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天后宮

文峰天后宮

文峰宮,又稱文峰天后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區中心原荔城左廂鳳山寺西北隅,宮殿坐東朝西,宮前南接鳳山寺的“西牆巷”,北通“大度街”,山門正對西郊鳳凰山的文峰,故以“文峰”作為宮名。

廟宇簡介


文峰天后宮
文峰天后宮
文峰天后宮
文峰天后宮
文峰天后宮文峰宮,與齊名湄洲祖廟,極具官方的正式的色彩,凡是前往湄洲祖廟瞻拜祭祀媽祖,或海內外媽祖回娘家,一定要先在文峰宮祭祀或駐駕,再從文峰宮起駕往湄洲島媽祖山湄洲祖廟,以示正式和隆重。莆田
文峰宮後面系鳳山寺塔埕,宮前的道路原名“文峰宮前街”(莆田人習慣叫“古樓前”,就是現在“步行街”)。
文峰宮奉祀的南宋木雕媽祖神像,原先供奉在闊口村“白湖順濟廟”。據史載,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莆郡瘟疫流行,群眾祈求媽祖保佑平安,是媽祖顯靈救了眾生。斯時玉湖陳俊卿(1113年—1186年,南宋紹興八年登榜眼,累官尚書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了感謝媽祖恩澤,獻地建“白湖順濟廟”供奉媽祖。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媽祖被朝廷敕封為“崇福夫人”。紹興二十六年加封為“靈惠夫人”,紹興二十七年晉封為“靈惠昭應夫人”,並經朝廷下詔欽定,地方官吏每月朔、望(農曆每個月的初一、十五)要進香朝拜。每年舉行春秋二祭,誕辰(農曆三月廿三)、羽化升天(農曆九月初九)要公祭。因此朝拜者日眾,廟中香火鼎盛。但畢竟位於城郊,距荔城約五里路,每逢祭祀,官府就得興師動眾,諸多不便。另改朝換代后,城郊治安也較差,故於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把“白湖順濟廟”媽祖遷入城內,在鳳山寺西北隅建文峰宮奉安之。
當初,文峰宮只建宮宇一間,後來由邑人趙環珠等出資增建宮前一座南北向跨街的拜亭,但仍然在街上舉行祭禮,這樣不成正統,也有礙觀瞻。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興化府知府宮兆麟決策向宮后“鳳山寺”的塔埕擴建主殿。主殿面闊三開間,進深兩間加披屋(安放神龕及鑾輿等),殿的廊沿前設一個天井並在天井邊建兩廡。天井前面建山門,山門分為內外廊,門前廊沿豎立一對青石檐柱,大門兩旁立抱鼓石。門簪上豎掛一塊“文峰宮”宮名匾,系清道光年間邑人林揚祖(陝甘總督,二品大員)所書。大門廊沿中軸線斜安一塊用青石製作的“陛石”,上面浮雕龍紋。(按“陛石”乃天子諧也,用於神靈前為表示達尊之意。今被移至東岩山媽祖行宮前階。)主殿採用“抬梁式”與“穿斗式”合構的兩個木排架。殿內用四根內金柱(俗稱四中柱),這種清式建築形制較普遍,斗栱為一斗三升,大額枋上安連續斗栱,用材一般,但做工較精緻。殿前設一個天井,起到通風采光,排水的作用。山門木材面為朱紅漆。地面鋪大方磚。兩邊廊沿石外側砌石台階五級(中間用“陛石”)。

歷史沿革


清嘉慶八年(1803年)興化知府馬夔陛於主殿北側建“三代祠”(面闊三開間),奉祀媽祖三代神主。立有刻石《敕封天后聖三代列聖殿宇肇建碑記》。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興化府協鎮徐慶超集資改建“三代祠”,並立刻石《天后宮三代祠碑記》。
1938年,在“三代祠”右側增建“升天樓”(又稱“梳妝樓”),至今祠與樓均完整。
1920年,頂大度(劉橋巷以北)失火,沒有殃及“文峰宮”。
1946年農曆正月初三,文峰宮前街(位於頂務巷口)“紅全”青果店失火,街兩側店鋪被燒毀,但文峰宮沒有遭受火災。經歷了以上兩次災難后,文峰宮至古樓前的道路在重建商店時才擴寬為12米多。
解放後於1952年,文峰宮主殿、山門被改建為百貨商場。有趣的是白天為百貨商場,晚上打烊后就有媽祖的信眾們在店門外燒香(插在泥團上)。而後民間開始燒煤球,就用燒過的煤球當香爐。商場每天營業前都得打掃乾淨,沒有人對此有怨言。
前幾年在舊城改造中為了打通文獻路向東延伸,才不得不拆掉“文峰宮”主殿、山門。“文峰宮”“三代祠”位於文獻路中段(即步行街)北側,在新砌築的臨街圍牆上面嵌進了“文峰宮舊址”五個鎦金大字。人們仍舊稱呼“三代祠”與“升天樓”為“文峰宮”,因為祠中供奉的宋代木雕媽祖神像是迎自“白湖順濟廟”。這尊用樟木圓雕的媽祖像,工藝為貼金加彩,像高72厘米,距今有近千年歷史。髮髻形式及身著的服式應該是正宗的宋代婦女裝束。另“升天樓”里也掛有一張清代中期木板刻印的媽祖像,都是珍貴的文物。
“三代祠”的木結構是清中期“穿斗結合抬梁”的木構架。用材一般,只設置一些疊合簡單的斗栱,但工藝比較精緻。至於“升天樓”則是近代的木結構建築。總之,佔地面積嫌小,沒有空間餘地,令人感到壓抑,急需解決防火及信眾進香的安全問題。
“三代祠”保存有兩塊石刻碑記及兩根元代石柱都是重要文物。

主要祀神


主要配祀神有:千里眼、順風耳晏公、朱使者等。

專家點評


莆田市博物館副館長柯鳳梅:文峰天后宮是莆田市媽祖信仰的三大廟之一。既是明清兩代官府祭拜媽祖的主要廟宇,也是海峽兩岸媽祖信眾謁祖進香的主宮廟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台胞到大陸謁祖進香和開展民俗文化交流的人數日益增多,文峰天后宮也漸成為兩岸同胞媽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該天后宮接待過台灣大型進香團,在媽祖誕辰紀念日、媽祖羽化升天紀念日、媽祖文化周、媽祖回娘家等活動中,成為兩岸同胞民俗文化交流的主要場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