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節
地藏節
農曆七月三十日(或廿九日)精確地說應為七月晦日,為地藏王節。相傳是地藏王涅槃得道之日。瑞安人叫“地藏王菩薩生日”。地藏,其義為“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這就是說,他如同大地,含藏著無數善根種子。地藏王原是古印度的土地神。該俗節系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其產生緣由,來自佛教與民俗心理的共同需求。
農曆七月三十是一個宗教節日,名為“地藏節”。地藏是在釋迦既滅以後,彌勒佛未生以前,世間眾生賴以救苦的一尊菩薩,地藏王曾經發誓:他要在普渡眾生以後始願成佛,因此常常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救助苦難。有的佛書上說地藏王就是閻羅王的化身,是以慈祥面目出現的陰司主宰。過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廟宇,每年的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們必往敬拜。特別是南京的清涼山相傳為地藏菩薩修鍊之所,該從月初起燒香膜拜者就絡繹不絕,到了二十五日以後尤為興旺,清涼山上下遊人是很多的,到處設茶棚。茶棚布置各種各樣,一直到月底過,方才停止香火,稱之為做“蓋山門”。
地藏節
地藏節
地藏節
地藏節
地藏節
地藏菩薩在因地中,多次為救母難,而發大誓願:“度盡眾生,方證菩提。”以此功德願力,令多生父母離苦得樂,轉凡入聖, 《地藏經》是佛門孝經,而地藏菩薩更是“孝”的代名詞。在中國大乘表法里是以四大菩薩為表率,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表的是孝敬。從地藏菩薩再發展出來的是觀世音菩薩,叫大慈大悲……(文殊菩薩表智慧,普賢菩薩表落實)。孝是學佛的基石,更是做人的根本。
地藏節
又於無量阿僧祇劫前,有一生,在清凈蓮花目如來像法中修行,名字光目,秉性孝順,為救亡母墮落惡道及短命之報;於佛像前發弘誓願:“卻后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見地藏經閻浮眾生業感品)
地藏節
地藏節
在南京的清涼山相傳為地藏菩薩修鍊之所,從月初起燒香膜拜者就絡繹不絕,到二十五日以後尤為興旺,清涼山上下遊人很多,到處設有茶棚。茶棚的布置,各種各樣,一直到月底過了,方才停止香火,叫做“蓋山門”。
常州地藏節以東郊三官堂為集會之所,拜香的人絡繹於道,農民多於這天將田具及木製品陳列於路邊任人購買。如皋縣和泰縣都於晚間用各種顏色紙剪成荷花瓣形狀,粘貼碗口一周,碗內放只酒杯,燃以燈芯,放在門前,家家如此,叫做“地藏燈”,亦稱“碗兒燈”。
地藏節
九華山廟會,自唐代以來,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吉誕日)前後,佛教徒和當地工商界都聯合舉辦盛大紀念活動,遠近朝山拜佛者和遊人紛至。九華山廟會的內容由佛事活動,以旅遊招商信息發布會、旅遊業務洽談會為主要內容的經貿交流活動,文化娛樂活動有板龍燈會,具有地方特色的黃梅戲演出、佛教音樂演奏會等。
寧波寧海地藏節的一些記憶,“七月種,八月拔,嘸不根,嘸不葉”七月最後一個晚上家家戶戶插香。把房前、房后、路邊、院子都插上香。嘴裡念著地藏王菩薩保佑,說不清楚為插香的真正含義,聽老人們說,以前村大路,還有四合院的院子都是用河卵石鋪起來的!又很多很多圖案造型的!大家就按照這個圖案造型插上去看上去亮亮的非常漂亮!還有如果是沒有圖案的,大家都自己想,什麼龍、鳳、花的…… 看上去非常漂亮!
地藏節
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一直要經歷五十六億七千六百萬年,彌勒菩薩才出世,到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只有一萬二千年,這個世間有佛法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在這一段黑暗的時代,什麼人代替佛教化眾生呢?是地藏菩薩(見地藏經囑累人天品)。所以,他是代理佛,在所有的菩薩裡面,他的身份不一樣。閻浮提的眾生,與地藏菩薩有很大很深的因緣。佛陀世尊讚歎菩薩有大因緣的,只讚歎兩位,一位是地藏王菩薩,一位是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大威德大神通力量,以及種種利益眾生的事情,百千萬劫也說不能盡。“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皈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大願地藏王菩薩是佛教徒口中所稱的“娑婆三聖”之一。“地”在事上講是大地,大地是一切萬物所依賴生存的,任何一物離開大地就不能生存,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載、能生的意思。“藏”就是寶藏,財寶足以救濟人的貧苦,圓滿人的事業。這位大菩薩有無量的法財,布施一切苦惱眾生,且使他們都能修行成就,好像寶藏一樣,所以叫做“藏”。地藏菩薩在因地中,多次為救母難,而發大誓願:“度盡眾生,方證菩提。”以此功德願力,令多生父母離苦得樂,轉凡入聖,《地藏經》是佛門孝經,而地藏菩薩更是“孝”的代名詞。在中國大乘表法里是以四大菩薩為表率,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表的是孝敬。從地藏菩薩再發展出來的是觀世音菩薩,叫大慈大悲……(文殊菩薩表智慧,普賢菩薩表落實)。孝是學佛的基石,更是做人的根本。地藏菩薩,本門深遠,證同於佛,跡現菩薩而已。在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中說:當釋尊示摩竭提國,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時:“有十佛剎微塵等他方諸佛,為欲莊嚴毗盧遮那佛道場眾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詰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詞薩而為上首。”由此證明地藏菩薩,實是古佛再來,與觀音、文殊、維摩詰等古佛同等階位。很多人因地藏菩薩發願:“地藏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便誤會以為地藏菩薩,位居等覺。其實地藏菩薩,早已證入妙覺果海,是他方諸佛之一。不過,今為助釋尊教化五濁惡世的眾生故,跡現菩薩身。地藏菩薩,本門深遠,證同諸佛。跡現菩薩,遍於十方諸佛國土,教化眾生。甚至曲就眾生機情,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特別是五濁惡世,無論是此界他方,無論是Now或未來,無論是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凡有苦惱眾生之處,無不皆有地藏菩薩的化身。其悲心救苦的精神,實與觀世音菩薩同等。不過觀音、彌勒、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除隨類應化外,示跡娑婆,皆Now家菩薩相,唯地藏菩薩,現出家比丘身。如大方廣十輪經言:“是地藏菩薩,作沙門像,現神通力之所變化,有如是大莊嚴事。”
地藏節
地藏菩薩在九華山,又稱“蓮花佛國”,住七十五年,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盤,世壽九十九。圓寂后,肉身坐於缸內,三年後開缸,顏面如生。後人為建肉身寶殿,又名肉身塔。咸豐七年,與化城寺同遭火災,但肉身無損。同治時重修之肉身寶殿,金碧輝煌,十分雄偉,終年燈光長明,象徵菩薩威德光明,恆照幽冥世界,救拔眾生無明暗閉之苦。因當年的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所以九華山,成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亦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廟會起源於唐代。相傳唐開元(713--742)末年,新羅國高僧金喬覺來九華山開闢地藏道場,苦行禪修七十五載,於農歷七月三十日這天圓寂,終年九十九歲。遺體置缸三年後,全身不壞,容貌如生,撼其骨節有金鎖般響聲。
依佛經所說,金鎖骸鳴,乃是菩薩應世,因而弟子們視其為地藏王菩薩轉世,尊其為金地藏,遂在神光嶺建肉身塔供奉。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四方信徒、香客雲集九華朝山進香、拜塔、朝拜見天台。
很多人手上拿著一大把燃燒的香火一支支地在往地上插,有些插在綠化叢中,有些插在人行道的石頭縫裡,有老年人,中年人,也有小孩。這種現象我以前從來都沒看到過,想今天一定是什麼民俗節日吧。因為到了寧波,發現寧波人特別注重這類民間風俗的節日。
經網上查詢得知:農曆七月三十,蘇、浙一帶民間有插棒香的風俗。棒香,是用細的竹梗或木梗做芯子的一種香。七月三十晚上,人們將點燃的棒香和蠟燭,插在家門前的階石間和場地上,謂之“插棒香”。插棒香的風俗有兩種說法。一說七月三十日為“地藏菩薩誕辰”,焚香燃燭插於地上,是"插地藏香",帶有迷信色彩。另一說也比較流行,稱插棒香為“插狗屎香”,這有個由來。相傳元末張士誠舉兵起義,據姑蘇稱吳王,深得民心,后被朱元璋擊敗,城破被俘而死,時為七月三十日。百姓為感激他生前的功德,於是每年在他死期的晚上,用焚燒棒香的方式來紀念他。因張士誠小名“九四”,特取名為“九思香”;又恐觸犯明王朝,就以“九四”的諧音託名“狗屎香”。
原來今天是個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那插棒香的風俗也屬於中國的民間傳統文化之一吧。不知道這種屬於中國民間傳統的文化是否會流傳下去。
地藏節
地藏大士所以到今天還未完畢度生的大願,問題不在菩薩的不努力,而在眾生的罪業太重,所以佛在阿含經中常說:“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生者如爪上塵”。是以眾生在生死中輪迴,真正安處在人間時少,即或偶得菩薩的教化,生到這人世間來,也只不過是暫時的,大多數的時間是在惡趣,於惡趣中又以在地獄時間最長。原因眾生在沒有得解脫前,性識總是沒有一定的,忽而做了很多的善事,忽而造了很多的惡業,不論為善為惡,都是逐境而生,好像車輪那樣在五趣中旋轉,沒有一刻停息,動不動的在惡趣中要經過微塵數的那麼多的劫數。這一不尋常的現象,不特我們不了解菩薩為什麼這樣不憚煩的常在地獄度化眾生,就是身為四天王天的天人,亦不明白地藏在地獄中度生的大願,是這樣的無有盡期,於是向佛這樣問道:“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發了這麼大的大願,照理老早就應度盡所有眾生,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把眾生度完,而今又在佛前重發誓願?究竟是由於願力的不堅?還是由於眾生的難度?我們對這確實有點想不通,請佛慈悲再為我們解說”!四天王天的這一請問,不特是為自己想不通而請問,實亦代表我人而請問,因為這是很多人在內心中都存有的疑問。
佛陀回答四天王天說:“不錯,自從久遠劫來一直到現在,地藏菩薩都在不斷的度脫眾生,可是不論菩薩盡了怎樣最大的努力,而他的內心卻還未完結,正因眾生未曾度盡,而眾生在這世界中,又受種種痛苦的逼迫,不但現在如此,就是向未來無量數劫去看,眾生所造的各種罪業,亦如蔓草一樣的牽延不斷。菩薩有鑒於此,於是慈悲憐愍之心又復生起,更發重大誓願,無論如何要度這些眾生,當這些眾生一日未度,菩薩之心一日不安。由此可以想像菩薩的悲願是多麼的深重?而菩薩的一再發大誓願,目的完全在於眾生,總望每個眾生,獲得究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