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印堂的結果 展開

印堂

人體腧穴

印堂是人體腧穴之一,出自《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屬於經外奇穴。此腧穴位於人體額部,在兩眉頭的中間。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失眠、頭痛、鼻淵等病症。

腧穴釋義


印,泛指圖章;堂,庭堂。古代指額部兩眉頭之間為“闕”,星相家稱印堂,因穴位於此處,故名。

腧穴定位


簡便定位

在人體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解剖定位

皮膚一皮下組織一降眉間肌一皺眉肌一額骨骨膜。淺層皮膚由額神經的滑車上神經分佈。肌肉由面神經的顳支支配,血液供應來自滑車上動脈和眶上動脈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靜脈。

功用主治


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經分佈,故不宜自行針灸。

功能作用

明目通鼻,疏風清熱,寧心安神。

主治病證

頭痛,眩暈,失眠,結膜炎,瞼緣炎,鼻炎,額竇炎,鼻出血,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子癇,高血壓、小兒驚風等。

常用配伍

• 目痛:印堂、攢竹、絲竹空、四白、太陽(《簡易針灸療法》)。
• 鼻塞:印堂、迎香合谷、風府、魚際(《針灸學簡編》)。
• 鼻淵:印堂、上星、曲差、風門、合谷(《類經圖翼》)。
• 鼻衄不止:印堂、合谷、上星、百勞、風府、迎香、人中、京骨(《針灸大成》)。
• 頭痛:印堂、太陽、風池(《針灸學》,上海中醫學院編)。
• 頭重:印堂、攢竹(《醫學綱目》)。
• 眩暈:印堂、絲竹空、頭維(《針灸醫案集要》)。
• 兩眉角痛不已:印堂、后溪、攢竹、陽白、合谷、頭維(《針灸大全》)。
• 舌尖生疔:印堂、中指尖、百勞、承漿少沖、少府(《刺療捷法》)。
• 中風不省人事:印堂、中沖百會、大敦、合谷(《針灸便用》)。
• 角弓反張痧:印堂、百會、天庭、唇中央、中脘(《痧驚合璧》)。

養生保健

經常按摩印堂穴,可增強鼻黏膜上皮細胞的增生能力,並能刺激嗅覺細胞,使嗅覺靈敏;還能預防感冒和呼吸系統疾病。

腧穴操作


• 針刺
提捏穴位局部皮膚,採用與皮膚成15角的平刺法,方向有三種:①向下平刺0.5-0.8寸,使產生局部脹重針
感或往鼻部放射,此法多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②向上平刺0.5-0.8寸,使產生局部脹重針感或往頭頂部放射,此法多用於治療前額痛或急性腰扭傷;③向左或右平刺0.3-0.5寸,此法多用於面肌麻痹、頭痛、眼部病症等。也可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艾條懸灸(多用溫和灸或雀啄灸)5~10分鐘,或隔姜灸3~5壯。
• 按摩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點按。

現代研究


動物實驗,模擬“印堂”、“百會”穴電針刺激可使大鼠腦內5-羥色胺含量增加,去甲腎上腺素含量減少。另外,電針二穴可使精神分裂症病人尿中HPG、SOL(中樞去甲腎上腺素的主要代謝產物)排出量明顯增加。表明電針刺激可影響中樞去甲腎上腺素的代謝。

古文摘錄


《素問·刺瘧篇》∶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兩額兩眉間出血。
《新集備急灸經》∶患大風病,兩眉中名光明穴,灸隨年。
《玉龍經》∶子女驚風皆可治,印堂刺入艾來加。印堂,在兩眉間宛宛中,針一分,沿皮先透左攢竹,補瀉後轉歸元穴,退右攢竹,依上補瀉,可灸七壯。
《醫學綱目》:頭重如石,印堂一分,沿皮透攢竹。先左後右,彈針出血。
《外治壽世方》:重舌……巴豆半粒,飯四、五粒,共搗爛為餅,如黃豆大,貼在印堂中,待四周起泡,去之即愈。各項舌病皆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