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茶園
御茶園
元代皇家御茶園的遺址,四曲溪南有一片依山傍水平地。武夷山產茶歷史悠久。該茶園的茶曾做貢品進貢,文人騷客留下墨寶。
據《崇安縣誌》記載:唐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武夷山一帶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團狀的“研膏”茶製造。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詠茶詩中贊道:“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籠加。”武夷岩茶的入貢,始於宋代,但御茶園的創設,卻是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據志書記載:御茶園初創時,曾經盛極一時,園內建築的大致布局是;前有仁鳳門,後有拜發殿(亦名第一春殿)、清禪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還有碧天橋和通仙井。御茶園設場官2名負責管理,每年交貢茶三百六十斤,泰定五年(公元1328年)崇安縣令張瑞本於園之左右各建了一個茶場。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建寧總管暗都刺又在通仙畔築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為“喊泉亭”。據說每年“驚蟄”這一天,崇安縣令都要在此舉行隆重的開山儀式。當縣令拈香跪拜,念罷祭文時,隸卒就鳴金擊鼓,同時高喊:“茶發芽了,茶發芽了!“舉行過儀式,方能開山採茶。
武夷山御茶園
御茶園的興廢,清代著名學者董天工在《貢茶有感》中感慨寫道:
武夷粟粒芽,採摘獻天家。
火分一二候,春別次初嘉。
壑源難比擬,北苑敢矜奇。
貢自高興始,端明千古污。
御茶園在中國烏龍茶製作工藝變革中,做出了卓越貢獻。
武夷岩茶的生產一直到了清代初年,才得以重新恢復和發展,但岩茶的產地已從御茶園一帶轉移到山北一帶了。
御茶園
御茶園茶業創立伊始,就致力於打造中國茶產業的頂級品牌,努力讓消費者充分感受茶道文化的深邃悠遠和博大精深,優秀的團隊,現代化的管理,高起點的品牌運營,睿智的品牌文化,造就了御茶園高速發展。目前“御茶園”已成為集茶葉種植、研發、加工、製造、銷售、網上購物、加盟連鎖、茶文化研究、推廣及茶葉深加工為一體的茶葉綜合性集團企業,並在全球建立了300多家連鎖專賣店,四家茶業大型賣場。
作為2008年第29屆奧運會茶葉贊助商及服務商、2010年上海世博會特許產品生產商和服務商的御茶園,以自己卓越的茶葉、茶具品質,出色地完成了服務於國際盛會、弘揚中國茶文化的光榮政治使命及文化傳承的使命。
每天在世界各地,御茶園的產品與全球各地區消費者發生著數十萬次的親密接觸。御茶園茶業通過整合“產品、技術、渠道、人才、傳媒、資本”資源,建立起有御茶園特色的茶產業全新商業運營模式。
“御茶園人”將秉承“創新、共贏、發展”的思想路線,堅持“生態種茶、科技制茶、科學說茶、規範賣茶”的經營理念,以“連鎖經營服務”為核心,“品牌建設”和“資本運作”為基本點,把“御茶園茶業”打造成為“永不落幕的茶博會”。
公司創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北京馬連道,十多年歲月曆練,御茶園以“品牌建設”和“資本運作”為基本點,創建了“公司+基地+店面+加盟+網路銷售+茶文化研究推廣”全新的中國茶產業的多元化商業運營模式。
公司長期專註於茶葉的研發運營,除原福建3000餘畝茶葉種植基地及生態茶園,旗下擁雲南御茶園普洱茶生產基地、廣西御茶園茉莉花茶生產基地、江蘇宜興御茶園茶具生產基地、廣州台灣茶葉茶具生產基地等,以優於國標的製作標準,選取綠色種植環境、無公害種植技術保證了御茶園茶葉品種繁多、品質優良,翹楚於全國茶葉市場。
公司生產經營“御茶園”牌鐵觀音、大紅袍、台灣烏龍茶、普洱茶、西湖龍井、有機綠茶、老北京茉莉花茶、紅茶、坦洋功夫、福建白茶等全國各地名茶系列,精品茶具、茶器、茶藝用品及茶葉衍生產品總計30餘類10000多種。公司足跡遍布北京、天津、上海、山西、山東、廣東等地區建立了150多家連鎖專賣店,三家茶業大型賣場;在韓國的漢城、釜山,日本的橫濱,德國的漢堡,加拿大的渥太華以及以色列等地也分別設立加盟經營機構。
“名人茶道,孔孟遺蹤”,御茶園人秉承“生態種茶、科技制茶、科學說茶、規範賣茶”的經營理念,以雄厚的研發和運營實力為後盾,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締造現代御茶園之輝煌,把“御茶園茶業”打造成為“永不落幕的茶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