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鈞

東漢大臣

崔鈞,字元平,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縣)人。東漢大臣,太尉崔烈之子,議郎崔均之弟。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少結英豪,頗有名稱,歷任虎賁中郎將,遷西河太守。漢獻帝即位,父親崔烈為董卓所害,遂從袁紹一同起兵山東,討伐董卓。

人物逝世

卒於任,後代是博陵崔氏安平房。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曾祖崔駰
從祖崔瑗
從叔崔寔
祖父崔盤
崔烈字威考,東漢太尉
崔均字元平,議郎

史籍記載


電視劇《三國演義》形象
電視劇《三國演義》形象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崔氏)》
《三國志·武帝曹操紀》引《傅子》
《三國志·諸葛亮傳》
《三國志·董和傳》
《崔氏譜》
《後漢書·崔駰傳》
《九州春秋》
《新唐書·宰相世系·崔氏》
《魏國統》

人物爭議


崔均崔鈞

均、鈞二字古代似乎是通用,但通用並不代表就是一個字,且寫法在古代也應是有“均、鈞”兩種,盧弼和王先謙在《三國志集解》和《後漢書集解》中都引用了惠棟的觀點,而惠棟的觀點就是因以古代均、鈞二字相通來斷言“崔均=崔鈞”,又引《九州春秋》言“崔鈞字元平”,但其後又按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引《崔氏譜》曰“州平為鈞之弟”。由以此來否認《新唐書》中所載崔氏世系中“崔鈞字州平”之言,這顯然是非常草率的。首先,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所引《崔氏譜》的原文為“州平,太尉烈子,均之弟也”。而盧弼和王先謙在做集解時引用惠棟的觀點卻都改“均”為“鈞”,這自然是因為古代“均、鈞二字通用”之故;再看《九州春秋》,其書現已佚,且盧弼和王先謙在做集解引用惠棟的觀點時均未引用該書中更多的原文及其人的事迹,僅一句“《九州春秋》曰:鈞字元平。”,據《九州春秋》以及《後漢書》記載引用《九州春秋》中關於崔烈與崔鈞對話那段中並沒有“崔鈞字元平”的文字,既然有了《崔氏譜》的先例,此處所引多半也被其改“均”為“鈞”。另外惠棟並沒有考慮到兄弟倆一個字“元平”,一個字“州平”,均是以“平”為字,鈞即平也,而均又通鈞,所以“以平為字”的兄弟倆分別名“均”與“鈞”是很有可能的,也正因為兄弟倆近乎同名導致兩人事迹易混淆。
央視三國的崔州平
央視三國的崔州平
首先是崔鈞其人,其事迹多附於《後漢書》的崔駰傳。從傳中可看出崔鈞似乎對於其父崔烈買官之事頗為不齒,稱其父身有“銅臭”,且在崔烈“舉杖擊之”的時候抽身逃走,崔烈更罵崔鈞為“死卒”,言其不孝,而崔鈞更用“舜之事父”的典故來與崔烈頂嘴。足見兩人感情似乎從崔烈買官到這次的對話后變得不好。傳中后又言崔鈞“少交結英豪,有名稱,為西河太守”,若事先將其與崔州平划等號,看來他與諸葛亮相交似乎並不是偶然。其後崔鈞還在獻帝初時與袁紹等一起“起兵山東”,即後世所謂反董卓聯盟的“董卓討伐戰”。又據傅子記載崔鈞為儒將形象。再看崔州平的哥哥,按裴松之注引的《崔氏譜》言其名崔均,在北魏梁祚的《魏國統》中又明確記載其為崔元平,且在董卓亂政,諸侯討董期間是擔任議郎的,至其病卒均未提及任西河太守一事,足見崔均一生官至議郎,且議郎為文職,與當時先擔任武職“虎賁中郎將”后又擔任西河太守的崔鈞不大可能是一個人(此處大謬,自古文人掌兵者多矣。三國時如糜竺、孫乾簡雍程昱、張昭等人都曾任所謂“武職”)。結合兩條史料可以得出:“崔均字元平,崔州平之兄,官至議郎”等信息。《魏國統》中還交代崔烈被董卓之兵害死後,崔元平“常思有報復之心,會病卒。”這看來似乎是因一心想報仇想出的病,還因這病去世了。前面已經說了崔鈞因其父買官之事和父親鬧翻,因為古代重孝道的緣故,說他不想報仇應該是不可能,但要讓他想報仇想到生病病死似乎也是不大可能的。且崔烈之死是在董卓被誅之後,崔鈞因為報仇討伐董卓是說不過去的,反而崔烈卻是因為崔鈞參加討董而被關押。
在各條史料不矛盾的情況下,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崔均,字元平,太尉崔烈之長子,官至議郎,崔烈為董卓兵所害后常思報復之心,沒多久就病逝了。
崔鈞,字州平,太尉崔烈之次子。歷任虎賁中郎將、西河太守。因參加董卓討伐戰使其父為董卓收押。后遊歷於荊襄之地,與諸葛亮孔明、徐庶元直等交善。
另外從崔鈞擔任太守且參加過董卓討伐戰來看其年齡至少比諸葛亮大很多,崔鈞與諸葛亮有點像橋玄與曹操的樣子。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時間名稱演員
1994年三國演義趙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