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草屬

穿心草屬

穿心草屬,所屬植物界,屬龍膽科,種子極小,多角形或近四方形。

科學分類


屬中文名:穿心草屬
屬拼音名:chuanxincaoshu
屬拉丁名:Canscora
中國植物志:62:12

形態特徵


穿心草屬
穿心草屬
Canscora Lam. 穿心草屬,龍膽科,30種,分佈於東半球熱帶地區,我國有穿心草 C.lucidissima(Levl. et Vant. )Hand. -Mazz. 等3種,產西南部和南部。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無毛,具4棱;葉對生,無柄;花稍左右對稱,排成2歧分枝、疏散、具葉的聚傘花序;萼管狀,有線條或具棱,4齒裂,裂片比管短;花冠管圓柱形,約與萼等長,裂片4-5,多少不等;雄蕊4,著生於冠管的近頂部,只有1-2枚較大的發育,其他2或3枚僅有短花絲或有時缺;子房1室,有胚珠多數;蒴果2瓣裂;種子極小,多角形或近四方形。

所有物種


穿心草屬
穿心草屬
穿心草
穿心草屬
羅星草

穿心草


全國中草藥彙編》:穿心草
穿心草屬
穿心草屬
Chuān Xīn Cǎo
【別名】串錢草、穿錢草、頂心風
【來源】龍膽科穿心草屬植物穿心草Canscora lucidissimma (Levl. et Vant.) Hand.-Mazz.的全草。秋冬採收,去雜質,鮮用或曬乾。
【性味】微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止痛。用於肺熱咳嗽,胃痛,黃疸型肝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3~5錢;毒蛇咬傷用量加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辭典》:穿心草
穿心草屬
穿心草屬
【出處】《廣西中草藥》
【拼音名】 Chuān Xīn Cǎo
【別名】穿錢草、頂心風(《廣西中草藥》),穿心蓮獅子草(《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穿心草的全草。秋、冬採收。
【原形態】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全體無毛,莖圓柱形,淡黃綠色,二叉狀分枝。葉對生;基部合生而略成圓形,莖貫穿其中心,全緣,紙質,上面綠色,下麵粉綠色,葉脈約14條,基部呈放射狀,頂端略彎曲,兩面均凸出,網脈明顯;無柄。具葉的聚傘花序頂生;花兩性,白色,無柄,為一漏斗形的葉所包圍;花冠管圓柱形,膜質,約與萼管等長,通常5裂,裂片倒卵形;雄蕊通常5,生於花冠管上,與花冠裂片互生。蒴果長卵形,果皮膜質,為高約8毫米的漏斗形的葉所包。種子極細小,多數,扁圓形,棕黃色。花期秋、冬季。
【生境分佈】生於石山或土山坡的岩石縫中。半陰生。分佈廣東、廣西等地。
【藥理作用】印度產的同屬植物Canscora decussata中含某種結晶性成分,有擬膽鹼樣作用:降低麻醉犬血壓,對離體兔心及蛙心有抑制作用,興奮小腸、子宮、支氣管平滑肌,並能增強乙醯膽鹼對蛙腹直肌的收縮。另一種成分則僅有某些中樞鎮靜作用。
【性味】①《廣西中草藥》:"味微甘微苦,性平,無毒。"
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治肺熱咳嗽,肝炎,鉤端螺旋體病,黃疸,胸痛,胃痛,跌打內瘀,毒蛇咬傷。
①《廣西中草藥》:"理氣,止痛,止咳。治肺熱咳嗽,心胃氣痛,毒蛇咬傷。"
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涼肝膽,活血止痛。治黃疸,肝炎,胸痛,胃痛,跌打內傷。"
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急性胃炎十二指腸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治毒蛇咬傷用量加倍。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肺熱咳嗽:穿心草三錢,干紅薯葉三錢。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②治鉤端螺旋體病:金貓頭、岩澤蘭、穿心草、岩松(均鮮草)各一錢半。水煎,分三次服,喉痛者加野花椒全株一兩半;鼻出血者,用酢漿草搗爛沖服。外用欖茶樹葉、香椿樹葉、香椿樹皮、臭茉莉葉、追山虎葉、酸湯稈全草各一斤煎湯,每天洗兩次。(《全展選編·傳染病》)
【摘錄】《辭典》
《中華本草》:穿心草
穿心草屬
穿心草屬
出自《廣西中草藥》
【拼音名】Chuān Xīn Cǎo
【別名】穿錢草、頂心風、獅子草、穿心蓮
【來源】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穿心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scora lucidissima (Levl.et Vant.)Hand.-Mazz.[Euphorbia lucidissima Levl.Et Vant.;Euphor-biopsis lucidissima(Levl.Et Vant.) Levl.」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收,洗凈,鮮用或扎把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光滑無毛。莖直立,黃綠色,多分枝,枝柔弱。基生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形;上中部空葉為穿莖葉,葉片圓形,直徑7-20mm,上面綠色,下麵灰綠色;具突出的網狀脈。聚傘花序呈假二叉狀分枝,具多花,苞片葉狀;花萼鐘形,長5-6mm,萼筒膜質,5小齒,不等長;花白色或淡黃色。鐘形,長6-8mm,長圓狀匙形;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上部,與裂片互生,花藥不完全發育;子房無柄,長圓形,花柱絲狀,柱頭小,頭狀。蒴果內藏,寬長圓形,長4-5mm。種子多數,扁平,黃褐色,表面具網紋。花、果期8月。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生於石灰岩山坡較陰濕的岩壁或石縫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廣西、貴州等地。
【藥理作用】印度產的同屬植物 Canscora decussata中含某種結晶性成分,有擬膽鹼樣作用:降低麻醉犬血壓,對離體兔心及蛙心有抑制作用,興奮小腸、子宮、支氣管平滑肌,並能增強乙醯膽鹼對蛙腹直肌的收。另一種成分則僅有某些中樞鎮靜作用。
【性味】微甘;微苦;性涼
【歸經】肺;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理氣活血。主肺熱咳嗽;肝炎;鉤端螺旋體病;胸痛;胃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及治毒蛇咬傷用量加倍。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1.《廣西中草藥》:理氣,止痛,止咳。治肺熱咳嗽,心胃氣痛,毒蛇咬傷。
2.《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涼肝膽,活血止痛。治黃痘,肝炎,胸痛,胃痛,跌打內傷。
3.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急性胃炎,十二指腸炎。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