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公主

唐太宗嫡長女

長樂公主(621年-643年),名李麗質,唐太宗嫡長女。因長孫皇后所生,唐太宗特別鍾愛。

貞觀二年(628年),詔封長樂郡公主。貞觀五年(一說貞觀六年),唐太宗開始為長樂公主籌備嫁妝,詔令有司為其準備的嫁妝要加倍於太宗之妹永嘉公主魏徵以漢明帝故事諷喻太宗做法嚴重逾制。貞觀七年(633年),長樂公主下嫁宗正少卿長孫沖,即齊國公長孫無忌的嫡長子。後任秘書監、刑部尚書、兵部尚書。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太宗詔宗室群臣襲封刺史,諸臣進諫無效后,長孫無忌請兒媳長樂公主協助固請於太宗,后太宗詔停世封刺史。

貞觀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歲,陪葬昭陵。唐太宗痛失愛女,多次痛哭后仍然感到哀思難以抑制。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取名麗質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妃長孫氏生下了一個女兒,秦王李世民欣喜之下,給這個女兒取名李麗質。長樂公主的志文中用華美的辭藻盛讚道:“公主資淑靈於宸極,稟明訓於軒曜。……皎若夜月之照瓊林,爛若晨霞之映珠浦。”可見公主果真人如其名,天生麗質,是位容色絕姝的美人。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年僅八歲的李麗質詔封長樂郡公主,食邑三千戶。

特優逾制

因為長樂公主是愛妻長孫氏所生,唐太宗視為掌上明珠,因而“特所鍾愛”,貞觀七年(公元633年),長樂公主正式下嫁長孫無忌之子,宗正少卿長孫沖。長孫無忌是開國大功臣,凌煙閣排名第一,貞觀年間又任宰相。長孫族作為後族新貴,又是功臣之家,可謂富貴至極,顯赫非常。當然唐太宗選擇長孫家族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長孫無忌不僅是太宗的布衣之交,也是長孫皇后的兄長。將愛女嫁給長孫家族無疑是最安心的安排,故後來同是皇后所生的新城公主同樣也嫁入了長孫家族。
長孫沖是長孫無忌的長子,也是長孫皇后的嫡侄,姑表兄妹相配,可謂親上加親。唐太宗眼見愛女配得如此佳婿,高興之餘就引出了一段小插曲。貞觀五年(也有記六年),唐太宗在給女兒籌備嫁妝時想要多給,於是對眾臣表示“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房玄齡等答曰:“陛下所愛,欲少加之”。於是敕有司資送加倍於永嘉長公主。永嘉公主是唐高祖李淵之女(武德二年生),也就是長樂公主的姑姑,在輩分上長於長樂公主,理應尊於長樂公主。唐太宗為了寶貝女兒居然想逾禮而行,幸得諍臣魏徵勸諫:“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最終太宗收回旨意,此事後又一成美談。

諫言封建

婚後的長樂公主又一次出現在史書上,是在貞觀十三年(639年)的徒封建事件中。所謂封建就是像西周時分封諸侯一樣,讓諸王、功臣永久性在一地擔任長官,並可由子孫世襲。此事顯然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所以,遭到房玄齡、魏徵、長孫無忌、馬周、李百葯于志寧的極力反對,在眾臣反對無效的情況下,長孫無忌想到了兒媳長樂公主,請她進宮勸說,並代為傳話:“臣披荊棘事陛下,今海內寧一,奈何棄之外州,與遷徙何異!”唐太宗說:“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義,意欲公之後嗣,輔朕子孫,共傳永久;而公等乃複發言怨望,朕豈強公等以茅土邪!”最後唐太宗拗不過大家,終於在貞觀十三年(639年)詔停封建,長樂公主成功地協助大臣完成了這次重大事件,沒有辜負眾臣。

雅擅丹青

唐朝皇室歷來擅長書法丹青,李麗質的母親長孫皇后之墨寶曾傳到清代后失傳,看過的古人將其與吳采鸞、胡惠齋、張妙凈、朱淑真、管道升等諸位女書法家相提並論。哥哥李泰工於草書、隸書,弟弟李治除了草、行、隸書外還與父親一樣,擅長飛白體。妹妹李明達也是寫得一手好飛白,和父親李世民的飛白體放在一起能達到下不能辯的程度。麗質公主墓誌記載:“(公主)散玉軸於縹帙,懸鏡慚明;耀銀書於彩箋,春葩掩麗。”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展開公主所作的畫卷,懸掛的明鏡就顯得黯淡無光;展示公主所寫的書法,就連春天的花朵也被掩去麗色。”在長樂公主墓室中還出土了一方瓷硯——辟雍硯,辟雍是周王朝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大學;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環為名。楊師道的《詠硯》詩中有“圓池類璧水,輕翰染煙華”一句,所詠的就是辟雍硯。這方硯是李麗質生前的實用之物,出土時硯面四周的弦紋內仍殘留些許墨跡,硯面還有長期研磨的痕迹,可見是公主生前長期所用之物,公主雅擅丹青,遂以生前用硯隨葬,無愧於墓誌對公主書畫才藝的褒揚。

帝悼夭蕙

婚後長樂公主夫妻琴瑟韻合,生活甜美,平時敬順公婆,謹禮持家,於是“家道以正”。墓誌還以古時節婦伯姬、貞姜來贊喻公主有守禮重信的節操,從而“播肅雍於閨闈,流婉嫕於邦國。”貞觀十七年六、七月間,長樂公主突然病倒,久治不愈,八月十日,公主便溘然長逝,是年二十三歲。她的婚姻生活剛邁進第十個年頭,這對少年夫妻卻沒能等到老來相伴的一天。面對愛女的離世,唐太宗深受打擊,“皇帝悼深夭蕙,懷三號而猶感。”多次痛哭后仍然悲傷的不能自己。儲后李治“痛結分荊,尋萬恨而增慕“。九月二十一日,太宗敕命鴻臚寺韋挺為喪事監護正使、鴻臚寺少卿崔仁師為喪事監護副使,將長樂公主陪葬昭陵。

家族成員


父親唐太宗李世民
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長孫皇后)
舅舅長孫無忌
同母兄弟李承乾
李泰
唐高宗李治
同母姐妹城陽公主,初嫁杜如晦之子杜荷,后改嫁薛瓘。
晉陽公主李明達
新城公主
夫君長孫沖

後世紀念


墓葬

長樂公主墓壁畫
長樂公主墓壁畫
長樂公主薨后,太宗將其陪葬昭陵。長樂公主墓位於陝西禮泉縣煙霞鄉陵光村,西北距昭陵元宮僅1公里。其墓封土為方形覆斗式,形制高於圓錐形的封土。墓前後均有四個土闕,墓前還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等石雕群。1986年長樂公主墓被開啟,該墓與一般的唐墓架構類似,為單磚墓室,由墓道、過洞、天井、壁龕、甬道、墓室六部分組成,總長48.18米。墓內各處都繪有壁畫,但該墓曾經多次被盜,因而墓內損壞嚴重,壁畫大多殘缺,出土的隨葬物有百餘件。
墓道兩側及墓室分別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不僅繪有騰飛的蒼龍,長嘯的白虎,賓士的駿馬,還繪有氣宇軒昂的甲胄儀衛、端莊豐盈的侍女和維妙維肖的男侍。特別是“雲中車馬”一圖,畫瑞氣流雲中,兩匹駿馬駕著紅色木車賓士,轅端雕飾龍頭,車后兩側各插一面五旒紅旗,車中坐3人,中一老者長髯飄拂,神態安祥。車廂下方有一摩謁,張咀伸舌,鰭尾俱全。還有值得注意的是所畫侍女中,有一膚色較深,滿頭鬈髮,雙耳戴大耳環的侍女,在唐墓中是首次發現。據考當是“崑崙奴”的形象,她們可能是來自非洲的黑人,這對中外交流的研究有重大價值。壁畫保存較好,壁畫線條流暢,剛柔得當,色調和諧,技法高超,是初唐壁畫上乘之作。
該墓的甬道中設有三道石門,唐朝貴戚功臣和皇子、公主、嬪妃墓按禮制只能設一道石門。惟獨長樂公主承恩特葬,墓室甬道內破格設三道石門,在昭陵已發掘的陪葬墓中僅此一例。嫡出的長樂公主,既為“太宗特所鍾愛”,唐太宗為愛女修築之墓規格之高是可以理解的。
墓誌銘
長樂公主墓誌1986年出土,志石、志蓋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志蓋長98厘米,厚12厘米,蓋面篆書“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9個大字。志文皆楷書,共33行,約1000餘字。志石周邊以“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神及雲紋圖案裝飾。

人物評價


總評
長樂公主出身貴重,自小被父母特所鍾愛,在萬眾矚目和寵愛中長大。出嫁時父親唐太宗想禮儀超越常制,嫁與外戚重臣之子,尊榮顯耀。難能可貴的是長樂公主沒有利用父母的溺愛恃寵而驕,婚後與丈夫長孫沖夫妻恩愛,守禮孝順。當朝中大臣沒法勸阻父親唐太宗時,關鍵時刻她能站出來助上一臂之力。早逝雖有遺憾,但其一生可謂圓滿順遂。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公主出降禮錢判》 (唐)張鷟
永安公主出降,有司奏禮錢,加長公主二十萬。造第宅所費亦如之,群下有疑。
金機札札,靈婺皎潔於雲間。銀漢亭亭,少女迤遲於巽位。故瀟湘帝子,乘洞浦而揚波。巫峽仙妃,映高堂而散雨。公主穠華髮彩,蕣萼延祥。六珈玉步之辰,百兩香飛之日。三公主婚,鵷鸞接羽。百枝燈燭,光沁水之田園。萬轉笙竽,雜平陽之歌舞。玲瓏玉佩,振霞錦於仙衣。熠燿花冠,點星珠於寶勝。飛鸞鏡匣,向滿月以開輪。仙鳳樓台,映浮雲而寫蓋。弄珠分態,江姊為之含嚬。飛箭成婚,天公為之蹙笑。肅雝之制,蓋異常倫。築館之規,特優恆典。小不加大,必上下和平。卑不凌尊,則親疏順序。先帝女之儀注,舊有章程。長公主之禮容,豈容逾越。

影視形象

年代類型名稱備註
2010年動畫片《中華德育故事第三部之長孫規諫》
2018年網劇唐磚李麗質演員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