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469年~520年),字叔庠,
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
沈約見其文,倍加稱賞。梁天監二年(503),
吳興太守柳惲召為主簿,常引與賦詩。
建安王蕭偉趨賢重士,召吳均為記室,掌文翰;蕭偉遷
江州(今江西九江),補吳均為國侍郎,兼府城局。后柳惲又轉薦吳均於
梁武帝,帝召之賦詩,深為賞識,任為待詔,累升至
奉朝請。
吳均通史學。在任奉朝請期間,先是上表欲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群臣行狀》,
武帝不許。遂私撰《齊春秋》,成稿30卷。如實稱武帝為齊明佐命,武帝不悅,以“其書不實”為名,使中書舍人
劉之遴詰問數十條,竟支離無對。武帝下令焚之,並免其職。不久,武帝又召令撰《通史》,起三皇迄齊代。吳均撰本紀、世家已畢,惟列傳未就而卒。吳均還注
范曄《
後漢書》90卷,著《廟記》10卷、《十二州記》16卷、《錢唐先賢傳》5卷等。
為文清拔,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詩亦清新,多為反映社會現實之作,為時人仿效,號稱“
吳均體”。《
與朱元思書》以簡潔而傳神的文筆,描寫
富春江兩岸清朗秀麗景色,讀後如親臨其境;《
與施從事書》、《
與顧章書》,將青山、
石門山景物描繪得如詩如畫、惟妙惟肖,為
六朝駢文名著。現存的
志怪小說《
續齊諧記》,是繼
南朝宋東陽無疑《齊諧記》而作,故事曲折生動,人物性格鮮明,魯迅譽為“卓然可觀”。其中《清溪神廟》、《陽羨鵝籠》尤為出色。吳均詩文著作較多,惜多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