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

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

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於2002年7月在洛陽師範學院成立,該中心決定利用自身學科優勢,從歷史、文學、哲學等不同視角,詳細系統地研究和介紹河洛文化。洛陽師範學院地處九朝故都洛陽,所處的文化圈是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

中心簡介


歷史上很多文人學士、名師大儒雲集洛陽,或授課遊學,或著書立說,留下了不勝枚舉的傳世佳作。“孔子入周問禮碑”迄今保存在洛陽老城道學創始於此,老子長期寓居洛陽,完成《道德經》;許慎在此修成了《說文解字》;班固在此修成了《漢書》;司馬光在此修成了《資治通鑒》。魏晉文學在此興盛,三國時期曹植在此寫作了《洛神賦》,科學家張衡以洛陽、長安為題材創作了《兩京賦》,左思在此留下了《三都賦》“洛陽紙貴”的千古佳話。我國古代科技、教育、文學、歷史、哲學等許多重大成就都與洛陽息息相關,在歷史上就有“洛陽文章半天下”的說法。
新成立的“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下設三個機構,即: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河洛文化資料中心和河洛文化教育中心。該中心由著名歷史學專家楊作龍教授任主任,文學教授張寶明博士任副主任。現有專職研究人員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博士和在讀博士5人。近年來,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整合歷史、文學藝術、哲學等各方面的人才,聘請了一批具有很深造詣的國內外專家,初步形成了中心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河南省教育廳組織專家組一致認為,河洛文化研究選題好,基礎好,研究方向清晰,定位準確,其研究成果對於弘揚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建設當代中國精神文明和先進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心作用


此次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被批准為河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將有助於促進中心基礎設施和人才梯隊的建設,提高中心學術層次與水平,進一步推動河洛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