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洙村
福建莆田拱辰街道的村莊
元明時,西洙以西朱村載入莆田縣行政圖籍。明永樂間,族人時望始修宗譜,一避諱王朱之忌,一仰慕洙泗之鄉,改名西洙。時西洙吳氏大宗祠已立。望聯書:洙水家聲大,延陵世澤長。議定族內行序為:有永汝均子,孔時景廷世,元君養爾彥,皇谷與純良,唐仁資虞智,夏信重周文,承宗宜立本,道德序名賢。
清沿朝制,仍稱西洙村。1929年改稱西洙鄉。1942年改稱延東鄉,為縣直轄鄉鎮之一。1950年改稱西洙大隊。1984年改稱西洙村,劃歸城廂區管轄。1987年初評為福建省文明村。今西洙村隸屬莆田市荔城區。
西洙村位於莆田城廂之東、延壽溪入海處之西,距市區十餘里。延壽溪之支流洙水徑自東陽、莘郊兩村流入西洙,由此向南貫串村中,於村中形成一湖,得名西湖,雅稱玉湖。族人依洙水兩側而居,洙水之東,稱埭里;洙水之西,稱埭外。故西洙吳氏素稱洙水世家。
西洙分有七境十三敦。七境為:西洙境、洙亭境、鳳郊境、西琳境、鳳梧境、東埭境、田厝境。十三墩為:門前墩、廳頂墩、鳳郊墩、尾厝墩、濠浦庄墩、墩仔墩、新厝墩、西琳墩、后亭墩、鳳梧墩、東埭墩、田厝前墩、田厝后墩。
西洙洙水吳氏自琳公始為第一代。琳公之子邦傑隨宋軍北上,居揚州府興化縣。邦傑公生三子:長有緒,次有翌,三堅。元世祖時,琳公曾孫永升公偕叔父舉家扶有緒公衣棺返莆,承接曾祖琳公之西湖舊業,卜地而居,葬父有緒公衣棺后度大隱堂。傳至均字輩,分均遇、均泰、均仁、均正諸四房。傳至孔字輩,分有16房,人口達上百人。再傳至世字輩,分有97房,人口達8百餘人。至民國時,西洙吳氏族人已達400餘戶、2200餘人。
1950年後,吳氏族人由於升學、入伍、經商、就業等原因,有數百人散居省內外各地,主要有北京、上海、貴州以及福州、三明、廈門、晉江、邵武、順昌等地,以遷居莆田市區為最多。1983年全國人口普查,居西洙吳氏有戶數757戶,人口3476人,其中男性1620人,女性1856人。2003年,居西洙吳氏有總戶數939戶,總人口3135人,其中:適齡勞力數2040人,外出務工141人。
西洙村原為農村自然經濟,有耕地良田1300多畝,人均耕地不足0.4畝,糧食年總產量約700萬噸。農業以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主,有水稻、大小麥、豆、甘蔗、黃麻、花生、蔬菜。果樹有荔枝、龍眼、桃。副業以家庭作坊及家庭飼養為主,有紡紗、織布、草墊、食油、禽畜飼養以及建築、水上運輸等。
改革開放后,族人多融資興辦工廠企業,成立股份公司,或外出經商,或進城務工。僅村內有工廠企業40餘家,主要有塑料廠、拉絲結網廠、鞋廠、鞋帶廠、紙箱廠、福利廠、鋼材廠、建材廠、瓷器廠、工藝廠等,工業經濟逐漸成為西洙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塑料廠是支柱產業中的重中之重,湧現出一批鄉鎮百強企業和優質品牌,其中“泰和牌”“延陵牌”連續幾年被評為市著名商標。2003年,全村族人勞力中,從事工業人數956人,從事農牧漁業人數679人,從事建築業152人,從事交通運輸業97人,從事商業服務業505人,外出務工252人。年用電總量370千瓦小時。全年經濟總收入4765萬元(家庭經營收入2591萬元,其他經營收入2174萬元),其中:工業收入4078萬元,佔85.4%;農牧漁業收入297萬元,佔7.1%;建築業收入152萬元,佔3%;交通運輸業收入81萬元,佔1.5%;商業及其他收入151萬元,佔3%。族人年所得總額1009萬元,人均收入3218元。
西洙村學校教育始於明宣德年間。時族人吳時望設西湖經館,收四方門人開筵授學,及第進士柯替、李仁傑、吳堔俱就學其門下,世稱:一門之下,一狀元三進士。明萬曆時,林兆恩於西湖經館舊址設西湖書院,傳授三教之學。清初,鄉試解元吳爾孟設奎光書院。嘉慶年間書院重修時,存有吏部尚書、文化殿大學士蔡新書院額:奎光書院。
自明初至清末,西洙族人有進士及第者吳孔遠、吳時望、吳景良、吳世鑒、吳世可、吳世獻6人;鄉試舉人中式者吳廷桂、吳爾孟2人;蔭叔出仕者11人,太學生1人,府縣學庠生(秀才)29人。
民國初,新式學校漸興。西洙乃有所私塾之設。1932年莆田縣教育科於後亭世德祠設縣立西洙小學。1940年改稱延東中心學校,有教員11人,小學生370人,婦女成人學生100人。1947年,復稱縣立西洙小學。
1950年後的數十年間,西洙吳氏族人由小學畢業而升入中學、大學者,而進入軍界服務國防者,而進入國家機關企事業就業者,逐年增多。全村計有大中專畢業生36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赴外國留學生18人,教授12人,處(團)幹部11人,離退休幹部32人。
西洙族人傳統文化,主要有祭祠、祭祖、社戲、迎神、鬧元宵、賽龍舟等,尤以鬧元宵及賽龍舟為盛。
逢年正月初九至十六日,依序為濠浦社及各境社慶吉日,各社宮排筵致祭,社戲連台。各戶門庭掛紅色社旗,備果品迎神。出遊隊伍長達數里,有旗隊、清道隊、八班隊、馬隊、車鼓隊、八樂隊、鑼鼓隊、彩架隊、進香隊及村斗香爐、忠正聖侯座駕等,盛況空前,稱鬧元宵。
賽龍舟俗稱划龍船,常在端午節前後舉行。西洙吳氏七境各備龍船1艘,共有7艘。西洙龍船龍首高仰,48位壯漢24對船槳,一鼓一舵一小旗二面鑼,甚是雄猛,稱西洙大龍船。1964年端午節,邀請鄰近幾村計20艘龍船競划於西洙玉湖上,旌旗招展,鑼鼓喧天,土炮齊鳴,圍觀者達萬餘人。
西洙有文化景址七處:即東郊春曉、濠浦夏晴、西湖書舍、琳橋獨釣、西琳梅雪、泗洲聞佛、東埭玉池。
1984年西洙村委會在世德祠開設文化宮。相繼增設老人協會,離退休幹部活動室,老年人學校,農技培訓學校,關心下一代協會,成立西洙老年人門球隊。文化宮內有圖書室、閱報室、棋牌室、電視錄像廳、圖片陳列室等。成為老年人文化體育活動中心。門球隊曾獲莆田市甲級門球聯賽冠軍、第二屆莆田市門球“荔城杯”冠軍,並應邀參加全國百隊門球邀請賽及全國第十屆“體旅杯”門球邀請賽,享譽省內外。
西洙中心小學
西洙吳氏族人定居海外僑胞始見於清末民國初,時有吳唐模率長子鴻英及侄鴻基赴南洋吉隆坡開設美興匯兌局。繼有吳文蘭、吳唐度、吳春珍、吳春希、吳瑞斌、吳瑞華、吳仁光、吳仁鵬、吳宗海諸人赴南洋經商,定居海外。30年代有吳鈺蓀赴新加坡後轉居香港,經營金融業。40年代有吳永來定居美國。僑胞多融入當地社會,從事合法職業,開科延嗣。
改革開放以後,族人有因繼承祖業、因深造留學、因婚嫁贍養而居海外。據2003年統計,西洙吳氏僑胞多達200餘人。主要分佈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美國、加拿大等國以及香港、台灣地區。尤以新加坡最多,族人社團主要有新加坡濠浦社董事會、新加坡西洙同鄉會等。
西洙吳氏僑胞多愛國愛鄉,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建設。近十多年,族人僑胞捐資上百萬元,捐建項目主要有西洙文化宮、小學校舍樓、村內宮祠社廟、水泥村道以及各種獎學金。新加坡籍僑胞吳宗海、吳立江父子捐資23.5萬元,設立吳立江教育基金會,香港籍僑胞吳禹川(名鈺治)捐資20多萬元,修建吳長宮廟(孚應廟),並出任吳興紀念館董事長,“延陵吳興宗譜”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