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楊紹明的結果 展開
- 原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 原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書法家
- 華東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楊紹明
原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楊紹明,男,1942年5月 生,男,漢族,大學學歷,中共黨員,196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楊尚昆之子。
曾任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1961-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
1979-1987 新華社攝影記者、攝影部編輯、工業第一編輯
1987-1992 中央文獻研究室任鄧小平生平著作研究組副組長
1988- 創建中國當代攝影學會並擔任主席、中國攝影家學會副主席並擔任分黨組成員
1995- 創建世界華人攝影學會,併當選為會長
2001.3-2016.11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2016年11月4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楊紹明不再擔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楊紹明父親:楊尚昆,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2歲學攝影
父親是我的啟蒙老師,1954年,我12歲時,父親說:“我來教你照相吧。”沒想到這相機一拿起就再也沒放下,成了我一輩子的事業。
父親是我的攝影啟蒙老師。熟悉我們家的人都知道,我是父親最疼愛的“小二”,除了“文革”期間相隔兩地,其餘的時間,我都一直伴隨在父親身邊。
一開始學照相就是拍人物,先拍父母,然後就拍居住中南海里的領導人。雖說父親是啟蒙老師,但他畢竟工作繁忙。當時中南海有個攝影科,都是新華社攝影部中央組的記者,我有空就向他們請教。後來我也進入北大歷史系學習。誰曾料想,“文革”剛開始,父親就被打倒了。江青、康生帶領“文革小組”到北大動員學生造反。
拍攝“得意之作”
父親最喜歡的兩張照片,每每拍到自己認為的“好照片”,我都會先拿給父親看。印象中,我拿給他看的“得意之作”中,他最喜歡的有兩張。
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休息廳同楊紹明握手
楊紹明與他鏡頭下的鄧小平
愛書之人
樂意將藏書與人共享,父親一生鍾愛讀書,他的藏書涉及政治、軍事、經濟、哲學、歷史、文化、文學等諸多方面。白天工作繁忙,他只能把讀書的時間放在晚上。擔任中央辦公廳主任時,他把等待毛主席批件的空隙時間都用來看書。
當時,毛主席的秘書叫田家英,非常有學識、博古通今,毛主席想要什麼書,他馬上可以到書攤找到。父親對他說:“家英,你注意看看,有沒有《二十四史》,要最老,本子最大的。”田家英找兩個月終於找到了。父親如獲至寶,毫不猶豫地掏錢,這套《二十四史》由一個大書櫃裝著,用卡車把它搬回了家。記得那是一個最老版本的線裝書,書櫃佔了整整半邊牆。
後來,毛主席看到父親的這個書櫃愛不釋手,因為他自己也有一個書櫃,裝的也是《二十四史》,便和父親開玩笑說:“你的書櫃比我的好,我們交換吧。”父親一口答應了。所以,後來父親捐贈給重慶圖書館、由15個小書櫃組成的《二十四史》大書櫃,實際上原屬毛主席所有。
“四知堂”的典故
行得端坐得正不能自欺欺人,常常有人問我,父親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什麼?我想,是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念。父親曾幾起幾落,但始終能顧全大局、襟懷坦白、忍辱負重,就是因為他有理想和信念。
父親出生在重慶潼南縣雙江鎮長灘子四知堂。關於“四知堂”的來歷有個典故:從前有個叫楊震的人做了官,有人晚上送來銀子賄賂他,並小聲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點意思就收下吧。”楊震大聲說道:“你知,我知,這沒關係,天知就是神知,這可不行,你還是拿回去吧。”父親常拿這個典故教育和警示我們,要行得端、坐得正,不能自欺欺人。
1993年春節期間,86歲的父親執意要去登黃山。那天,父親在警衛人員攙扶下登上山頂,戴著墨鏡眺望四周,心情豁然開朗。我用最好的哈蘇120相機,為父親拍下一幅肖像,後來做成了《風雲畫典——一位飽經風霜的老革命家》的封面照。這是我認為自己最成功的一張照片。
1988年,楊紹明的《退下來的鄧小平》獲新聞人物類(組照)三等獎。
楊紹明在新加坡
攝影圈中的人,可以說沒有幾個不知道楊紹明。作為中國著名攝影家、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會長,他在國際攝影藝術圈裡的知名度決不亞於任何大明星。
盛名之下的楊紹明個子並不高,看上去甚至有些乾瘦。他頂著一副挺闊的鼻樑,兩隻眼睛閃著亮。67歲的人了,有時候笑起來把嘴角兩邊往上高高拉起,跟電影上的唐老鴨一樣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