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川貝母的結果 展開

川貝母

百合科貝母屬植物

川貝母(學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是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達-50厘米。葉對生,葉片條形至條狀披針形,花通常單朵,紫色至黃綠色,每花有葉狀苞片,苞片狹長,花藥近基著,蒴果長棱上有狹翅。5-7月開花,8-10月結果。

主要分佈於中國西藏、雲南和四川,也見於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和山西,也分佈於尼泊爾。通常生於林中、灌叢下、草地或河灘、山谷等濕地或岩縫中。

該種是藥材“川貝”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馳名中外。

形態特徵


川貝母-植物形態
川貝母-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植株長15-50厘米。鱗莖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1-1.5厘米。
葉通常對生,少數在中部兼有散生或3-4枚輪生的,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3-5(-10)毫米,先端稍捲曲或不捲曲。
花通常單朵,極少2-3朵,紫色至黃綠色,通常有小方格,少數僅具斑點或條紋;每花有3枚葉狀苞片,苞片狹長,寬2-4毫米;花被片長3-4厘米,外三片寬1-1.4厘米,內三片寬可達1.8厘米,蜜腺窩在背面明顯凸出;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3/5,花藥近基著,花絲稍具或不具小乳突柱頭裂片長3-5毫米。
蒴果長寬各約1.6厘米,棱上只有寬1-1.5毫米的狹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鑒別方式

川貝母的性狀特徵是呈類圓錐形或類心臟形。表面呈類白色,外側的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端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而圓鈍,其質量以質堅實,韌性足,色白者為優。

生長環境


川貝母喜冷涼氣候條件,具有耐寒、喜濕、怕高濕、喜蔭蔽的特性。氣溫達到30℃或地溫超過25℃時,植株就會枯萎;海拔低、氣溫高的地區不能生存。
通常生於林中、灌叢下、草地或河灘、山谷等濕地或岩縫中。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西藏(南部至東部)、雲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3200-4200米。也見於甘肅(南部)、青海、寧夏、陝西(秦嶺)和山西(南部),海拔1800-3200米。也分佈於尼泊爾。

生長繁殖


川貝母
川貝母
⒈種子培育:在6-7月採挖貝母時選直徑1厘米以上、無病、無損傷鱗莖作種,鱗莖按大、中、小分別栽種,做到邊挖邊栽,每畝用鱗莖100公斤。栽后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噴鎮草寧,4月上旬出苗后及時拔除雜草並施稀人畜糞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實飽滿膨脹、果殼黃褐色或褐色、種子已干漿時剪下果實,趁鮮脫粒或帶果殼進行后熟處理。
⒉后熟處理:川貝母帶殼種子用過篩的細腐殖土,含水量低於10%,一層果實一層土,裝透氣木箱內,放冷涼、潮濕處。脫粒的種子,按1:4(種子:腐殖土)混合貯藏室內或透氣的木箱內。貯藏期間保持土壤濕潤,果皮(種皮)膨脹,約40天左右,胚長度超過種子縱軸2/3,胚先端呈彎曲,完成胚形態后熟可播種。
⒊適時播種:川貝母通常9-10月下雪前播種,條播、撒播或用蒴果分瓣點播均可。
①條播:於畦面開橫溝深1.5-2厘米,將拌有細土或草木灰的種子均勻撒於溝中,覆蓋篩細腐殖土3厘米並用山草或無葉樹枝覆蓋畦面,每畝用種子2-2.5公斤。
②撒播:將種子均勻撒於畦面,以每平方米3000-5000粒種子為宜。覆蓋同條播。
③點播:趁果實未乾時進行,將未乾果實分成3瓣,於畦面按5-6厘米株行距開穴,每穴1瓣,覆土3厘米。此法較費工,但出苗率高。

栽培技術


川貝母
川貝母
⒈搭棚:川貝母生長期需適當蔭蔽,播種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蓋物,分畦搭棚遮蔭。矮棚高15-20厘米,第1年蔭蔽度50-70%。第2年降為50%,第3年為30%,收穫當年不再遮蔭。高棚高約1米,蔭蔽度50%。最好是晴天蔭蔽,陰、雨天亮棚練苗。
⒉除草:川貝母幼苗纖弱,應勤除雜草,不傷幼苗,帶出小貝母隨即栽入土中。每年春季出苗前,秋季倒苗后各用鎮草寧除草1次。
⒊追肥:川貝母秋季倒苗后每畝用腐殖土、農家肥加25公斤過磷酸鈣混合后覆蓋畦面3厘米厚,然後用搭棚樹枝、竹稍等覆蓋畦面,保護貝母越冬,有條件的每年追肥3次。
⒋排灌:川貝母1、2年生植株怕乾旱,特別是春季久晴不雨應及時洒水保持土壤濕潤,久雨或暴雨後應注意排水防澇,冰雹多發區還應採取防雹措施,以免打折花莖、果。

防治方法


川貝母
川貝母
⒈鏽病
【危害】鏽病為川貝母主要病害,病源多來自麥類作物,多發生於5-6月。
【防治】選離麥類作物較遠,或不易被上河風侵襲的地塊栽種。整地時清除病殘組織,減少越冬病源。增施磷鉀肥或降低田間濕度,增強抗病能力。發病初期噴0.2波美度石硫合劑或97%敵銹鈉300倍液,亦可用代森銨退菌特防治。
【危害】立枯病危害幼苗,發生於麥季多雨季節。
【防治】注意排水,調節蔭蔽度,陰雨天揭棚蓋。發病前後用1:1:100的波爾多液噴灑。
【危害】根腐病通常5-6月發生,根發黃腐爛。
【防治】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濕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擴散。
【危害】蠐螬於4-6月危害植株。
【防治】用煙葉熬水淋灌(每畝煙葉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時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畝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於整地時拌土或出苗后兌水500公斤灌土防治。
【危害】地老虎咬食莖葉。
【防治】早晚捕捉或用90%晶體敵百蟲拌毒餌誘殺。

主要價值


川貝母
川貝母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歸經】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腫。主肺虛;久咳;虛勞咳嗽;燥熱咳嗽;肺癰;瘰癧;癰腫;乳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研末,1-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慎服。反烏頭。

食用方法

川貝母甲魚
材料:甲魚1隻、川貝母5克、雞清湯1000克、料酒、鹽、花椒、生薑、蔥各適量。
製法:將甲魚切塊放入蒸缽中,加入雞湯、川貝母、鹽、料酒、花椒、姜、蔥,上蒸籠蒸1小時即成。功效:滋陰補肺。適用於陰虛咳嗽、喘、低熱、盜汗等症。健康人食用更能防病強身。
川貝母燉梨
材料:川貝母5分、百合5錢、陳皮半塊、梨子1個、冰塘適量。
做法:將藥材洗凈備用,陳皮切絲,梨子洗凈,去皮去心切塊,放進鍋中燉約2小時,起鍋前加入冰塘即成。功效: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補氣健胃等的功效。
海蜇瘦肉湯
材料:川貝母12克、海蜇皮80克、豬瘦肉200克、生薑2片。
做法:川貝母、海蜇皮分別洗凈,稍浸泡,晾乾;豬瘦肉洗凈,整塊不必刀切。然後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750毫升(約7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1小時半,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功效:鼻鼾聲重多因痰多或肥胖引起。川貝母為有名的化痰止咳藥,具清燥化痰、散結除熱、潤肺止咳的功效,常用於肺熱燥咳、陰虛咳嗽、癭瘤瘰癧等。現代藥理亦認為它有鎮咳、降血壓、促進平滑肌收縮、升高血糖的作用。以其和海蜇皮煲豬瘦肉有止鼻鼾的作用。
蜜棗瘦肉湯
材料:排骨320克、川貝母80克、蜜棗10粒、姜2片、熱水1500毫升。
做法:1、將川貝母泡水約10分鐘;將蜜棗沖洗好備用。2、將排骨洗凈后氽燙,再撈出備用3、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里,加入熱水,放入蒸籠或蒸鍋中燉1.5小時,再加鹽調味即可。功效:止咳、清肺、滋潤、纖體、調節機能,潤肺止咳。
川貝母蛤蜊肉
材料:川貝母20克、料酒10克、蔥10克、味精2克、蛤蜊300克、姜5克、鹽3克、雞油35克。
做法:1、將川貝母研成細粉;蛤蜊肉洗凈,切片;姜切片,蔥切段。2、將川貝母粉、蛤蜊肉、姜、蔥、料酒同放鍋內,加水800毫升,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28分鐘,加入鹽、味精、雞油即成。3、蛤蜊肉可用白鴨肉羊肺、豬胰、豬肺中任何一種代替,同樣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功效:潤肺止咳、利尿化痰,治肺熱咳嗽、癭瘤、痔瘡。
川貝母羅漢果
材料:川貝母15克、冰糖30克、羅漢果40克。
做法:1、將川貝母研成細粉;羅漢果洗凈,用手捏碎;冰糖打碎成屑。2、將川貝母粉、羅漢果放入燉鍋內,加水1200毫升,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20分鐘,加入冰糖屑即成。功效:潤肺止咳、清肺潤喉,治肺熱咳嗽、便秘、支氣管炎、喉痛聲嘶。
川貝母燉雪梨
材料:雪梨1個、冰糖25克、川貝母少許。
做法:1、雪梨洗凈削皮切開去核掏空,成一個梨盅。2、梨盅里放入幾粒川貝母和冰糖,蓋上梨蓋,用牙籤固定。3、將雪梨放入碗中,加冰糖、水,隔水蒸30分鐘即可。功效:川貝母燉雪梨性寒,入肺經,有清熱、化痰、止咳的作用。

植物文化


相傳在清朝時,四川某地有一位婦女因為生出來的孩子都活不過百天,於是她的婆婆和丈夫就認為這位母親不詳。
聽信巫師的話,在這位婦女又生下孩子時,將這位母親捆綁並拋棄到大山深處。其實是這位母親本身就有肺癆病,生下來的孩子無法存活。幸好這位婦女在深山中有幸被一位中醫救治,每日煎制草藥給婦女服下,婦女不但沒有死去,還神奇的被醫治好了。
等到這位婦女痊癒下山以後,發現與自己分離的孩子並沒有成活,於是就將一隻耗子疾病的草藥取名為背母,後人相傳這種植物能治療肺癆病,後來此逐漸改成叫貝母。這是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書中的母親與孩子分別也沒能救活孩子的性命,但是貝母卻能治好肺癆病。
此後這位夫人又生了一位男孩,因為病已痊癒,所以男孩也茁壯健康的成長起來。可見人們為了紀念川貝這中藥材對人的救命之恩,與傳說相結合,更加深了貝母這兩個字的含義與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