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倉頭鄉
魯山縣倉頭鄉
魯山縣倉頭鄉,河南省魯山縣轄鄉。1958年建倉頭公社,1983年改鄉。位於縣境北部,面積79平方公里,人口2.2萬。礦藏有磷、鐵、蛭石、石墨、徠鉀長石。農業主產小麥、玉米、紅薯、豆類。
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農戶頗多,佔總農戶的70%以上。古迹有下倉頭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西周古墓群、楚長城、倉頡祠。被授予“河南省歷史文化名村”,2017年4 月24日“世界漢位元組發源地”正式揭牌,魯山縣還被授予“倉頡文化研究會”牌匾。
倉頭鄉堂南嶺水庫
倉頭鄉把科技工作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來抓,立足實際,突出重點,實施“林果精品化、養殖良種化”的發展戰略,依靠科技強力發展特色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紅柚桃
在打造林果精品工程的同時,該鄉又以品種改良為突破口,引導養殖戶改良畜禽品種,大力發展畜禽養殖。先後投資6萬餘元引進良種雞海蘭白父母代2000套和三誠牌SC牌系列第四代電腦控制全自動孵化機兩台,改良種雞品種,產品銷往鄭州、南陽等地,深受客戶歡迎,效益已達60餘萬元。鄉畜牧站與養殖戶配合,對豬、牛、羊品種進行了改良,全鄉的豬、羊、牛的良種覆蓋面積分別達到50%、30%、20%,山綿羊存欄4.1萬隻,豬存欄1.4萬頭,牛存欄4500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35%以上。
魯山縣倉頭鄉
該鄉召開動員會、組織幹部群眾外出參觀考察、聘請有關專家現場實地指導、舉辦種植技術培訓班,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學習掌握種植技術,大力發展油用牡丹及油用牡丹、丹參間作套種。與河南源爍農業公司聯合,建立1000畝示範種植園,並引導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訂單種植、進園務工等多種形式參與種植,鄉里在基礎設施建設、協調信貸等方面全力支持服務,符合條件的貧困種植戶享受到戶增收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已有400多戶農戶簽訂了2000餘畝種植合同。
據史料記載,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河南魯山已成為中華民族活動的中心地域之一,倉頭境內,人類活動已很頻繁。5000多年前,倉頭已成為一定規模的村落,屬黃河流域黃帝部落。
楚長城
楚長城
走過2600多年風霜歲月的楚長城,多是殘垣斷壁。而倉頭鄉境內古木寨段卻意外保存較好,又讓人有些欣喜。為了保護城堡內古建築,倉頭鄉在城堡門處安了木柵門,並在門邊樹起“楚長城魯陽北段倉頭鄉古木寨遺址”碑,及楚長城簡介石碑。順著寨牆根,在山腰中穿過一段山林,又繞到城堡內,山頂上有石碾,相互之間相距4米許,整個城堡保護較完整。此處楚長城與老婆寨相距5公里左右,且屬一脈,斷斷續續相連,站在石碾上,可望老婆寨,也可看到20公裡外的魯山縣城。
西周古墓群
國家一級文物—“父已”圈足銅觥
酒器
商代徠後期歷史遺存
公元前1300——公元前1046年間
1955年出土。
1955年在河南省魯山縣倉頭鄉倉頭村南西周古墓群遺址出土的有商代青銅兕觥、父庚尊、父乙提梁鹵為國家級珍品,均屬國家一級文物,
現均保存於河南省博物院,尤其是這件青銅兕觥是我國稀世珍寶、價值連城,全國僅存3.5件,其中一件便是在倉頭村出土的。
觥,用以盛酒和飲酒,已出土的觥中還附有小勺,用以酌酒。觥多製作為獸形,背部有蓋,一般為橢圓形腹,也有的為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有鋬,蓋多為帶角的獸頭形,或長鼻子卷的象頭形。
內有銘文“父已”兩字,表明做器者是為祭祀自己的父親“父已”而做此器。
倉頡祠
倉頡祠
《中國人名大辭典》記:“倉頡,上古黃帝時為左史,生而神聖,有四目。觀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字,以代結繩之政。字成,天雨粟,鬼神夜哭。”據《辭源》、《辭海》、《史記》記載: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
倉頡是河南魯山人,原姓侯岡,名頡。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倉頡死後,葬於魯山蒼頭,黃帝賜名倉子頭。故蒼頭改為倉頭,倉頡冢位於現魯山倉頭鄉鄉政府院內,冢上有倉頡祠,已有1300年歷史。
倉頡創造的象形字同古蘇美爾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並稱世界三大象形文字,后兩者早已完全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只有倉頡造的象形字是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字,至今仍然閃爍著奪目的光芒,成為古老中華文明的象徵。
倉頡文化是中國的文化之根、智慧之源。炎黃文化、三墳五典、河洛文明、八索九丘,無不源於倉頡發明的文字才得以傳承。老子的宇宙規律、孔子的禮義道德、釋迦牟尼的慈善智慧皆因文字而流傳於世,才有了儒、道、釋等各教經卷的完美詮釋。“文祖倉頡”給世界留下了永遠的傳奇,譜寫了超越時空的不朽史詩。
倉頡銅像
2004年,湖北著名中醫劉道成先生出資30多萬,鑄造鎏金青銅倉頡像,供奉於倉頡祠內;
2005年,緬甸華僑捐獻玉石倉頡像;2011年,鄉有關部門協調中直機關老幹部心連心藝術團義演,募捐得20餘萬元,對倉頡祠進行了重建。
世界漢位元組
2017年4 月24日,由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文化部中國鄉土藝術協會、中共平頂山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共魯山縣委、縣政府承辦的“世界首屆漢位元組”活動,吸引了萬餘名海內外漢字愛好者參加。
為紀念“造字鼻祖”倉頡,打造漢字特色文化品牌,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在魯山縣倉頭鄉設立“世界漢位元組”,建造“世界漢字博物館”,建立倉頡圖書館和倉頡碑林,進而打造世界漢字小鎮、漢字特色文化基地和舉辦油用牡丹節、芍藥節等活動,推動魯山縣社會、經濟、文化領域繁榮發展。
愛國將領任應岐
任應岐(1892-1934),字瑞周,中國近代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
魯山縣倉頭鄉
1917年7月,孫中山號召反對段祺瑞等北洋軍閥的專制統治,掀起了護法運動。1918年3月,胡景翼響應孫中山的護法號召,首先在陝西樹起靖國軍旗幟,任應岐所部加入靖國軍,增強了靖國軍實力,為護法運動在北方打響第一槍作出了貢獻。
1927年1月,任應岐接受蔣介石改編,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
1930年春,任應岐率領部隊奉命調訪,途中遭蔣介石嫡系設伏圍擊,只有三千餘人突圍。中原大戰失敗后,任應岐化裝潛往平津繼續從事反蔣活動,結識中共平津地區地下黨領導人劉仁,擁護共產黨的救國主張。
1930年冬,任應岐寓居天津,結識吉鴻昌並成為摯友。
任應歧遺書
臨刑前,任應岐神情自若,留下遺書:“大丈夫有志不能伸,有國不能報,痛哉!”表現出抗日救國的錚錚鐵骨和浩然正氣。
1939年6月,毛澤東在《反投降提綱》一文中對任應岐等人堅持抗戰給予了高度評價。被稱讚為“堅持革命”的抗戰人士。
任應歧故居
馬不跳河的故事
魯山縣倉頭鄉西南方向有條自北向南而流的河叫馬不跳河,據說河名與劉秀、王莽有關。
馬不跳河全長約5公里,源自倉頭鄉潘窯村,從北向南,下游是倉頭鄉寺溝村,再往下注入米灣水庫。據寺溝村村主任介紹,馬不跳河是個大莊子,210多口人,分馬前、馬後兩個村民組,都屬寺溝村。說起馬不跳河名字的來歷,眾人說法大體一致。今年76歲、從小在馬不跳河庄長大、現居上游趙竹園村的老農秦永平對記者說:“我從小就聽大人們說馬不跳河是王莽攆劉秀時起的名。過去,河邊的大石頭上還有馬蹄印。”今年76歲的王隆生,是位退休教師,祖居寺溝,參加教育工作后又一直在周圍學校,1982年還參加過倉頭鄉地名志的整理,對馬不跳河名字的由來頗有研究。
西漢末年,劉秀、王莽爭雄,都想獨霸天下,兩人展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拼殺。但劉秀勢弱,王莽勢強,王莽一直追殺劉秀。一日,王莽又追殺劉秀,追至現在的寺溝村,眼看後面旌旗揚、殺聲急,劉秀焦急萬分。劉秀騎的是一頭即將臨產的騾子,偏在此時不願走要產駒,面前的小河又開始漲水。情急之下,劉秀顧不了騾子要下駒,狠鞭抽打騾子,嘴裡大喊:“你不會不產駒?”說也奇怪,騾子頓時四蹄騰起,飛速越河,劉秀急急逃命。從此,凡是騾子再也不會產駒了。待王莽殺氣騰騰地追到河邊時,河水咆哮,戰馬死活也不下水了,王莽眼睜睜地看著河對岸的劉秀逃走,干著急沒辦法。自此,人們叫這條本無名字的小河為馬不跳河,稱河邊只有幾戶農家的小莊子叫馬不跳河庄。
斗轉星移,往事如煙。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在馬不跳河下游峽谷處建起了一座水庫,攔洪蓄水,澆灌農田。據寺溝村黨支部書記介紹,馬不跳河雖是條小河,但源泉旺,再乾旱的年月河水也沒斷過流,這條河為沿線幾個村的群眾沒少造福。
深山一條河,古今眾多事。馬不跳河的過去和今天,不斷演繹著新的故事。
倉頡創造的象形字同古蘇美爾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並稱世界三大象形文字,后兩者早已完全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只有倉頡造的象形字是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字,至今仍然閃爍著奪目的光芒,成為古老中華文明的象徵。
倉頡文化是中國的文化之根、智慧之源。炎黃文化、三墳五典、河洛文明、八索九丘,無不源於倉頡發明的文字才得以傳承。老子的宇宙規律、孔子的禮義道德、釋迦牟尼的慈善智慧皆因文字而流傳於世,才有了儒、道、釋等各教經卷的完美詮釋。“文祖倉頡”給世界留下了永遠的傳奇,譜寫了超越時空的不朽史詩。
四大文明古國,曾共同演奏過人類文明的交響曲,但如今,只剩下中國漢字的優美旋律,仍然在獨奏迴響。漢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倉頡鑄就了輝煌的中華文明,成為世界文明史上最璀璨的篇章。
通過設立“世界漢字日”,建造“世界漢字博物館”,建立倉頡圖書館和倉頡碑林,進而打造世界漢字小鎮、漢字特色文化基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舉辦世界漢位元組,就是要進一步加強漢字文化研究和對外交流,從更高層次上挖掘倉頡文化內涵,做好倉頡文化的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和宣傳推介,為魯山倉頡文化走出河南、走向世界打開一扇大門。
打造完整的漢字文化產業鏈
目前我國對漢字的研究多是書摘研究,相對初級的教學研究,對漢字文化產業的屬性認識不足,對其產業鏈屬性的認識更是局限,可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漢字文化產業鏈不僅可以創造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同時也是一個完整的符號鏈、價值鏈、思想鏈、情感鏈以及生活方式鏈。
要走出單純的漢字教學這種小格局、小境界,要建立完整的漢字文化產業鏈,把各行各業整合進來,把人文文化、地域文化、行業文化等整合進來,最終實現漢字文化產業鏈的大發展、大繁榮。
平頂山市政府已經把“世界漢位元組”列入文化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十大重點項目。並且積極推進漢字特色小鎮建設,加快倉頡文化產業園建設,按照“文化+民俗”情景化設計,分漢字文化區、祭祀區和生活休閑區3部分,建成后將成為展示漢字文化的主題公園。
在地處偏僻的山村,在那漫長而又貧窮落後、交通閉塞的歷史歲月里,竟有倉頡的諸多傳說,又有“倉頭”這一古老的地名留傳至今,使我們每一個人不得不深信,這確實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一角。我們為胼手胝足、代代辛勞的祖先,為這片培育了幾千年文明的熱土,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敬仰之情,我們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
“文祖功德輝耀古今,華夏文明薪火相傳。”正如世界漢位元組主題歌所講,古老的倉子頭,這一華夏聖地,拂去了塵封萬年的歷史煙雲,再現了上古的輝煌,並將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