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草

羊蹄草

一點紅徠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40cm。莖直立或的基部傾斜,紫紅色或綠色,光滑無毛工被疏毛,多少分枝,枝條柔弱,粉綠色。葉互生;無柄;葉片稍肉質,生於莖下部的葉卵形,長5-10cm,寬4-5cm,琴狀分裂,邊緣具鈍齒,莖上部葉小,通常全緣或有細齒,上面深綠色,下面常為紫紅色,基部耳狀,抱莖。

頭狀花序直徑1-1.3cm,具長梗,為疏散的傘房花序,花枝常2歧分枝;花全為兩性,筒狀,花冠紫紅色,5齒裂;總苞圓柱形,苞片1層,與花冠等長。瘦果狹矩圓形,長約3mm,有棱;冠毛白色,柔軟,極豐富。花期7-11月;果期9-12月。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一點紅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milia sonchifolia(L.) D C.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村旁、路邊、田園和曠野草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長約30cm。根莖細長,圓柱形,淺棕黃色;莖少分枝,細圓柱形,有縱紋,灰青色,基部葉卵形、琴形,上部葉較小,基部稍抱莖;紙質。頭狀花序乾枯,花多已脫,花托及總苞殘存,苞片茶褐色,膜質。瘦果淺黃褐色,冠毛極多,白色。有乾草氣,味淡,略咸。
以乾燥葉多者為佳。

化學成份


地上部分含生特鹼:克氏千里光鹼(senkir-kine),多榔菊鹼(doronine)。又含黃酮類成分:金絲桃甙(hy-peroside),三葉豆甙(trifolin),槲皮甙(quercitrin),芸香甙(rutin),槲皮素(quercetin)。還含三萜類成分:熊果酸(ursolic acid),西米杜鵑醇(simia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以及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ol),三十烷(tria-contane),蜂花酸(meliss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肺炎;乳腺炎;腸炎;菌痢;尿路感染;瘡癤癰腫;濕疹;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徠湯,9-18g,鮮品15-30g;或搗汁含咽。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