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主寺鎮

川主寺鎮

川主寺鎮隸屬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位於城東北17公里處,是四川通往九寨溝、黃龍風景區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經之地,是川西北眾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四條旅遊幹線的十字交匯點,被譽為“高原明珠,度假天堂”。川主寺鎮2009年頂峰國際城鎮規劃項目,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災后重建村鎮規劃設計獎。

川主寺鎮環境優美,植被覆蓋率高,境內生態資源豐富。域內良好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使這裡成為冬蟲夏草雪蓮川貝母等名貴中藥的盛產地,同時也是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場所,鎮內擁有珍稀動物牛羚等20餘種。川主寺鎮金、錫、錳、大理石、花崗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尤其以漳金的成色和純度遠近聞名。

川主寺鎮地理位置優越,旅遊資源豐富。在川西北發達的旅遊業帶動下,目前川主寺鎮區建設已初具規模,旅遊業興旺,已形成吃、住、游為一體的新高原旅遊集鎮,岷江源數條支流、溪流在這裡彙集,奔騰向南;平坦的地勢、開闊的地域,散落於河畔兩旁的藏羌小寨,川流不息的旅行車呼嘯而過,這一切,訴說著川主寺鎮的巨變。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阿壩州調整馬爾康市等10個縣(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2號):撤銷山巴鄉、水晶鄉,將原山巴鄉和原水晶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川主寺鎮管轄,川主寺鎮人民政府駐奇峽路36號。

銜接


小鎮街道一角
小鎮街道一角
區位優勢突出:居“大九寨”國際旅遊區的中心位置,以東39公里是黃龍風景名勝區,並延至雪寶鼎、丹雲峽風景區;以北87公里是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以西40公里是大草原,並延至黃河九曲第一灣;以南17公里處是松潘古城,並延至牟尼溝風景區;以北15公里是紅石公園。
陸空交通樞紐:陸路:“九環公路”西線、“213國道”、“松平公路”在這裡形成“十”字交叉路口,南來北往的遊人從這裡往返於“大九寨”國際旅遊區各景點、景區。從這裡向南300餘公里可直達省會成都,向北經九寨,可直達廣元、西安;向西經大草原可達甘肅蘭州;向東經黃龍、丹雲峽,可直達綿陽。

旅遊資源


早在1994年便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百鎮建設試點之一的川主寺鎮,歷史悠久,曾是整個川西北地區最早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黃龍、九寨溝旅遊的快速發展,集鎮的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賓館飯店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
尤其是隨著長征紀念總碑的落成,九寨黃龍機場的通航,如今的川主寺鎮已成為一個具有相當規模、地方民族特色濃郁又具現代氣息的高原旅遊集鎮,2003年被評為“中國國情明星鎮”。
立足突出的區位優勢,去年以來,松潘縣委、縣政府採取有效措施,意欲高標準地將川主寺鎮打造成中國高原第一現代化旅遊航空港。即:環境優美、地方民族特色濃郁、現代化旅遊設施和基礎設施完備、現代化管理、文明程度高的現代化旅遊航空港。
為此,短短時間內,一大批與現代旅遊相適應的高檔賓館飯店拔地而起,西部藏羌文化城、岷源山莊、川龍山莊等等,由山西太原集團投資的五星級賓館“岷江源酒店”,在川主寺鎮落成;
由廣東聚龍集團投資3億元建造的酒店和高爾夫球場正積極施工……短短時間裡,投入巨資的民族特色化整體風貌改造工程、市政管網入地工程、街道改造及排水工程、天然氣工程、永久性防洪堤工程等十一項工程全部竣工。川主寺鎮舊貌換新顏,旅遊集鎮的功能更加完善。

基本情況


川主寺鎮位於松潘縣城北部,距縣城17公里,距省府成都351公里,是藏、羌、回、漢多民族聚居地。全鎮總人口6689人(2017),地處東經103°31′,北緯32°48′,屬於高原溫帶氣候,常年平均降雨量為693.2毫米,常年平均氣溫4.8℃,無絕對無霜期,境內平均海拔2980米。
川主寺鎮
川主寺鎮
年日照量2000小時,氣候乾燥,主導風向為西北向。岷江在鎮區的常年最大流量為20.3m3/秒,最小流量3.2m3/秒,平均流量為5.5m3/秒,集鎮最高段洪水為2972.37米。地震基本裂度為9度。全鎮林業面積10.4萬畝、草場面積30.2萬畝、退牧還草面積6427畝、耕地7283畝,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為輔,主要種植青稞胡豆等農作物,有大牲畜12356頭(只、匹)。2010年全鎮人均純收入達到4175元。

地理位置

川主寺鎮地處岷江源頭松潘北段,地處東經103°31′,北緯32°48′,是藏、羌、回、漢多民族聚居地,平均海拔2980米,東臨本縣黃龍鄉,南達本縣十里鄉,西臨紅原色地鄉,北與若爾蓋縣包座鄉接壤,幅員面積1143.15平方公里。距縣城17公里,距省府成都351公里,海拔3400米的國內第三海拔高原機場——九黃機場即位於鎮北約12公里處。鎮政府位於川主寺鎮巴郎村。
全鎮現有耕地8543.9畝;退耕還林地6427.1畝;草場76萬畝,其中退牧還草21.1萬畝。川主寺鎮是通往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和大草原、大唐松州的重要交通樞紐,是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擁有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富有濃郁藏式風味的餐飲、建築、工藝品、寺廟,獨具文化品味的餐廳,狂歡的篝火晚會,多情的歌舞,以濃郁的川西北高原藏族風情,深深吸引著四方遊客。

地貌

全境平均海拔2980米,境內地質地貌複雜,地處岷山山脈中段,青藏高原東南緣,為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貌以中山為主。嶺平坡緩,谷地較寬,沿岷江兩岸分佈有二三級階地和沖積、洪積扇,適宜居住生活,人口較為集中。未開發山區地表海拔多在2900米至3500米之間,最高峰為紅星岩,海拔5010米,最低處是在元壩子,海拔2943米。

氣候特徵

川主寺鎮氣候主要特徵是:冬長無夏、晝夜溫差大,垂直差異明顯,干雨季分明。年平均氣溫4.8度。境內氣候冷而乾燥,乾季(11月至次年4月)隆水稀少,空氣乾燥,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集中,屬寒溫季風氣候區。川主寺鎮境內累年平均降雨量為693.2毫米。降水量年較差大。雨季降水量占整年72%以上。

資源

川主寺鎮
川主寺鎮
川主寺鎮經過幾代人努力,已建設擁有完善的公共配套設施,是去九寨溝景區和黃龍景區必經之地。川主寺以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中外遊客的旅遊目的地,不高的海拔高度成為去黃龍景區預防高原反應的最佳住宿地。鎮上藏族風格酒店客棧截止2017年已有258家,成為超過九寨溝口(217家)的重要旅遊集鎮。
川主寺鎮植被覆蓋率高。種類繁多,資源豐富,主要是溫帶、寒溫帶植物。植被分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兩種。鎮境內植物資源豐富,名貴中藥有冬蟲夏草、雪蓮、川貝母等。
區域良好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成了野生動物棲息的天然場所,南內野生動物資源較為豐富。有動物11科、3屬、255種,其中有珍稀動物牛羚、元貌等20餘種。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錫、錳、大理石、花崗石等礦產資源,特別是漳金以成色和純度聞名於世。

發展歷史

自1992年建鎮以來,川主寺鎮依託世界自然遺產黃龍、九寨和大草原,大力發展旅遊業,帶動了農、林、牧、商貿、餐飲、娛樂業的同步發展,擺脫了傳統農業單一的結構模式,
進入了全鎮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的新時期。自建鎮以來先後被中國國情調查研究中心評為“中國國情國際推介品牌、中國國情明星鄉鎮”,獲得四川省地區“安全生產示範鄉鎮”先進集體及“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和“環境優美鄉鎮”等榮譽,同時被省委、政府列入了全省首批100個小城鎮重點建設試點鎮和“首批省級重點鎮名單”,
2010年省委書記劉奇葆同志到川主寺鎮調研城鎮建設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並給予了高度的讚揚及肯定,強調要在全省大力推廣川主寺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成功經驗,搞好全省小城鎮建設和環境綜合治理,為川主寺鎮打造“藏區高原明珠城鎮”建設指明了方向。

行政區劃


川主寺鎮村莊名錄
兩河口村黃勝關村
東北村巴朗村
傳子溝村八十溝村
林坡村五間房村
元壩子村漳臘第一村
漳臘第二村漳臘第三村
黑斯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6743
3557
3186
家庭戶戶數1380
家庭戶總人口(總)5998
家庭戶男3083
家庭戶女2915
0-14歲(總)1901
0-14歲男980
0-14歲女921
15-64歲(總)4513
15-64歲男2424
15-64歲女2089
65歲及以上(總)329
65歲及以上男153
65歲及以上女17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724
現人口數量為6689人(2017)。

航路


2003年9月28日通航的九黃機場坐落於此,航運條件極為便利。

所獲榮譽


語音2020年7月29日,被重新確認為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0年9月,入選四川省第二批文化旅遊特色小鎮。
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