道《金土地》欄目和湖南衛視為渣江“趕八”作了專題報道,被譽為“中國農村的農博會”。
渣江鎮
渣江鎮

特產美食

一、假羊肉湯
傳說宋徽宗皇帝被金兵擄去,皇后至此避難。由於身受風寒,周身不適,食欲不振。其時當地名廚專做假羊肉湯獻上,皇后食后,渾身大汗,頓覺輕鬆舒適。從此,渣江假羊肉湯名聲大噪。其實“假羊肉湯”並不是用羊肉做成的,它是以豬頭肉、豬瘦肉,佐以八角、桂皮、花椒一同熬成肉湯待用。再將荷折片切成細長條,倒入肉湯中,煮沸10分鐘,加入蒜苗、蔥段和黃花菜,起鍋,淋入香油,撒上辣椒粉和胡椒粉即成。“荷折片”是一種用紅薯澱粉摻水攪成糊狀,再倒入滑過植物油的鍋中,文火加熱,攤成荷葉狀薄片。一碗假羊肉湯上席,只見碗上飄著一層紅艷艷的椒油,襯以綠瑩瑩的蒜苗、蔥段,金燦燦的黃花菜,鮮辣香溢,醇厚可口,使人胃口大開。它不但具有羊肉的特殊香味,食後生熱,且無羊肉的膻膩之感,是一種頗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二、渣江米粉
據清末編纂的《衡陽縣誌》記載:“渣江米粉色鮮而味美,食之者眾多,為西鄉一絕。”一個關於米粉的傳說故事:三國時期,曹操身邊有幾員大將因戎馬倥傯,不服南方水土,得了胃病,吃硬食難以消化,得吃流體食物。先是每天吃稀飯,但是多吃稀飯上廁所行軍打仗不方便。后改成吃米粉,既方便又易消化。再後來慢慢地流傳下來了。這個傳說是否屬實,史無記載。但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心靈手巧和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
渣江米粉聞名衡陽,歷史悠久。以優質晚秈米為原料。其粉絲亮潔如璧玉,細膩如燈芯,質地柔韌滑潤,清香撲鼻。用肉骨或海味鮮湯調製,其風味別具一硌,渣江米粉早已名聞遐邇,成為縣內居民尤其是城鎮居民早餐的首選食品。目前,僅衡陽市城區的渣江米粉每天產量高達4萬餘公斤。
經歷近4年的漫長申請辦理后,衡陽市地方傳統產品渣江米粉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身份證”——商標註冊證。“渣江米粉”的註冊商標或成為全省首個傳統米粉商標。
徠渣江米粉
徠渣江米粉
衡陽市米粉行業協會會長劉本存介紹,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渣江米粉製作傳統工藝自衡陽縣渣江鎮流傳至衡陽市城區,通過技術研發,已由先前的手工榨粉轉變為機械榨粉,其主要工藝流程為:淘米、磨米、榨粉、冷卻、揉粉等,通過120℃高溫蒸煮,形成了獨特的口感。近年來,通過嘗試往米漿內摻入少量食用油,渣江米粉變得更為柔軟,方便揉搓,如今渣江米粉已遠銷深圳等地。

交通


2011年,渣江鎮境內有潭衡西高速公路經過,境內長9.6千米;有縣道5條,總長248千米;有村道51條,總長216千米。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渣江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496人,專任教師85人;小學25所,在校學生6294人,專任教師214人;初中3所,在校學生2450人,專任教師137人。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達2420萬元,比上年增長8.2%。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渣江鎮有鎮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0處,各類圖書室40個,藏書48000餘萬冊,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渣江鎮有學校體育場5個。15.7%的村安裝有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渣江鎮有鎮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58所,有床位300張,固定資產總值18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79名,其中執業醫師35人,執業助理醫師81人,註冊護士52人。2011年,完成診療4.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渣江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8戶,人口452人,支出109.6萬元,比上年增長17%,月人均202.1元;醫療救助1501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合參保3739人次,支出9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87戶,人數2762人,支出259.5萬元,比上年增長22.3%,月人均78.3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7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8.8萬元。敬老院1個,床位3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2人,支出14.4萬元;分散供養農村五保448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0873人,參保率98%。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渣江鎮有郵政支局1處,郵政業務總量204萬元。報紙雜誌累計發行5000份。電信支局1處,服務網點4個,固定電話用戶5300戶,行動電話用戶1.57萬戶,網際網路用戶905戶。
● 水利
2011年,渣江鎮境內有中型水庫1座,庫容量1100萬立方;小型水庫2座,總庫容量56萬方;山平塘6750口,總蓄水量1350萬立方。
● 公共交通
1999年,渣江鎮建立渣江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80班次,日均容量2800餘人次。
● 給排水
2009年,渣江鎮建成鎮自來水廠年供水2萬立方。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1200米。
● 供電
1998年,渣江鎮建成鎮供電所。

旅遊


景點

風景名勝
● 湖南三香生態園
湖南三香生態園為湖南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一個集種養、科研、產品開發、生態示範、旅遊度假為一體的現代高科技農林開發、生態旅遊項目。園區位於衡陽縣渣江鎮眾拱村,園區交通方便,離潭衡西高速石市出口盡1公里。項目總規劃面積為6萬畝。主要依託山蒼子特色產業結合園區優良的自然環境進行開拓發展,充分利用園區的人文、自然景觀打造自然生態旅遊觀光基地,走農、林、文、科、旅融合發展的模式,促進山蒼子產業和生態旅遊“立體式”協調發展。在“十二五”期間將打造國家AAAA級旅遊基地為目標,建設國際高端養生園、新疆民俗風情園、八千湘女回歸安置園項目,建成“國家生態公園”、打造“中國香都”。

代表人物


現代人物

渣江自古人傑地靈,人文薈萃。清末名臣彭玉麟、明初大書畫家曾熙、教育名人陳墨西、當代作家瓊瑤都誕生在這塊土地。
彭玉麟,清末名將,字雪琴,衡陽縣渣江人,是中國海軍的祖師爺。1853年,得遇曾國藩,隨其參加湘軍,並為曾操練水師,成為曾國藩的得力幹將,一路揮師北上,因剿滅鎮壓太平軍有功,深得清廷賞識,官封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安徽巡撫、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后因參加抗法戰爭,屢立戰功,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右侍郎,加三級世襲一等輕車都尉並賜黃馬褂。晚年辭官回渣江定居,慈禧親賜匾一塊,上書“建節綏疆”,並賜白金八千兩為彭氏修建專祠,於同治12年落成。1950年,彭氏宗祠改為渣江中學,原建築現僅存一對大型石獅。彭玉麟有很多軼事。他為官清廉,剛直、嫉惡如仇,功成身退,多次辭官;他一生痴情,專畫梅花;他捐資修建船山書院、岣嶁峰禹王廟等。
瓊瑤,原名陳喆,中國當代作家、編劇,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人,現居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筆名除了瓊瑤外,還曾用過心如、鳳凰。1938年4月20日生於四川成都,1942年隨父母回湖南衡陽祖居地,1949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后不久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相繼進入電影、電視劇製作行業。她的名著,大多數都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庭院深深》、《六個夢》系列、《梅花三弄》系列、以及《還珠格格》系列。當中《還珠格格》第一、二部更在東亞享譽盛名,不僅僅在中國台灣、大陸和中國香港等地區贏得收視率榜首,在日本、韓國、泰國也很受影迷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