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鎮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轄鎮

商家鎮位於淄博市周村區南部,萌山水庫上游,1994年,商家鄉與冶頭鄉合併成立商家鎮。總面積54.3平方公里,人口24381人(截至2018年末),轄27個行政村,依山傍水,環境優美,2011年與萌水鎮共同組建文昌湖旅遊度假區

2006年6月,商家大鼓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音樂形式,被市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名單。

商家鎮,隸屬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地處周村區東南部,東與淄川區鐘樓街道相鄰,南與淄川區崑崙鎮毗鄰,西與淄川區嶺子鎮相連北與王村鎮和萌水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41.92平方千米。

1949年,屬淄川縣第六區;2010年11月,原淄川鐘樓街道的東商村、東岔村、馮家村劃歸商家鎮,屬周村區;截至2018年末,商家鎮有戶籍人口24381人;截至2020年6月,商家鎮下轄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館里村。

2011年,商家鎮財政總收入2604萬元,比上年增長27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8萬元,比上年增長7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0萬元,增值稅2159萬元,企業所得稅3萬元,個人所得稅17萬元;2018年,商家鎮有工業企業187個,規模以上企業5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9個。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淄川縣第六區。
1956年,成立商家鄉。
1958年,境內村分屬磁村、王村、萌水3公社。
1962年,3公社劃出18村成立商家公社。
1984年,改為商家鄉。
1994年8月,商家鄉與治頭鄉合併成立商家鎮。
2004年7月,郝家、大邢2村劃歸淄川鐘樓街道。
2005年7月,東商、馮家、東岔、長遠、王家5村劃歸淄鐘樓街道。
2010年11月,原淄川鐘樓街道的東商村、東岔村、馮家村劃歸商家鎮,屬周村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商家鎮地處周村區東南部,東與淄川區鐘樓街道相鄰,南與淄川區崑崙鎮毗鄰,西與淄川區嶺子鎮相連北與王村鎮和萌水鎮接壤,距區政府22千米,行政區域面積41.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商家鎮境內屬丘陵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山地、丘嶺、平原相間,主要山脈有沖山、碾子山、雙山、煥山、泉子山,境內最高峰為沖山。

氣候

商家鎮境內河道屬小清河流域,最長的河流為白尼河,從小史村至東太村流經境內小史村、地鋪村、七河村、武家村、白家村、治西村、治東村、西阿村、胡家村、前太村、東太村,長8.7千米,流域面積17.5平方千米;范陽河流域面積7.6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朱家小河。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境內礦產資源有紫砂、石英石、黏土、煤炭,分佈於西南、西北部。

行政區劃


商家鎮
商家鎮
1949年,屬淄川縣第六區。1956年,成立商家鄉。1958年,境內村分屬磁村、王村、萌水3公社,1962年三個公社劃出18個村成立商家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設立商家鄉。1994年,商家鄉與冶頭鄉合併成立商家鎮。2002年,全鎮轄31個自然村。
《淄博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淄川區和周村區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淄政發[2010]91號2010年11月6日)
各區縣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2010年11月5日,省政府以魯政字[2010]271號文件批複我市,同意將淄川區商家鎮劃歸周村區管轄。
按照國務院《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山東省行政區域界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和勘界工作規範,市政府將於2011年4月底前,組織淄川區政府和周村區政府完成行政區域界線的重新勘定。
淄川區、周村區要按照省政府批複精神,及時制定和調整行政區劃調整區域發展規劃,加強指導,促進區域經濟社會事業平穩較快發展。
截至2011年末,商家鎮下轄27個行政村。
館里村紅星村西商村李家村東官村西馬村西岔村雙山村東商村
馮家村東岔村西太村前太村東太村楊家村代家村胡家村循途村
紅旗村西阿村治東村治西村武家村地鋪村白家村七河村小史村
截至2020年6月,商家鎮下轄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館里村。
館里村小史村七河村地鋪村白家村
武家村冶西村冶東村西阿村前太師村
西太師村東太師村紅星村西商村李家村
東官村紅旗村循途村家村楊家村
代家村雙山村西馬村西岔村東岔村
馮家村東商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商家鎮轄區總人口2316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12人,城鎮化率8.7%;總人口中,男性11157人,佔48.15%;女性12012人,佔51.85%;14歲以下2964人,佔12.79%;15—64歲17233人,佔74.38%;65歲以上2972人,佔12.8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人口出生率9.7‰,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5%‰。
截至2018年末,商家鎮有戶籍人口24381人。
人口數據:
總人口27345
13554
13791
家庭戶戶數8306
家庭戶總人口(總)26005
家庭戶男12744
家庭戶女13261
0-14歲(總)5314
0-14歲男2645
0-14歲女2669
15-64歲(總)19368
15-64歲男9723
15-64歲女9645
65歲及以上(總)2663
65歲及以上男1186
65歲及以上女147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4747

經濟


綜述

新中國建立初期,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萬元,1978年470萬元,1993年14156萬元。2002年底,地區國內生產總值303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981萬元,人均純收入3961元。第一、二、三產業比重為13:75:12。

農業

2011年,商家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2.3萬畝,人均1畝,農業總產值達到0.8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生產糧食8591噸,人均370.8千克,棉花種植面積262畝,產量13噸;花生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334噸;蔬菜種植面積623畝,產量2079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豆角、西紅柿、青椒、西葫蘆等,七河牌花菇被省工商局認定為山東省著名商標,產品有香菇、杏鮑菇道等,遠銷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畜牧業以飼養生生,豬、羊、雞為主,生豬飼養量5588頭,年末存欄257頭;號羊飼養量757隻,年末存欄453隻;家禽飼養量1.1萬羽,上市家禽2.8萬羽,生產肉類484噸,其中豬肉商419噸,牛肉15噸,羊肉7噸;禽蛋42噸;畜牧業產值,169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1%,累計造家林2.84萬畝,其中防護林12400畝,經濟林126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8萬株,林木覆蓋率50%,活立木蓄積量14.2萬立方米,農民人均純收人8460元。
商家鎮
商家鎮
1956年,糧食畝產95公斤,總產272萬公斤;1972年,糧食畝產180公斤,總產337.5萬公斤;1972年,修建西馬水庫和東商水庫。1974年,配套兩大幹渠,總長5500米,其中,高架渡槽2000米,三級揚水,擴大水澆面積400公頃,13個大隊受益。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216公斤,總產654萬公斤。1998年始,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發展高產田,實行立體種植,多元化發展。七河村引進花菇食用菌新品種,進行工廠化培育,建培育棚35個,蔬菜大棚40個。2001年,建花菇、蔬菜大棚4個,“七河”牌無公害蔬菜銷往省內外,實現產值250萬元。2001年,七河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被山東農業大學列為科研開發基地,鎮政府被淄博市人民政府表彰為“九五”期間農業科技先進單位。2002年,武家、冶西、紅星村引進沾化冬棗,建起14公頃冬棗園。西阿村投資40萬元,建冬暖大棚16個,引進“春捷桃”,被列為市高科技林果示範園、山東農業大學教學科研基地。2002年,全鎮調整土地300公頃,建設生態示範鎮。2002年底,糧食與經濟作物比例達4:6,農業總產值7052萬元。

工業

2011年,商家鎮工業逐步形成以耐火材料、機械製造、五金加工三大產業為主導,精細化工、電子、新材料為創新點,針織、外貿加工、機電鑄造、木器加工等專業村為代表的綜合發展體系框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71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500萬元,其中中型工業企業1家,職工28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280萬元,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工業園區1個,工業總產值達到7.6億元。
新中國建立初,鄉內無工業。1962年,成立農機制修廠,1979年更名淄川化工閥門廠。1972年始,建公社煤井、耐火材料廠、化工廠、麵粉廠、保溫廠、纖維廠、五金廠、食品廠。1976年,隊辦企業開始起步,以小五金加工、生產耐火材料為主。1978年,從業人員553人,企業年收入164萬元。1985年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各種專業村先後形成,大邢村服裝、紅星村沙發、雙山村羊毛衫、循途村輕工機械製造,長遠、王家村冶金鑄造,楊家、代家村矽砂加工,館里村銅材、節能電器,東商村砂輪。以山東淄川真空開關廠二輕機電產品為龍頭,冶金、建材產品為骨幹,小五金加工為基礎的發展格局。1995年,組建省級鄉鎮企業集團山東華海電器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鎮、村企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137個鎮村企業中改制的96%,實現工業總產值18764萬元。2002年底,全鎮企業137個,從業人員3847人,工業總產值60629萬元。

商貿

商家鎮
商家鎮
新中國建立前,大邢家莊設集市。1953年,成立商家供銷社。1982年,僅有商家供銷社飯店餐飲業1家。1993年始,陸續設立中小型農貿市場8個,餐飲業發展到145家,大邢服裝專業村服飾園入園經營者206戶。1995年,鎮域內佔地270公頃的魯中機動車駕駛員教考中心建成使用,帶動了第三產業發展,僅教考中心膠王路商家段,新設餐館29家,售貨點47個,計程車80台,勞務市場2個。2002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戶1959家,實現營業額22021萬元。
2011年,商家鎮進出口總額5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出口5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主要產品有食用菌菇、鐵藝工藝品2類20餘種產品,銷往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按貿易方式劃分,一般貿易出口270萬美元,加工貿易出口230萬美元。

文化


商家鎮有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商家大鼓。
商家鎮
商家鎮
商家鎮是遠近聞名的鼓樂之鄉,商家大鼓源於清朝中期,盛於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商家大鼓氣勢雄偉,韻味奇妙,深受群眾喜愛,在民間廣泛流傳。商家鎮村村都有大鼓隊,每年都舉行全鎮大鼓比賽,商家大鼓協會已吸收集體會員32家,個人會員1500餘名,商家大鼓已形成產業,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
商家大鼓已經有了200多年的歷史,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商家大鼓也從開始的自娛自樂,逐步走向市場。省外的南京、哈爾濱,省內的濟南、青島、濱州、日照等地,都留下過商家大鼓隊的英姿。商家鎮“打鼓之鄉”的美名也不脛而走。
2006年6月,商家大鼓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音樂形式,被市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8月,商家鎮被列入第三批“山東省民間藝術之鄉”。此次商家鎮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將推動商家大鼓的健康發展,使這一民間藝術不斷發揚光大。

交通


商家鎮濱博高速公路經過境內,境內長2.9千米,有1個出口,通往淄川、王村等地,325省道過境,境內長9.5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淄川、王村等地。

社會


商家鎮
商家鎮
1953年,設完全小學1所,教學班3個,教師3名,在校生110人。1969年始,3所小學附設初中班。1976年,建幼兒園20所。1980年,設聯中。1993年,合班並校,17所小學合併為7所,籌集212.2萬元,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1994年,撤鄉並鎮,轄中學2所,小學12所,學生3250人,教師248人。1995年,蟠龍中學建成,招2個高中班。1998年,由淄川第三職業中專代管。淄川第三職業中專、山東省民族藝術學校、山東鄆城宋江武校淄博育英分校坐落該鎮。
1956年始,推行科學種田,推廣畦麥種植、地瓜下蛋技術、玉米雜交種植、多穗高梁種植、小壠旱作麥種植。1991年4月,淄川真空開關廠研製開發的ZN5--10/1250--31.5型戶內高壓真空斷路器通過省級鑒定,填補國內空白。8月,淄川節能電器廠開發研製的QFB-Ⅱ型全方位汽車防盜報警器通過省級鑒定,填補省內空白。1999年始,山東華海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淄川特種耐火材料廠分別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1999年8月,淄川泉龍耐火材料廠生產的ASC系列耐火產品通過省級鑒定,填補省內空白。2001年,淄川鎂質磚廠研製鋁鋯質滑板磚獲省級科技鑒定。2002年底,全鎮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30名,市級以上科技成果21項。
商家鎮
商家鎮
村民素有春節后自發扮玩傳統。龍燈、花棍、高蹺、賽鼓是當地扮玩項目。紅星村群眾自發組建業餘劇團,演出五音戲。1963年,社內部分村成立業餘文藝宣傳隊,公社成立廣播站。1976年,成立公社電影隊。1977年,成立公社文化站。1980年,挖掘整理商家大鼓鼓譜,並開始普及。1984年,建封閉式露天影劇院。1990年始,每年舉辦一屆商家大鼓表演賽。1996年,商家大鼓走向市場,被市文化局命名為特色文化鄉鎮。1997年,被淄博市政府授予社會文化先進鄉鎮稱號。1998年,組建商家百面大鼓隊。東商村張恆久籌措資金,成立40人組成的五世同堂家庭大鼓隊,中央電視台《夕陽紅》欄目及省、市電視台多次採訪錄像並播放。2002年,全鎮擁有大鼓830面,鑼、鈸及表演道具配套齊全。
1950年,社內有3處診所,3名醫生。1962年,成立公社衛生院,醫護人員5名。1965年,各大隊建衛生室,配備“赤腳醫生”,推行合作醫療。1978年,衛生院建築面積1148平方米,病床20張,職工24人。1995年,衛生院投資75萬元,建門診樓1200平方米。1996年,村衛生室推行鄉村一體化管理,村辦鎮管、衛生員擇優錄用。2002年底,衛生院建築面積2788平方米,病床35張,職工61名。
1970年始,百姓自發以村為單位成立業餘籃球隊。1972年始,每年春、秋舉辦學生運動會。1988年始,每年“五四”、國慶節舉行不同形式的鎮域籃球、乒乓球、象棋比賽。1992年始,每年舉行一次慶“八一”軍民實彈打靶聯誼賽。鎮老齡工作協會春冬兩季組織老年太極拳、太極劍、功夫扇等體育活動。,武家村殘疾人王代臣先後在國內、國際殘運會上奪得標槍擲遠金、銀牌。1994年8月,被市政府授予體育先進鄉鎮稱號。1997年始,先後舉辦鎮“工商杯”乒乓球賽,“信用杯”籃球賽、象棋賽、慶“七一”拔河賽,“冬棗杯”籃球賽等。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商家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589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3所,在校生1115人,專任教師9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1所,在校生1050人,專任教師10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1686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686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686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商家鎮有衛生院1所;病床3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5.6張,固定資產總值2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8人,其中執業醫師17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人,村級衛生室29個,醫療從業人員51人,完成診療27395人次,出院病人217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46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819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商家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戶,人數57人,月人均282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2戶,人數747人,月人均96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3人;農村醫療救助62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3人,社區服務站4個,新增就業人員300人,有3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8人,年末城鎮失業人數300人,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78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500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78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800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300人,參加失業保險10人,參加工傷保險580人,參加生育保險200人,有30餘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

鎮村建設

商家鎮
商家鎮
1966年,萌山水庫擴建,轄區內5個自然村整體搬遷,共建房2553間。1980年,規劃舊村改造。1992年始,開發商業街,總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總長1.5公里。1994年9月-1995年6月,投資380萬元,興建商中公路(商家--七河),全程7公里,路面寬9米。建成環湖東路,南起膠王路,北至萌水鎮東南侯村,路面寬7米,全程4公里,總投資90萬元。2002年,村村通柏油路,村內中心路全部硬化。

產業特色

商家鎮
商家鎮
“建設新農村,生產發展是關鍵。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是新形勢下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商家鎮黨委書記李晶說。為促進專業村發展,該鎮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聚集、結構優化、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目標,依託各專業村,規劃建設了西阿、三太工業加工區,投資200萬元完成了水、電、路等主要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已有泉鑫散熱器廠、華電電器、正域電子等9家企業落戶西阿工業加工區,有2家已建成投產。為引導各專業村健康發展,規範企業競爭行為,商家鎮通過組建行業協會、制定發展章程等措施,引導企業加強合作,走出了一村一品,實行捆綁式經營、聯手闖市場的路子,有效提高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淄博辰裔輕工製品有限公司是西商村一家從事瓶蓋加工出口的企業,從設計、製作、注塑、噴塑、磨光到出口,20多家大小企業相互配套,相互依存,對於一些簡單的生產工藝,則延伸到戶,委託部分年老體弱的人群進行加工處理,增加了群眾收入。小小瓶蓋漂洋過海,出口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近300萬美元。
專業村建設牽動著千家萬戶,為鼓勵更多的群眾加入到專業村發展中來,各村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功能,不斷提升專業村的對外影響力。為扶持服裝加工產業發展,館里村投資13萬元新上160千伏安配電室一處,徹底解決了近40個服裝加工戶的用電需求,全村形成了1.4億件童裝、內衣的生產規模,藉助淄川服裝城批發市場,館里村的針織服裝一直輻射到北京、西安、拉薩等國內大中城市,成為市面上的搶手貨。
得益於優越的政策支持、寬鬆的發展環境,武家、冶東、西太的五金加工,西馬的汽車配件,循途村的鑄造產業發展都漸入佳境,上一年該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988元,增幅10%。

生態建設

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實行黨政領導掛包重點工程制度,成立了農業重點工作領導小組、企業綠化年活動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各項任務的落實。邀請山農大專家及上級有關部門實地考察、調研,結合本鎮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及具體的實施方案,並及時把任務分配到各村、各企業,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落實責任到部門、到村、到人。充分利用廣播、有線電視、宣傳車、辦培訓班、入戶調查、座談會、黨員村民代表會等形式,廣泛宣傳和徵求意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爭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爭取上級扶持,努力抓好萌山水庫生態建設項目。按照規劃設計要求,實行一村一策,一地一策。鎮上出台了補償獎勵政策,為群眾無償提供椿芽苗,按時完成任務的村按每畝30元標準獎勵村幹部。通過以上措施,大大激發了廣大群眾及村幹部的工作熱情。現該工程進展順利,新修生產路1.5公里,路兩側栽植紫葉李蜀檜2000餘株,計30餘畝。大田內栽植椿芽24萬餘株,計1200畝,地頭堰邊挖穴1萬餘個。同時,認真做好育苗工作。新育黃金槐等景觀苗木10畝,楊樹苗20畝,核桃苗7畝,為明年萌山水庫生態建設經濟林栽植提供了苗木保證。
認真抓好二沿三環綠化及區直部門掛包荒山綠化工程。按照區里要求,結合本鎮實際,合理規劃地片,重點抓好商中路、膠王路、三太路、白尼河及支流河灘綠化。現已栽植速生楊1088畝,計10萬餘株。全民義務植樹達到6萬餘株。及時與掛包荒山綠化工程的各區直部門進行對接,確定具體山頭地片,做好協調配合工作。區政協已栽植側柏12000餘株,面積達60餘畝。
在積極推進生態建設的同時,商家鎮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引導企業樹立環境意識和節能降耗意識,走科學發展之路。2008年,鎮上關停了淄博吉磊水泥廠、淄川紅旗耐火材料廠2家污染企業,指導建材、冶金、矽砂等高耗能行業,通過技術改造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淄博鑫拓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與山東理工大學合作研製的碳化硅飛塵過濾器國家863項目,產品試產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2008年有2個耐火項目、1個飼料生產項目、1個大型養殖項目因環保不過關被拒之門外。
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長效機制方案的實施,為商家鎮的環境保持奠定了基礎。該鎮建立了68人組成的環境衛生保潔施工隊,2008年新建了40個垃圾池,設立1台垃圾車定時清理垃圾,實現了日產日清。同時,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每年出資10萬元給保潔人員發放補貼,有力地維護了商家的生態環境。

生態效益

商家鎮充分把握市委、市政府對萌山湖開發的發展機遇,開展了“建綠色商家,創生態家園”系列活動,動員全鎮人民共同參與。該鎮從2008年初開始,啟動了萌山水庫生態建設綜合開發工程。該工程規劃面積8500畝,涉及13個村,2651戶、8204人。將石佛寺周圍東官、李家、西岔3個村2000餘畝,作為整個工程的示範片區,以主幹道和生產路兩側高檔綠化為骨架,形成地頭堰邊栽植常綠樹、大田內栽植經濟樹的總體綠化格局。為此,鎮上成立了萌山水庫生態建設綜合開發指揮部,多次召開黨政領導、包村幹部、有關村主要負責人會議,層層分解落實責任,抽調精幹力量組織實施。已整修道路3.6公里,路旁栽植蜀檜、紫葉李、國槐、椿芽、側柏45萬株,已完成總任務的90%,景觀效果初顯。

幹部建設

商家鎮突出教育培訓、引導幫扶、獎優罰劣,充分調動新任村幹部的積極性,使新任村幹部服務農民群眾、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用的出來,成績乾的出來,百姓看的出來。突出抓好教育培訓,提高新任村幹部工作能力。商家鎮以加大對在職村幹部的培訓為突破點,重點結合崗位特點,提高運用政策、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增強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本領。上半年共舉辦了2次村書記、主任培訓班,邀請區國土、司法、財政等部門與農村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導專家作專題報告,收到了良好效果。
商家鎮
商家鎮
突出抓好引導幫扶,提高新任村幹部辦事水平。商家鎮實行黨政領導直接包村制度,規定包村幹部每周不少於2次下村,指導村裡開展工作,密切了鎮村之間的聯繫,促進了村裡工作的開展。尤其對於新上任村幹部,通過指導安排村裡落實黨委、政府決策等具體工作的開展,使他們在實踐中逐漸掌握了遵守國家政策、為民辦事的本領。鎮黨委、政府加大對各村辦實事的扶持獎勵力度,先後投入資金400多萬元,支持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建設,使村幹部辦實事、實辦事的熱情高漲,幹群關係日益融洽。
突出抓好獎優罰劣,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實行“量化考核、民主測評”。每年年底對村幹部進行考核,並使考核結果更接近實際,將考核結果作為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對德才兼備、政績突出的村幹部予以表彰獎勵。實行“戒勉後進”。因工作能力不強、作風不實導致工作難以開展、政策難以落實,造成不良影響的,由鎮黨委予以戒勉,對戒勉沒有明顯改進和民主測評不稱職的,給予撤職處理或依法罷免。嚴格落實淄川區村書記主任管理辦法,提高村幹部干好工作的積極性。實行“雙向考核”。鎮黨委成立領導小組,每年對各村“兩委”班子的責任制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同時組織村內黨員、村民代表對村“兩委”班子及成員的工作情況進行評議、民主打分。

計生工作

淄川區商家鎮把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利用多種途徑宣傳計生國策,在全鎮營造濃厚的計劃生育輿論氛圍。開展宣傳活動。組織宣傳車到鎮政府駐地和重點村、薄弱村以及集市等人群密集處進行巡迴宣傳,播放中央《決定》,計劃生育法律、法規,有獎舉報辦法,發放計劃生育宣傳品6000餘份,讓計生國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優化輿論環境。在全鎮醒目處刷新高標準固定計劃生育標語150餘條,懸掛橫幅1500餘條,大力宣傳生男生女一樣好,兒女都是傳後人,違法生育可恥等先進計劃生育思想,促進農村婚育觀念轉變,營造了良好的人口計生環境。
其他形式宣傳。組織育齡婦女集中觀看《計劃生育活動專題片》,利用鎮閉路電視每天24小時循環播放。利用查體契機,在全鎮各村巡迴設立諮詢點,為育齡婦女解答計劃生育問題,宣傳計劃生育政策;利用鎮、村兩級人口學校陣地積極開展育齡婦女培訓活動,講解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等計劃生育知識,參訓育齡婦女達3000人次,提高了育齡婦女計劃生育應知應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