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鎮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下轄鎮

松山鎮,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地處天祝藏族自治縣東部、毛毛山南麓,東南與景泰縣正路鄉寺灘鄉相鄰,南與永登縣坪城鄉、清水鄉接壤,西鄰華藏寺鎮,北與朵什鄉西大灘鄉相接,東北與古浪縣新堡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711.3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松山鎮戶籍人口為15672人。

松山鎮因鎮北毛毛山原多生長松樹而得名,藏語稱密哈山,意為肉食之地。元代時期,松山鎮境域屬庄浪縣;1徠985年10月,為松山、錢寶鄉;2002年8月,錢寶鄉改鎮;2004年10月,松山鄉、錢寶鎮合併為松山鎮。截至2020年6月,松山鎮轄3個社區、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阿崗灣村。

2018年,松山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7個。

歷史沿革


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松山鎮中大溝村村民在收穫牧草
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松山鎮中大溝村村民在收穫牧草
元代時期,松山鎮境域屬庄浪縣。
明代時期,庄浪縣改庄浪衛。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屬庄浪茶馬同知。
民國元年(1912年)后,由平番縣管轄,屬甘涼道。
民國三年(1914年),屬庄浪茶馬理番同知。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永登縣
1950年5月,為天祝自治區第一鄉所轄。
1952年11月,分為松山鄉、錢寶鄉和達隆鄉。
1962年7月,為松山、鞍山、華尖、石塘公社和松山牧場,屬松山區
1985年10月,為松山、錢寶鄉。
2002年8月,錢寶鄉改鎮。
2004年10月,松山鄉、錢寶鎮合併為松山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松山鎮地處天祝藏族自治縣東部、毛毛山南麓,東南與景泰縣正路鄉、寺灘鄉相鄰,南與永登縣坪城鄉、清水鄉接壤,西鄰華藏寺鎮,北與朵什鄉、西大灘鄉相接,東北與古浪縣新堡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711.3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松山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呈盆地狀,相對平緩。主要大山有毛毛山、老虎山等。境內最高峰西毛毛山頂,位於松山鎮西北角,海拔3800米;最低點二水,位於松山鎮東南端與永登縣交接處,海拔2500米。

氣候

松山鎮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是天祝藏族自治縣降水量最小、蒸發量最大及多風的地區之一。年平均氣溫1.3℃,1月平均氣溫-12℃,7月平均氣溫13.7℃,年降水量260—300毫米,年蒸發量1730毫米,相對無霜期127天。

水文

松山鎮有黑馬圈河和龍潭河,為斷流河,大部時間乾涸,河道長約24千米,屬黃河流域庄浪河水系。

自然災害

松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地震、暴風雪、低溫、霜凍和洪水等。境內地震災害頻繁發生,最為嚴重的一次地震發生在1990年10月20日16時07分,造成全鎮12個村大部分農牧民住宅、棚圈倒塌,經濟損失達2597.2萬元。

自然資源


松山鎮境內有鎰礦石、高嶺土等礦產資源。其他自然資源中,野生動物有狼、狐、旱獺、兔和藍馬雞等;野生中藥材主要有黨參、當歸和秦艽等。松山鎮有耕地面積2.4萬畝,人均1.9畝。可利用草原面積92萬畝,是全省高山細毛羊繁育生產基地。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松山鎮轄松山1個社區,阿崗灣、中大溝、鞍子山、灘口、紅石、石塘、芨芨灘、達隆、蕨麻、黑馬圈河、藏民、松山12個行政村,其中6個屬純牧業村,6個屬半農半牧村;下設4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松山鎮轄3個社區、16個行政村:松山鎮社區、德吉新村社區、祥瑞新村社區、阿崗灣村、中大溝村、芨芨灘村、石塘村、紅石村、灘口村、松山村、鞍子山村、藏民村、達隆村、蕨麻村、黑馬圈河村、華吉塘村、達秀村、秀傑村、藜香村,鎮人民政府駐阿崗灣村。
社區松山鎮社區德吉新村社區祥瑞新村社區
阿崗灣村中大溝村芨芨灘村石塘村
灘口村松山村鞍子山村藏民村
蕨麻村黑馬圈河村華吉塘村達秀村
藜香村秀傑村達隆村紅石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松山鎮轄區總人口1373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13人,城鎮化率3.7%。另有流動人口260人。總人口中,男性7086人,佔51.6%;女性6647人,佔48.4%;14歲以下1711人,佔12.4%;15—64歲10755人,佔78.3%;65歲以上1267人,佔9.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佔51%;有少數民族6729人,佔49%,其中藏族5727人,佔46%。2011年,人口出生率7.78‰,人口死亡率3.51‰,人口自然增長率4.27‰。
截至2018年末,松山鎮戶籍人口為1567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松山鎮財政總收入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補助收入412.5萬元,專款收入1049.7萬元,惠農資金收入752.3萬元。財政支出2214.4萬元,其中一般財政支出412.5萬元,專款支出1049.7萬元,惠農資金支出752.3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867元。
2018年,松山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7個。

農業

2011年末,松山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600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青株、豌豆為主,糧食總產量291噸;經濟作物以油菜籽為主,2011年,油籽總產量9.6噸。
松山鎮畜牧業以飼養氂牛細毛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0.5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羊飼養量23.2萬隻,年末存欄17.1萬隻;生豬飼養量0.3萬頭,年末存欄0.2萬頭;家禽年飼養1.3萬羽。2011年末,完成畜牧業增加值270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5%。增長率為8.4%。肉類總產量160噸,占計劃指標的100%。

工業

松山鎮以發展鄉鎮企業為主。2011年末,完成鄉鎮企業增加值6325萬元,其中完成鄉鎮工業增加值3565萬元,增長率為15%。同時小規模開採高嶺土和鐵、鎰等礦產資源。

商業

2011年末,松山鎮有商業網點45個,從業人員59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00萬元,比上年增長9%;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30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松山鎮境內有金融機構1所,各類存款餘額4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各項貸款餘額4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人均財政收入1612.4元,比上年增長13%。

文化


地名由來

松山鎮因鎮北毛毛山原多生長松樹而得名,藏語稱密哈山,意為肉食之地。

文物古迹

松山鎮有松山古城堡和囊鎖寺遺址。

交通


松山鎮有338國道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松山鎮有小學8所,在校生1525人,專任教師1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初中1所,即松山初級中學,在校生340人,專任教師5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0%。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松山鎮有農業技術人員8人,畜牧技術人員11人,農民技術員16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松山鎮有農家書屋12個,建築面積240平方米,藏書共2.4萬冊。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藏族則柔、華銳鍋莊舞、華銳民歌、太平鼓、賽馬等民間藝術在周邊頗具影響。
2011年末,松山鎮有學校體育操場6個。每年都舉辦不同規模的賽馬等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有1個城市社區和4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2011年末,松山鎮12個村全部實現“村村通”目標,有中央電視台1—8套及各省電視台節目在本地落戶,“村村通”廣播電視入戶2830戶,入戶率91.7%,有線電視用戶450戶,入戶率達14%。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松山鎮有村衛生室12個,醫務人員26人。鎮衛生院1個,專業衛生人員25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11人,其他人員5人。病床16張。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5300人次,住院手術31台次,出院病人2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972人,參合率95.3%。

社會保障

2011年,松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7戶,人數427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13戶,人數4198人,支出金額534.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9人,支出27.7萬元。民政部門醫療救助753人次,支出79萬元,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31人次。救災支出4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6人。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183人,參保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