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漢字
相(拼音:xiāng、xià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用眼觀察樹木,意思是查看,即觀察形狀,加以判斷。相又引申為占視,即根據事物外貌、外形和情狀來占卜禍福。又引申作名詞用,指所觀察的情狀、形貌,又指起輔助作用的人。以上讀xiàng。相又讀作xiāng,表示親自視察。另外,相還作副詞用,表示動作交互或單方面的加於對方。
相xiāng(ㄒ一ㄤ)
1、交互,行為動作由雙方來:互相。相等。相同。相識。相傳(chuán )。相符。相繼。相間(jiàn )。相形見絀。相得益彰(兩者互相配合,更加顯出雙方的長處)。
2、動作由一方來而有一定對象的:相信。相煩。相問。
3、親自看(是否中意):相親。相中(zhòng)。
4、姓。
相xiàng(ㄒ一ㄤˋ)
1、容貌,樣子:相貌。照相。兇相。可憐相。
2、物體的外觀:月相。金相。
3、察看,判斷:相面。相術(指觀察相貌,預言命運好壞的方術)。
4、輔助,亦指輔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輔相。宰相。首相。
5、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於中央政府的部長。
6、交流電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7、同一物質的某種物理、化學狀態:相態。水蒸氣、水、冰是三個相。
8、作正弦變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狀態可用一個數值來確定,這種數值稱“相位”。亦稱“相角”。
9、姓。
相
會意字。“相”字早見於甲骨文,其形體為“圖1”或“圖2”,早期結構並不固定,或作上下結構,或作左右結構。金文為圖3-圖5。金文的形體與甲骨文的前一“相”字相近,只是金文的筆畫變粗了些。金文目下或以“二”為飾筆(圖5)。不論是甲骨文還是金文,其結構均由“木”和“目”構成,其中的“圖A”就是今之樹木。“圖B”為人的眼睛,外邊的輪廓像眼眶,裡面像瞳孔,即今之“目”的象形字,此處表示看的意思。學者們根據“相”字的結構,將其最初意義理解為看樹木。由此可以得知,“相”字的構形,透露了先民喜歡樹木的心理,同時也說明他們是一些愛看樹的人。在他們看來,大地上的樹木最值得看,而且百看不厭。許慎用“省視”來訓釋“相”,正體現了先民的這種心理。“相”作“細看”“認真看”的意思是從“看樹木“的初義引申出來的。
也有的學者將“相”字中的“木”理解為木材。清代古文字學家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引戴侗日:“相,度才也。工師用木,必相視其長短、曲直、陰陽、剛柔之所宜也。相之取義始於此會意。“這就是說古代的工匠用木材做器具之前,必須認真選材,因此要仔細觀察木材的質地。而“相”所表示的本義就是考察木材。此說也不無道理。以上的“相”均讀為xiàng,動詞。
“相”字由觀察、了解進一步引申就成了選擇。《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說:“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意思是好的禽鳥選擇樹木來築巢,賢明的大臣要選擇好的君主來共事。
“相”字的意義由選擇再進而引申,就成了模仿。曲藝中“相聲”的“相”就是模仿的意思。
觀察、了解都是動詞的意義,如果轉化成名詞意義,就是被觀察者的形貌的意思。如“出洋相”就是鬧笑話、出醜。
“相”字還有輔佐、扶助的意思。根據清代學者阮元的說法,輔佐、扶助的意思原來是用“襄”字來表示的。大概因為筆畫太多,寫起來不方便,後來就用筆畫較少的同音字“相”來代替。
用作副詞意義的“相”讀作xiāng。“相”這一動作表示了“目”(即人)與“木”之間的相互關係。段玉裁註:“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相交接皆曰相。”如《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其意思是:四人彼此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心裡感到很舒坦,於是一起結為朋友。句中的前一個“相”就是互相的意思。
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xiāng | 副詞 | 表示動作、情況是雙方對等地。 | mutually | 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唐·李白 《望天門山》:“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相像;相識;不相上下;大相徑庭 |
表示動作、情況是一方對另一方地。 | each other | 《易·同人卦》:“大師相遇,言相剋也。” 《木蘭詩》:“爺娘聞女來,出門相扶將。” | 實不相瞞;好言相勸;相形見絀 | ||
動詞 | 親自觀看(是不是合心意)。 | see | 相親;相中 | ||
相差。 | differ | 《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 | |||
名詞 | 質地;實質。 | 《詩經·大雅·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 |||
(Xiāng)姓氏用字。 | |||||
xiàng | 動詞 | 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劣。 | look at; examine | 《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尚書·無逸》:“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 《論衡·訂鬼》:“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 | 相馬;相字 |
輔助;佑助。 | assist | 《尚書·盤庚下》:“予其懋簡相爾,念敬我眾。” | 吉人天相 | ||
隨從。 | 《左傳·昭公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齊矣。” | ||||
選擇。 | 《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 《三國演義》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 ||||
治理。 | administer |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公鳥死,季公亥與公思展與公鳥之臣申夜姑相其室。” 《荀子·成相》:“凡成相,辨法方,至治之極復后王。” | |||
名詞 | 導引盲者的人。 | 《禮記·仲尼燕居》:“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 | 相步;相道 | ||
宰相;古代輔佐帝王的最高官員。 | 《荀子·王霸》:“相者,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以飾朝廷臣下百事之分,度其功勞,論其慶賞,歲終奉其成功以效於君。” 《史記·魏世家》:“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 丞相;良相;奸相;王侯將相 | |||
古官名。漢時諸侯王國的實際執政者,地位相當於郡太守。 | 《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 ||||
某些國家中央政府的官名。 | 外相;首相 | ||||
司儀贊禮的人。 | 《周禮·秋官·司儀》:“司儀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 《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 儐相 | |||
指妻。 | 《荀子·大略》:“往迎爾相,成我宗事。” | ||||
容貌;模樣。 | looks; appearance | 《荀子·非相》:“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 | 相貌;照相;狼狽相 | ||
佛教語。謂一切事物的外觀形狀。 | phase | 南朝梁·沈約《佛記序》:“降胎求道,寧止一相。” 清·曹寅《題姚后陶比丘小像》詩:“伽黎不掛原無相,慚愧諸龍乞裹頭。” | 月相;金相;手相;星相 | ||
姿態。 | 吃相;睡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 ||||
古代勉勵勞動的歌曲。 | 《荀子·成相》:“請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墮賢良。”俞樾平議:“蓋古人於勞役之事,必為歌謳以相勸勉,亦舉大木者呼邪許之比,其樂曲即謂之相。‘請成相’者,請成此曲也。” 《禮記·曲禮上》:“鄰有喪,舂不相。” | ||||
古樂器名。 | 《禮記·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治亂以相。” | ||||
琵琶頸部所鑲的四塊或六塊山狀物。以象牙、牛角或紅木製成,用來確定音位。 | |||||
農曆七月的別稱。 | 《爾雅·釋天》:“正月為陬……七月為相。” | ||||
星名。 | 漢·甘石《星經·相》:“相星在北極斗南。” | ||||
古城名。在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又名亶甲城。 | 《尚書·咸有一德》:“河亶甲居相。” | ||||
相位;某一物理量隨時間(或空間位置)作正弦變化時,決定該量在任一時刻(或位置)的狀態的一個數值。 | |||||
物理學上指具有相同成分及相同物理、化學性質的均勻物質部分。 | 氣相;液相;固相 | ||||
物理學上指交流電路中,多相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 | 三相交流發電機 | ||||
(Xiàng)姓氏用字。 |
象、像、相
區分“象、像、相”的不同用法,要點如下:1.三個字都有外觀形態、樣子的意思,其中“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態、樣子,如:現象、形象、印象、景象、氣象、天象;“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製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線經反射、折射而形成的與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圖景,如:畫像、雕像、像章、圖像、音像、攝像、錄像;“相”所指的外觀形態側重強調與事物內在情況的聯繫,如“真相”指事物內容的真實情況,而“現象、表象、假象”指的是外部的狀態。“站相、苦相、病相、可憐相”等都不作“象”或“像”。用於“照相、相片、相貌”,一般不作“像”。2.像表示如同,用於“像……一樣”“好像”,不作“象”,如:堆得像小山一樣高|屋外好像有人敲門。
【卷四】【目部】息良切(xiāng)
省視也。從目從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省視也。《釋詁》《毛傳》皆云:“相,視也。”此別之雲省視,謂察視也。
從目木。會意。息良切,十部。按,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其交接而扶助者,則為相瞽之相,古無平去之別也。《旱麓》、《桑柔》、《毛傳》云:“相,質也。”質謂物之質與物相接者也,此亦引伸之義。
《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此引《易》說從目木之意也。目所視多矣,而從木者,地上可觀者莫如木也。《五行志》曰:“說曰:木,東方也。於《易》,地上之木為觀。”顏云:“《坤》下《巽》上,《觀》。《巽》為木,故云地上之木,許蓋引《易·觀卦》說也。此引經說字形之例。
《詩》曰:“相鼠有皮。”《庸風》文。
息良切,平陽心 ‖相聲陽部(xiāng)
相,共供也。瞻視也。崔豹《古今注》云:“相風烏,夏禹作。”亦相思,木名。又姓,出《姓苑》。又息亮切。
息亮切,去漾心 ‖相聲陽部(xiàng)
相,視也。助也。扶也。仲虺為湯左相。《漢書》曰:“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物。”亦州名,春秋時屬晉,秦邯鄲郡地。魏初以東部為陽平郡,西部為廣平郡,兼魏王都,為三魏。後魏置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義。周自故鄴移於安陽城也。又姓,《後秦録》有馮翊相雲,作《德獵賦》。又漢複姓,三氏。《前趙錄》有偏將軍相里覽。又務相氏,廩君之姓也。晉惠時,空相機殺平南將軍孟觀。息亮切。又息良切。一。
【午集中】【目字部】相 ·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4
(xiāng)《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竝音襄。《說文》:省視也。
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xiàng)又《唐韻》《正韻》竝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又《爾雅·釋詁》:導也。
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即贊勉也。
又《增韻》擯也。《周禮·春官·大宗伯》:朝觀會同,則為上相。註:相,詔王禮也。出接賓曰擯,入詔禮曰相。相者,五人卿為上擯。
又《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又《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𨻰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又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又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又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又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為相。
又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又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為計相。註:專主計籍。
又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為翰林時,號內相。
又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又《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又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即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為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又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又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又太史𠋫部有相風竿。傅休奕《相風賦》:表以靈鳥,鎮以金虎。以𠋫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又藥名。《本草綱目》:卑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又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又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又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鍾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又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ráng)又《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為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從目從木。《正字通》:相,俗作𥄢,轉注。相,思將切,省視也。𥄢,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𥄢為二,非。
相
【規範】“木”的末筆捺改點。
【寫法】➊“木”寬“目”窄,頂部“木”高,底部“目”高。❷“木”,橫起筆於橫中線上方。❸“目”,左豎在豎中線右側,起筆略高於“木”的橫筆,框內上橫在橫中線上側。
3張
相
中上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s | i̯aŋ | |
王力系統 | 陽 | s | ǐaŋ | |
董同龢系統 | 陽 | s | jaŋ | |
周法高系統 | 陽 | s | jaŋ | |
李方桂系統 | 陽 | s | jang | |
西漢 | 陽 | |||
魏 | 陽 | jang | ||
晉 | 陽 | jang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陽唐 | jɑŋ | |
北魏後期北齊 | 陽唐 | jɑŋ | ||
齊梁陳北周隋 | 陽唐 | jɑŋ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s | i̯aŋ | |
擬音/王力系統 | s | ǐaŋ |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s | jɑŋ |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s | iɑŋ |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s | jang |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s | ǐɑŋ |
韻書集成
韻書名稱 | 字形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聲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廣韻 | 相 | 襄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心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清 | 息良切 | sjɑŋ | |
相 | 宕 | 去聲 | 四十一漾 | 心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清 | 息亮切 | sjɑŋ | |||
集韻 | 襄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心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清 | 思將切 | siɑŋ | ||
相 | 宕 | 去聲 | 四十一漾 | 心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清 | 息將切 | siɑŋ | |||
韻略 | 平聲 | 陽 | 思將切 | |||||||||
去聲 | 漾 | 息將切 | ||||||||||
增韻 | 平聲 | 陽 | 息良切 | |||||||||
去聲 | 漾 | 息亮切 | ||||||||||
中原音韻 | 湘 | 陰平 | 江陽 | 心 | 齊齒呼 | 全清 | siaŋ | |||||
相 | 去聲 | 江陽 | 心 | 齊齒呼 | 全清 | siaŋ | ||||||
中州音韻 | 平聲 | 江陽 | 西將切 | |||||||||
去聲 | 江陽 | 西醬切 | ||||||||||
洪武正韻 | 襄 | 平聲 | 十七陽 | 心 | 蘇 | 全清 | 息良切 | siaŋ | ||||
相 | 去聲 | 十七漾 | 心 | 蘇 | 全清 | 息亮切 | siaŋ | |||||
分韻撮要 | 相 | 陰平 | 第九張掌帳著 | 心 | ||||||||
相 | 陰去 | 第九張掌帳著 | 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