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內亂
南北朝內亂
南北朝時代的全國性內亂。分為四個時期。
后醍醐天皇
第一時期,1331年(元弘元年、元德3年)從元弘之亂到1333年建武新政;
第三時期,1350年足利尊氏與直義兩派內部分裂,兵戎相見(觀應之亂),南朝乘此機會再次活動,局勢複雜;
第四時期,1364年以後將軍(義詮、義滿)地位加強,權力集中並重新組合,實現兩朝統一(1392年)。
經過這次內亂,以莊園製為基礎的貴族與寺社的沒落已無可挽回,建立以室町幕府為中心的封建統一政權,而守護把其任國變為領國,鞏固了統治,成為守護大名。
足利尊氏
在九州恢復元氣的足利尊氏、足利直義兄弟率軍從海陸兩路東上。朝廷乃命新田義貞和楠木正成迎戰於兵庫。1336 年5 月26 日,尊氏、直義軍與新田、楠木軍在兵庫湊川決戰,新田、楠木軍大敗。足利尊氏再次攻入京都,后醍醐天皇逃入比睿山,尊氏擁立光嚴之弟豐仁親王為光明天皇,並派直義圍攻比睿山,后醍醐天皇遂為尊氏所幽禁。尊氏控制京都以後,自任征夷大將軍,開幕府於室町,並公布《建武式目》十七條作為施政綱領。同年12 月,后醍醐天皇逃至吉野山,並宣布重開朝政。自此京都光明天皇的朝廷稱“北朝”,吉野山後醍醐天皇的朝廷稱“南朝”。五十七年間,日本南北兩朝對峙,進入內亂時期。
為實現國家統一,尊氏不斷發動對吉野朝廷的軍事攻勢。南朝方面宿將北田顯家、新田義貞等相繼死去,延元4年(北朝歷應2年,公元1339年)后醍醐天皇在建立南朝3年之後亦病死。隨後的時期,幕內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幕府實力削弱。尊氏支持急進派高師直(?—公元1351年)反對保守派足利直義(尊氏之弟),正平6年(北朝觀應2年,公元1351年)高師直戰死後又同直義鬥爭,次年消滅直義,鬥爭基本獲勝。然而南朝由於得到直義黨羽的支持又重整旗鼓,兩度攻入京都。正平10年(北朝文和4年公元1355年)尊氏扭轉了局勢,取得決定性勝利,為最後消滅南朝政權、實現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不久尊氏死去(公元13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