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出自《素問·靈蘭秘典論》的術語
出自《素問·靈蘭秘典論》。主指心,心在人身中處於統帥地位。心神安寧,則一身得安。心神不寧,則一身失調,各不相安。
出自《素問·靈蘭秘典論》。原文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強調了心為諸臟主宰的觀點。因為心主神明,能調節機體各個臟腑的功能活動,亦能調節機體與外部環境的平衡協調,使人健康長壽。若心的功能失常,人體臟腑之間的“相使”關係遭到破壞,就會出現神志和氣血失常,以致、至全身功能失調而發病,影響人體健康。
中醫學正是根據這一理論觀點,特別重視精神因素在診斷與治療中的作用。診斷疾病,既要觀察形體,也要觀察神態,並認為察神比察形要重要,即所謂“粗守形,上守神”。“粗”,是指醫術不高明的醫生,“上”是指醫術高明的醫生。病人有神無神,是判斷疾病輕重及預后的關鍵,“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問·移精變氣論》)。治療中更要注意病人精神情志的變化,病人精神渙散,情志過激,會影響氣血的運行,這時如果進行針刺治療,不僅無效,還往往會出現意外。針刺治療之前,首先一定要使病人“正神”、“定氣”。《內經》指出:“新怒勿刺,已刺勿怒”。“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靈樞·終始》)。“必定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氣易行也”(《素問·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