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子髎穴

瞳子髎穴

瞳子髎穴是徠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面部,目外眥外側0.5寸凹陷中,有眼輪匝肌,深層為顳肌;當顴眶動、靜脈分佈處;布有顴面神經與顴顳神經,及面神經的顳額支。主治頭痛,目疾。操作方法為平刺0.3~0.5寸。

名稱釋義


(1)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為腎水所主之處,此指穴內物質為腎水特徵的寒濕水氣。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在此彙集后冷降歸地。本穴為膽經頭面部的第一穴,膽及其所屬經脈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氣血物質即是彙集頭面部的寒濕水氣后從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細小如從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徠2)太陽。太,大也。陽,天部的陽氣也。太陽穴名意指穴內物質為天部之氣。本穴為膽經第一穴,位處頭面的天部,而膽經氣血所處為半表半里,膽經體內經脈無物外傳本穴,穴內氣血為空虛之狀,穴外的天部之氣因而匯入本穴,本穴物質來自天之上部,故名太陽穴。
(3)前關。前,與后相對,指人頭面的前面部分,前為陰、後為陽,此指穴內氣血為寒濕之性。關,關卡也。前關名意指穴內的寒濕水氣被關卡於內,不得吸熱外行。理同瞳子髎名解。
(4)后曲。后,與前相對,指人頭面的後面部分,後為陽、前為陰,此指穴內氣血為陽熱之性。曲,隱秘也。后曲名意指穴內外散的陽熱之氣隱而不見。本穴物質為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彙集而成,氣血的運行變化主要是散熱冷降,而在穴內同時進行的吸熱蒸發則如隱而不見,故名后曲。
(5)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由穴外彙集本穴的氣血物質主要為手太陽經上行外散的陽熱之氣、手少陽經向外飄散的濕冷之氣,故本穴為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

別名


太陽穴,前關穴,后曲穴。

穴義


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在此彙集穴內后冷降歸地。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寒濕水氣散熱后化雨冷降地部,小部分循膽經下傳於聽會穴

功能作用


降濁去濕。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熱則瀉針出氣。

主治


1.目赤、目痛、目翳等目疾;
2. 頭痛,口眼斜。

操作


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角膜炎、近視、神經性萎縮、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等。

配伍


配睛明、絲竹空、攢竹主治目痛、目赤、目翳;
頭維印堂太沖主治頭痛。

有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
2.《類經圖翼》:“一雲兼少澤,能治婦人乳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