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鄉
美林鄉
美林鄉原屬喀喇沁旗第三區,1963年,由旺業甸公社劃出,建梅林溝公社,1976年更名美林公社,1984年建美夢鄉,現轄7個村民委員會,72個村民小組。美林全鄉森林茂密,自然資源豐富。野生植物有藥材、蘑菇、蕨菜、猴腿、山杏仁、榛子等。美林鄉的林業、牧業、副業有相當發展,現已建立了枸杞、複種大白菜、番茄、蓖麻、食用葵花和養殖等6個協會。
政府距旗政府所在地57公里,總面積551平方公里。有行政村18個,158個村民小組,3110戶;35036口人。錦茅公路穿鎮而過,與存金
線、天旺線交匯,交通通訊方便。有效積溫1900—2400℃,無霜期110—125天,年均降雨量510mm左右。全鄉森林面積59.3萬畝,植物種類繁多。植物以針葉林、闊葉林為主,各種林木達610餘種;森林覆蓋率為77%,森林氣候明顯,是喀喇沁旗旺業甸林場所在地。蕨菜、猴腿、鳳翅、苦樂菜、金針、哈喇海、三葉菜、馬齒菜、榛子、山杏、蘑菇、柴胡、生麻、黨參等野生植物資源及產品豐富。野生動物有豹子、狐狸、狼、狍子、錦雞、沙雞等,解放初期曾有石虎,後來絕跡。美林鄉清初屬東圍場,原名默爾根烏黑難蘇台(意為明亮的楊樹林)。后更名默爾溝。鄉政府所在地西局子原為王府伐木場。此處清以前為原始森林,到晚清已砍伐貽盡。現有森林多為建國后撫育更新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屬旺業甸林場管理。現全鄉森林覆蓋率達64%,成為喀喇沁旗主要木材生產基地之一。堅持科學造林,草灌喬結合,自然生態呈現平衡,形成了林牧農業生產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美林鄉的林業、牧業、副業有相當發展。全鄉現有耕地18789畝
![玉米種植](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1/m613b5b6231e15839c084772d3aabd841.jpg)
玉米種植
美林鄉為旗內的西南山區,鄉內有作為全旗海拔最高峰的韭菜樓及連陰寨、滴水壺、饅頭山母樹林、羊草溝種子園等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有以玉女峰為主的自然風光旅遊、以茅荊壩為主的森林生態和以石泉子溝古戰場為主的名勝古迹等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開發前景廣闊。
美林鄉地是全旗馬鈴薯主產地之一,畜牧業正在從傳統的粗放經營向舍飼半舍飼經營方式轉變,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轉變。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涼爽的氣候條件,豐富的旅遊資源,鎮內的美林谷私人山地牧場、太平庄旅遊度假村、連陰寨垂釣園、採摘園等旅遊招商和開發項目全面啟動。文教衛生事業取得了較大發展。
美林鄉的社辦企業至1978年僅有15家,年產值只有100萬元。改革開放以來,鎮
![服裝加工廠](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b/mfb25f8d745fd2d389c74e4cbb08124e5.jpg)
服裝加工廠
隨著漳泉肖鐵路建設,南安市依託南安火車站的優勢,於1992年在美林創建了佔地800畝的南美綜合開發區,並納入 市區範圍。同時,鎮政府還在火車站規劃了佔地500畝的火車站開發區,已著手招商,使美林鄉的鎮區建設有一個大的飛躍,成為南安市區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目前,南美綜合開發區已有鎮政府、鎮僑聯大樓、美林郵電局、南安計生服務中心大樓、科技大樓、消防大樓、美林工商分局、閩發鋁廠、美林消防二廠等。以溪美為中心的大市區建設正不斷向美林鎮延伸,已有美林、梅亭、西美等11個村納入大市區範圍。
2005年,五原縣美林鄉突出發揮協會的作用,通過農民組織化推
動特色產業的發展。現已建立了枸杞、複種大白菜、番茄、蓖麻、食用葵花和養殖等6個協會,吸納農戶近300戶。協會積極為農戶提供優質種苗、組織勞務人員、產品銷售、田間管理技術輔導等服務。截至目前,該鄉枸杞掛果面積10000畝,新增4000畝,預計創產值2000萬元。番茄面積達5000畝,全鄉7個原料員簽訂合同600多戶,蓖麻協會簽訂合同78戶;葵花協會發展會員546戶;養殖協會以養羊、牛為主,共發展羊29000隻、牛367頭。
以村黨支部加協會為模式,建立了枸杞、大白菜、葵花協會。同聯村黨支部分別為黨員、農戶引進“寧杞1、2號”品種20000多株,僅枸杞一項人均純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大白菜一項可增收500元。
今年,五原縣美林鄉突出發揮協會的作用,通過農民組織化推動特色產業的發展。
2006年9月初,是覆膜土豆的收穫期,大批農民經紀人開始組織土豆外銷。人工收穫土豆用工量大,速度慢,嚴重影響土豆外銷速度。農機中心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從單位的工作實際出發,著力提高為農民服務的自覺性。積極主動與邊遠山區美林鄉按丹溝村聯繫,提供土豆收穫機械和技術服務。9月3日,農機服務隊一行三人,攜帶土豆收穫機械到美林鄉按丹溝村開展技術培訓和土豆機械收穫工作。通過培訓和機械收穫作業,使農機手掌握了土豆收穫機的調整使用技術,使農民認識到機械收穫土豆的優勢。
4UM—788型土豆收穫機具有結構簡單、故障率低、收凈率高、破損率低的特點,深受農民歡迎
根據30畝小面積對比試驗,機械收穫與人工和木犁收穫相比,土豆收凈率高,每畝可多收土豆160kg。按每kg0.54元計算,畝增收可達86.40元。
2006年年初,由北京專家組成的生態旅遊考察團在內蒙古喀旗美林鄉境內發
![生態旅遊](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e/mae4ad32d43d7eb19a0e48eb46dafb864.jpg)
生態旅遊
美林谷生態旅遊區位於錦山鎮西南部。從赤茅一級公路可直達景區。西距北京地299公里,承德87公里,東距錦山46公里。距
赤峰91公里。緊靠赤(峰)承(德)一公路。美林谷是一個自發形成、以原始次森林和亞高山草甸為主體景觀的旅遊地。美林鄉清初屬東圍場,原名默爾根烏黑難蘇台。后更名默爾溝。1979年,劃為革命老區。美林鄉地處林區,氣候涼爽,雨量充沛,景色宜人,歷史是就是木蘭圍場的一部分。鄉內環形分佈的19個坡積裙均位於背風向的山腳,這裡山勢平緩,水草豐美,是旅客親近自然、體味世外桃源之感的理想地點。此山谷是由燕山山系七老圖山山脈的地質運動所自然形成的嶺谷並延的中山地貌。
此峽谷中既有陡峭的山峰又有眾多的河流、山谷、森林、石柱、石劍等。錫泊河發源於美林鄉大店北溝韭菜樓山東邊,經流峽谷時彙集了景區內多處泉流,水流量達每秒0.4立方米左右。由於長期地質運動和高山流水的下切作用,該區域形成19處沖積扇和高山濕地沖積扇。景區內先後建立自家車宿營地、度假區、冬季滑雪場、美林谷漂流、果園、垂釣園等遊覽項目。景區內沿美林、太平庄、馬蓮道、小美林、敖包梁、滴水壺、羊草溝一線主要景觀有滑雪場、度假區、漂流、山澗瀑布、果園、垂釣園、生態夏令營、世界田園牧場、自家車宿營地等10多處景色優美的景觀。
韭菜樓:原名賽汗陀羅海山,又稱九彩嶁。位於美林鄉太平庄和旺業甸鎮大店北溝交界處,海拔1806米。韭菜樓森林茂密,水草豐美,景色迷人,一年四季隨氣候變化紛呈九色。
假日田園:位於小美林村,專供都市家庭休閑度假的“農家樂休閑莊院”。鄉村田園中的林地、草場和水面建有供遊人遊覽參與的設施和場所,遊客可參加休閑勞動,喂家畜、菜地鋤草、打農藥、推石磨、摘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