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雨旭
章雨旭
章雨旭. 章雨旭. 章雨旭.
目錄
1960年代初生於江蘇省淮安縣(現淮安市楚州區)。
1978.10-1982.1 在南京大學地質學系獲學士學位(學制4年,提前畢業)。
1982.2-1985.2 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獲碩士學位。
獲獎:
1995年獲中國地質學會第五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
1996年獲地質礦產部直屬機關優秀青年
1998年獲地質礦產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中國黑色、有色金屬礦產圖集》常務副主編)
2001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2004年獲國土資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五,《中國固體燃料、非金屬礦產圖集》副主編)
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地質學報》編輯部副主任)
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地質論評》編輯部主任)
任職:
1998年晉陞研究員。現任《地質論評》編輯部主任,中國地質學會期刊處副處長。
編輯自嘲
章雨旭
(2000)
編輯是聽話的助產士,
一篇篇“幼稚的”文章,
經過他們的手而降生,
常常令人搖頭嘆息。
·
編輯是癟腳的醫師,
他們吹毛求疵,
專挑別人的毛病,
總是令人皺眉咋舌。
·
編輯是大膽的劊子手,
多少篇“革命”佳作,
被他們送上了斷頭台,
間或令人咬牙切齒。
·
編輯是負責的殯葬工,
許多“成熟”的“科研成果”,
發表后再也無人問津,
偶爾令人嗤之以鼻。
學術上獲得的主要新認識及新發現
(1) 發現並論證白雲鄂博礦床賦礦白雲岩為一微晶丘(主要由碳酸鹽微晶和灰泥構成,形成於緩坡環境),而微晶丘的成因是熱水沉積,白雲鄂博礦床的成礦時代為寒武紀—奧陶紀(喬秀夫、高林志、彭陽、章雨旭,1997;章雨旭、彭陽、喬秀夫、高林志,1997; 章雨旭等,1998; 劉淑春,章雨旭等,1999; 楊曉勇,章雨旭等,2000;章雨旭等,2005,2008,2009,2010)。
(2)系統總結前人資料,論證了白雲鄂博礦床的成礦年代及白雲鄂博群的年代為早古生代(章雨旭等,2008,2009)
(5)認為華北地台寒武紀古地理並非如傳統所述: 從早寒武世的處處薩卜哈-瀉湖到中寒武世的大片鮞灘再到晚寒武世的大片廣海。事實是,薩布哈-瀉湖相的紫紅色頁岩-白雲岩、鮞灘相的鮞粒灰岩和深海相的竹葉狀灰岩均是穿時的,如薩布哈-瀉湖相的紫紅色頁岩-白雲岩是隨著海侵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在不同時間形成的,它們並不等時。大膽推論是:傳統上用來確定時代的帶化石(寒武紀是各種三葉蟲)並不一定等時,它們在一定層位的出現和消失可能是因環境變化的遷入和遷出,並不是因時代變化而新生或絕滅(章雨旭.1992.試論華北地台寒武系地層的穿時性。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及岩相古地理會議,四川成都;章雨旭. 2001. 華北板塊寒武紀古地理質疑. 見: 香港地質學會,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 編. 第三屆海峽兩岸三地及世界華人地質科學研討會論文摘要, 443-447;章雨旭,2001)。
(6)據實地考察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等地的山頂壺穴(“冰臼”),認為其成因是差異風化,不能作為冰川作用的證據(章雨旭,2006;章雨旭等,2011)。
結合地質學學術研究和編輯實踐對地質學編輯理論有一定研究
(1)指出了地質學學術研究及學術文章中常見的若干邏輯錯誤, 指出其中有些錯誤就類似於: 盲人摸象,或以為所有“爺爺都同庚”,或論證“太陽怕冷”、“鹹鴨蛋是咸鴨子所生”。發表於《高校地質學報》(章雨旭,2005)。
(2) 與另一編輯合作,對地質學中一些術語的用法進行了探討。發表於《科技術語研究》(楊建超,章雨旭,黃澤光,2007)。
(3) 結合編輯實踐,對學術論文中的一些表示方法進行了討論,指出在盡量遵守國家標準的前提下,應當注意地質行業特點,使論文得體無歧。刊於《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章雨旭等,2010)。
(4) 據地質學研究和編輯實踐,指出地質科學中若干違反辯證法思維的實例(文章已在中國地質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上宣讀)
業餘愛好:
(1)圍棋,現新浪5D,偶然降至4D。
(2)橋牌, 上世紀1990年前後,曾與徐紹春、劉登舟、李建明等組隊獲中國地質科學院(含現中國地質調查局各大區中心)冠軍(1989年宜昌)、地質礦產部在京單位冠軍。並與徐紹春合作,自編一套叫牌體系----“鑽石體系”,公開出版(章雨旭,徐紹春, 1995)。
(3)中國象棋,上世紀80-90年代多次參加中國地質科學院組織的個人比賽。最好成績是,與老霍、劉登舟、喬傑組隊代表中國地質科學院獲地質礦產部在京機關冠軍。
代表論著:
章雨旭.1989.論富鈣環境中黑鎢礦的形成條件。礦床地質, 8(1): 65-69.
章雨旭,萬渝生.1990.北京西山竹葉狀灰岩的成因。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刊,第22號.56-63
章雨旭,王成述,彭陽,高林志.1996.海平面變化定量研究的探討。中國區域地質,(1): 75-82.
章雨旭,彭陽,高林志.1997.北京西山寒武系—奧陶系主要副層序類型及其形成機制探討。地質論評,43(2):148-154.
章雨旭,高林志,彭陽,高勵.1998.鳳台礫岩與下伏四頂山組過渡接觸關係的發現及地質意義。地球科學,23(1):9-12.
章雨旭,彭陽,喬秀夫,高林志. 1998.白雲鄂博礦床賦礦白雲岩成因新認識. 地質論評,44(1):70.
章雨旭,彭陽,喬秀夫,楊曉勇,高林志。郝梓國. 1998.白雲鄂博賦礦微晶丘的論證。礦床地質,17(增刊):691~696.
章雨旭. 1999. 對《中國地質年代表》(修訂稿)的幾點意見. 地質論評,45(2):208.
章雨旭. 1999. 對中國礦床學研究和成礦學基本問題的認識. 地球學報,20(增刊):466~470.
章雨旭. 2001. 試論華北地台寒武紀地層的穿時性.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1(1): 78~87.
章雨旭. 2005. “冰臼”成因爭鳴——以克什克騰旗青山岩臼群為例. 地質論評,51(5): 680,712.
章雨旭, 呂洪波, 張綺玲, 喬秀夫. 2005. 微晶丘成因新認識. 地球科學進展,20(6): 693-700.
章雨旭,柳建勇. 2010. 內蒙古達茂旗黑腦包腮林忽洞群中發現宏體化石。地質論評,56(1): 123~124.
----
章雨旭. 2006. 地質學研究中常見邏輯方面的問題分析. 高校地質學報,12(1): 147 – 152.
章雨旭. 2010. 重視行業特點,努力得體無歧.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1(3):389~392.
任紀舜,章雨旭.2004. 愛國——地質學家的責任, 爭鳴——學術進步的動力. ——慶祝《地質論評》刊行50 卷. 地質論評,50(6):592, 597.
楊建超, 章雨旭, 黃澤光. 2007. 地質學某些術語用詞辨析. 中國科技術語,(3): 35-38.
章雨旭. 2011. 用辯證法指導地質學研究. 中國地質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
----
章雨旭,徐紹春(著). 1995. 鑽石體系叫牌法.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208.
劉蘭笙,謝良珍,李永森,章雨旭,等(主編).1996.中國黑色、有色金屬礦產圖集. 北京:地質出版社.
王永勤,……,章雨旭,等. (主編). 2001.中國固體燃料、非金屬礦產圖集. 北京:地質出版社.
劉夢庚, 汪東波,謝良珍,章雨旭,張綺玲,李永森,劉蘭笙,孫延綿, 等(主編). 2006.中國貴金屬、稀有、稀土金屬礦產圖集。北京:地質出版社.
----
高林志,章雨旭,王成述,等.1996.天津薊縣中新元古代層序地層初探。中國區域地質,(1): 64-74.
田樹剛,章雨旭.1997.華北地台北部奧陶系露頭層序地層。地球學報,(1): 87-97.
季強,章雨旭.1997.從層序地層試論華北地台寒武—奧陶系界線。地質論評,43(2):241-248.
喬秀夫,高林志,彭陽,章雨旭.1997.對內蒙古腮林忽洞群、白雲鄂博群和白雲鄂博礦床賦礦白雲岩的新認識。地質論評,43(2):147.
喬秀夫,高林志,彭陽,章雨旭.1997.內蒙古腮林忽洞群綜合地層和白雲鄂博礦床賦礦微晶丘。地質學報,71(3):202-211.
彭陽,季強,章雨旭,喬秀夫.1998.北京西山及鄰區奧陶系底部微晶丘特徵及層序地層學意義. 地質論評,44(1):35~43.
劉淑春,章雨旭,郝梓國,彭陽. 1999.白雲鄂博賦礦白雲岩成因研究歷史、問題及新進展. 地質論評. 45(9):477~486.
彭陽,章雨旭. 2000. 華北地台下古生界白雲石化問題探討. 地球學報,21(1).: 78-87.
呂洪波,章雨旭,夏邦棟,等. 2003. 南盤江盆地中三疊統復理石中的同沉積擠壓構造——一類新的沉積構造的歸類、命名和構造意義探討. 地質論評,49(5):449~456.
呂洪波,章雨旭,肖加飛. 2004. 貴州貞豐中三疊統關嶺組中 Chirotherium——原始爬行類足跡研究. 地質學報,78(4):468—474.
彭陽,胡貴昂,陸剛,章雨旭,喬秀夫.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層中的沉積灰岩牆研究進展. 地質論評,50(6):613~619.
Yang Xiaoyong, Zheng Yongfei, Yang Xueming, Zhang Yuxu, Peng Yang, Qiu Liwen(楊曉勇, 鄭永飛, 楊學明, 章雨旭, 彭陽, 裘麗雯). 2005.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Micrite Mound Carbonates and Other Related REE Mineralized Carbonates from Bayan Obo Area in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Rare Earths(中國稀土學報(英文版)), 23(2): 129-137,151.
Lu Hongbo, Zhang Yuxu, Zhang Qiling, Xiao Jiafei. 2006, Earthquake-related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soft-sediments and their constraints on the basins’ tectonic evolution.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80 (5): 724—732. (Sci.收錄)
柳建勇, 蘇勝旺, 張台榮, 章雨旭. 2006. 白雲鄂博礦床東礦段深部及白雲向斜核部探礦的可行性探討. 地質論評,52(6): 821-825
呂洪波, 章雨旭, 肖國望, 張綺玲. 2006. 內蒙古白雲鄂博南東黑腦包腮林忽洞群下部發現地震滑塌岩塊. 地質論評,52(2): 153~169.
謝良珍, 章雨旭. 2008. 區域礦產調查的新成果—— 《中國礦產圖集》編製簡介. 地質通報,27(4): 571-574
彭陽, 陸剛, 胡貴昂, 周敏, 喬秀夫, 章雨旭. 2009. 廣西凌雲下甲二疊紀沉積灰岩牆和角礫灰岩體的成因及地質意義. 地質論評,55(1):43~48.
張綺玲,章雨旭,江少卿. 2010. 白雲鄂博礦床的流體包裹體研究. 礦產勘查,1(1):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