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陝南)漢中洋縣的姚家溝、金家河、三岔河等地。據1984年統計,世界上只有20隻,除日本籠養3隻和北京動物園籠養的幾隻外,其餘都生活在秦嶺南麓的洋縣,命名為“秦嶺一號朱鶴群體”。
洋縣朱䴉自然保護區
朱䴉,學名
Nipponia nippon,英文名Japanese Crested Ibis又稱
朱鷺(通名)、
紅鶴、朱臉䴉鷺(北名)、日本
鳳頭。歷史上曾廣泛分佈於
亞洲東部,最北為
西伯利亞北部(北緯50°30′),最南為台灣東部(北緯20°30′)。20世紀70年代,西伯利亞和
朝鮮半島已無野生報導。朱䴉被視為吉祥之鳥。它的體長80公分,體重約1800克。通體白色,兩翅與腹部及尾渲染著美麗的硃紅色澤。嘴長約17厘米,尖端微向下彎曲,臉裸呈紅色,枕部有數十根柳葉狀的羽毛延伸,形成
羽冠,腿與爪亦為硃紅色,喜歡棲於淺澗和稻田中覓食
水生昆蟲,多結伴成群翱翔。
朱䴉以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體態以及起落時翩翩起舞的輕盈舞姿,為歷代詩人所歌詠。早有“因風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䴉戲新藻,徘徊流澗曲”的優美詩句流傳。
在我國境內曾經有14個省份有記錄,但20世紀60-70年代,各地均未遇見;直至1981年夏才在陝西洋縣重新發現,當時僅殘存7隻。朱䴉生活在水田附近及沼澤地和山區溪流附近,平時棲息在高大的樹木上,尋找食物時,才到水田、溪流沼澤地上,鳴聲似
烏鴉。飛翔時,頭向前伸,腿向後伸,
鼓翼飛行。朱䴉的食物主要是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
軟體動物、
環節動物、
甲殼動物、昆蟲,還兼食植物性食物,如米粒、
小豆、穀物、
草籽、
芹菜、嫩葉等。
洋縣朱䴉自然保護區
朱䴉是世界最瀕危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自1981年5月在陝西秦嶺南坡、洋縣境內重新發現世界上唯一倖存的7隻野生朱䴉以來,國家及省市縣政府和
林業主管部門做了大量的保護工作。同時也得到了國際上有關組織的極大關注,
國家林業局、
陝西省林業廳等與日本國政府及有關研究機構開展了合作保護朱䴉項目。通過不懈的努力,目前,朱䴉的總數量已增加到300隻,其中
野生種群155隻,人工種群145隻。
洋縣朱䴉自然保護區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