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年

徐仲年

徐仲年,原名家鶴,徠字頌年,筆名丹歌。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正月二十一日生,錫山區東亭鎮人。7歲起先後就讀與當地私塾和小學、無錫第三師範附小、上海同濟大學德文班和基督教青年會中學。1919即發表評論和小說。1921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6年入里昂大學文學院學習。1930年2月獲文學博士學位,后又畢業於巴黎萬國學校商實業總理科函授部。1930年11月回國,任上海國立勞動大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與出版科科長。是偉人

個人履歷


徐仲年
徐仲年
1932年起,任南京中央大學西語系法語教授,兼任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公學等校教授。1931年任法國文化協會和中法聯誼會理事。1939年任中、法、比、瑞文化協會理事兼主任秘書和學術股長。
建國後任南京大學教授、西語系法國文學教研室主任兼南大圖書館副館長。1956至1976年任上海外國語學院法語教授,兼院圖書館委員會主任委員。1961年主編建國后首部《簡明法漢詞典》。1976年退休后,仍積極參與中法文化交流活動,並為上海京劇團出訪西歐,趕譯出多部京劇法文本。1981年12月9日病逝,終年77歲。

人物生平


1921年他赴法留學,先後在里昂中法大學、里昂花園中學及昂貝爾中學補習法文和拉丁文,1926中入里昂大學文學院,1930年回國,1930年1月以最優成績獲得里昂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李太白的時代、生平和著作》以及早期譯作《子夜歌》15首詩,一度風靡巴黎文壇,繼而又進巴黎大學文科進修。
旅居法國期間,曾發表大量各類法文學術著作,如《詩人杜甫》、《紅樓夢簡介》、《自居易研究》等,並譯過《杜甫詩選》、《中國詩15首》。他第一個把魯迅《吶喊》譯成法文。1930中10月,徐仲年回國后,任上海江灣勞動大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與出版科長。1931年為巴黎《新法蘭西雜誌》開闢並主持《中國文學》專欄,1933年在巴黎出版了《中國詩文選》。1932—1949年,任中央大學教授,曾被選為中大教授會主席,又在上海震旦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公學、中法通惠工專兼任教授。其間,他積極投身於中法文化交流等活動,1931—1936年,在上海參加法文協會和中法聯誼會,任理事,1936年被推舉為聯誼會“翻譯獎”總評判員,還與汪亞坐、孫福熙等人發起星期文藝茶話會,編輯《文藝茶話》月刊、《彌羅》周刊。1937年“八一三”戰事發生,他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洪流,參加了上海市名界抗敵後援會,負責國際宣傳委員會的法語廣播工作。是年中央大學內遷重慶后,他與周欽岳、金滿成等組織中國留法、比、瑞同學會,任席。1939年成立中、法、比、瑞文化協會,任理事,曾擔任主任秘書和學術股長,主編《科學、藝術、文學》法語周刊和《法國文學》漢語雙月刊。此外還曾加入老舍領導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任理事,參加中國文藝社、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中國青年作家協會、中華全國文藝作家協會等文化團體。1944年參加邵力子領導的世界反侵略大會重慶分會,任理事,參加郭沫若主持的反法西斯大會。抗戰期間,他以觀實為題材,創作了不少揭露性的小說、散文、詩歌和戲劇。主要有短篇小說和散文集《沙坪集》、《流離集》、《鬻兒記》、《雙尾蠍》,長詩《逝波》,劇本大青山》等。1943年,他在法文《上海日報》星期增刊上,開闢並主持《今日之中國文學》專欄,評介魯迅、郭沫若、丁玲劉大白廬隱等當代中國作家的作品,持續一年。在解放以前,他還曾在《上海月報》、《北京新聞報》上發表郭沫若的《春》、《子夜新歌》、《唐人小說》、《徐文長》、《杜甫的師承》等法文譯作及論文,編過《法國文學ABC》、《四十年來的法國文學》,分別由世界書店、商務印書館出版。其他著作還有《彼美人兮》、《留法生活》、《曼儂傳》、《哥德小傳》、《赫里歐》、《哥德之認識》、《虞賽的情詩》。法譯中主要有《鵓鴿姑娘》、《三劍客》、 《阿篤兒夫》、《法國文學的主要思潮》、《大學基本法文文法》等。1949年還出版了《春夢集》。

成就及榮譽


徐仲年在1925年和1941年曾經兩度加入國民黨,又兩次退出。1949年,他拒絕同外祖父吳稚暉去台灣。解放後任南京大學教授,西語系法國文學教研室主任,兼南大圖書館副館長,並繼續從事法文寫作及翻譯。1929一1954年,他經常向法國、比利時、瑞士、越南等國投稿,廣泛介紹中國文學,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法文稿件300多篇。1956一1976年,他任上海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籌備委員、德法語系法語教授,兼院圖書館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時擔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上海外國語學院支部主任、上海外文協會理事。1957年,主編了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簡明法漢詞典》。1958中被錯劃為右派,但他認為決不能因個人一時的挫折,動搖自己對祖國效勞的決心,所以仍參加了《法漢詞典》的編纂工作。1960年幾內亞總統杜爾即將訪華之前,他欣然接受了單獨趕譯杜爾總統的法文著作《政論集》的任務,不顧年老體衰,僅以一個半月時間譯成了全書(30餘萬言),周恩來總理把這本書作為禮物贈送給杜爾總統。在“四人幫”猖獗的年代里,他不事聲張地與四川大學敦煌學家任中敏建立了聯繫,僅以11天時間,譯出了法國漢學家戴密微的《敦煌曲》一書,接著又寫了一篇《歸漢論》,由任中敏作跋,對戴密微書中的錯誤,詳加糾正。
徠1976年,徐仲年退休,雖然他已是白髮蒼蒼,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但他豪邁地提出“退而不休”在退休后的五年多時間裡,仍天天認認真真地工作。編寫成一部60多萬字的《法語動詞變位詞典》;與黃杲沂合譯了《拉芳丹納》寓言詩;校訂了儒勒、凡爾納的《一個十五歲的船長》;並幫助李治華在法國出版了《紅樓夢》法譯本。在上海京劇團出訪西歐以前,他以兩個星期的時間,為京劇團趕譯了《楊門女將》、《貴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鐲》、《除三害》、《雁盪山》、《秋江》等7個劇本和劇情介紹。此外還寫有中譯法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出土文物》及《魯迅詩選》。由於他在中法文化交流事業中作出了卓越貢獻,法國拉羅斯百科辭典在“中國”條目下,列錄了他的名字。1984年4月法國總統密特朗訪華期間,在對南京大學師生講話中談到中法文學交流時,還提及他的名字。
1979年9月,徐仲年被錯划右派問題得到改正,同年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聯絡委員。當時港澳親友、海外同事紛紛來函來電,邀他出國訪問、講學,他也興緻勃勃地準備出訪,為中外文化交流繼續多作貢獻。終因年事已高,體弱多病,未能成行。但他仍然精神煥發地制訂了十年科研計劃,決心在有生之年趕寫“中國人學法語,闖三關”的一整套辭典,書分五部,每部約100萬言。他為寫這部巨著早在20年前就開始收集有關資料。可惜這個計劃尚未實現,卻於1981年12月9日病逝了。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鞠躬盡瘁的忘我精神,將永遠留在人間。

社會評價


因其為中法文化交流事業作出卓越貢獻。其名字被列為法國拉羅斯百科辭典。主要譯作有《茶花女》、《三劍客》等,出版編著有《大學基本法文文法》、《實用法華大辭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