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與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種市場和價格的相互作用都考慮進去的分析。是西方經濟學的一個基本經濟理論和普遍使用的分析工具,而且它在經濟學研究中其獨特的地位。在眾多的經濟命題中,有許多重大的命題都與經濟均為理論有關。

基本介紹


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一般均衡分析是指(與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種市場和價格的相互作用都考慮進去的分析。
經濟系統中任何一種變化都會產生三種效應:衝擊效應、擴散效應、反饋效應(由相關市場的價格和數量調整導致的某一市場的價格和數量的調整)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從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角度出發,來考察每一種產品和每一種要素的供給和需求同時達到均衡狀態所需具備的條件和相應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分析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相關書籍
一般均衡分析——相關書籍
一般均衡分析西方經濟學的一種分析方法。與“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相對。法國瓦爾拉提出,現代西方經濟學廣泛使用。
它假定一個社會任何一種商品(或生產要素)的需求和供應,不僅取決於該商品(或生產要素)的價格,而且取決於其他所有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和價格,則在生產要素的供給函數與消費者的需求函數,以及反映生產技術狀況的生產函數為既定條件下,通過生產要素市場和商品市場以及這兩種市場互相之間的供給與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每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給量與需求量將各在某一價格下同時趨於相等,社會經濟將達到全面均衡狀態,這時商品和生產要素價格稱為均衡價格,相應的供求數量稱為均衡供銷量。
這種分析方法在抽象的理論推理方面雖較理想,但實際上很難具體應用。故而劍橋學派創始人馬歇爾採用“局部均衡”分析法。即單個地考察任何一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均衡價格和均衡供銷數量,並假定其他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求狀況和價格給定不變,則任何一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只隨該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的變化而變化,此法簡化了研究的問題所涉及的複雜因素,有較大的實用意義。

發展過程


經濟均衡是西方經濟學的一個基本經濟理論和普遍使用的分析工具,而且它在經濟學研究中其獨特的地位。在眾多的經濟命題中,有許多重大的命題都與經濟均為理論有關。從理論發展史看,經濟均衡理論從形成到發展貫穿了西方經濟學的整個發展過程。
1、均衡論的開端,古典學派的經濟均衡思想
一般均衡理論創建於問世紀70年代的“邊際革命”時期。但作為經濟均衡思想卻可追溯到古典經濟學甚至還早一些。重商主義晚期的詹姆士·斯圖亞特,法國重農主義代表魁奈,英國古典經濟學的亞當·斯密李嘉圖,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開始進人庸俗階段的薩伊及其後來的約翰·穆勒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闡述了經濟均衡問題。但由於他們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決定了他們關心財富的增長與積累而不是經濟均衡,因此他們的均衡理論還是粗淺、零散的,缺乏嚴密的定義和邏輯證明。
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
2、一般均衡理論的創建和發展
一般均衡論創建於19世紀70年代是有其理論背景和深刻的的社會原因的。從理論背景看,“邊際革命”將邊際概念引人經濟理論。它表明以邊際分析為基礎的均衡的經濟理論。薩繆爾森是從比較靜態學和動態學的角度考察了一般均衡體系的均衡和穩定的問題的。以瓊·羅賓遜為代表的新劍橋學派,從凱恩斯理論中的歷史時間概念,不確定性出發,堅決以“歷史現”對抗均衡觀,力圖恢復凱恩斯的非瓦爾拉斯均衡思想。
3、一般均衡論和反一般均衡論的“非均衡論”的新發展
50年代后,一般均衡論經阿羅,德布魯嚴密的數學證明后而更為完善精巧。他們用當時尚屬陌生的拓撲學方法給一般均衡的存在性提供了一個確定的數學證明,也論證了帕累托的有效配置和競爭性均衡點之間的關係。到70年代中相,盧卡斯,巴羅等人創立了理性預期學派,它所創導的理性預期均衡是一般均衡理論新的發展動向。目前理性預期均衡還處在發展中,但它已引起西方經濟學的極大關注。幾乎同時,在60年代前後,帕廷金、克洛爾、萊榮霍夫德等人在重新語釋覬恩斯理論的浪潮中,以市場不出清為假設建立了一系列非瓦爾拉斯的微觀經濟原理。七十年代后。巴羅,格羅斯曼,貝納西等人在相應的基礎上建立了非均衡宏觀經濟模型和理論框架。“非均衡學派”是在推判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基礎上,引入數量調節,強調價格剛性,在市場不結清的假設下建立非瓦爾拉斯理論的。它的創立拓寬了經濟均衡理論的研究領域。

瓦爾拉斯


經濟分為兩大部門:
居民部門(供給生產要素而需求產品)
企業部門(需求生產要素供給產品)。
假設整個經濟體系共有1,2,3,…,n種商品;
1,2,3,…,m種生產資源(要素)。
X1, X2, …, Xn代表每種商品的數量。
P1, P2,…,Pn代表每種商品的價格。
Q1,Q2,…,Qm代表每種生產資源和數量。
W1,W2,…,Wm代表每種生產資源的價格。
(1)對商品(最終產品)的需求方程(一共有n個方程)
X1=f1(P1, P2,…Pn, W1, W2, …, Wm)
X2=f2(P1, P2,…Pn, W1, W2, …, Wm)
…………
Xn=fn(P1, P2,…Pn, W1, W2, …, Wm)
(2)對生產要素的需求(一共有m個方程)
Q1=a11X1+a12X2+…+a1nXn
Q2=a21X1+a22X2+…+a2nXn
……
Qm=am1X1+am2X2+…+amnXn
(3)成本(包括正常利潤)方程(廠商的供給方程一共有n個方程)
P1=a11W1+a21W2+…+am1Wm
P2=a12W1+a22W2+…+am2Wm
……
Pn=a1nW1+a2nW2+…+amnWm
(4)生產要素的供給方程(一共有m個方程)
Q1=g1(P1, P2, …, Pn; W1,W2, …, Wm)
Q2=g2(P1, P2, …, Pn; W1,W2, …, Wm)
……
Qm=gm(P1, P2, …, Pn; W1,W2, …, Wm)
以上四個方程組合計有(2n+2m)個方程。方程式的未知數也是2n+2m個(n種商品的數量X1, X2, …, Xn和n種商品的價格P1, P2,…,Pn,m種資源的數量Q1,Q2,…,Qm和m種資源的價格W1,W2,…,Wm)。但是在這(2n+2m)個方程中,相互獨立的方程只有(2n+2m-1)個。為什麼是這樣?這是因為,首先,我們假定,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全部用來購買產品,即要素收入=產品銷售價值。其次,第1組方程(共有n個方程)的X1, X2, …, Xn乘以各自的價格,再加總求和:X1P1+X2P2+…+XnPn,即是全部產品的銷售價值。而第2組的M個方程的Q1,Q2,…,Qm乘以各自的價格相加即是所有要素的收入。
故Q1W1+Q2W2+…+QmWm=X1P1+X2P2+…+XnPn
上面這個等式意味著,當它的左邊的m個方程之和(即所有各要素收入之和)為已知時,上式右邊的n個方程之和(即所有產品銷售價值之和)也為已知,因而其中必然有一個方程可以從其餘的(n-1)個方程中得出來。就是說,第1組的n個方程中只有(n-1)個方程是獨立的。
這樣,在上列四組一共有(2n+2m)個方程中,只有(2n+2m-1)個相互獨立的方程。但在(2n+2m)個末知數中,把任一種商品,如商品1的一個單位作為貨幣,則該商品的價格P1=1,因而用貨幣商品表達的所有產品價格和所有要素價格實際上只有(2n+2m-1)個,因而末知數的數目也減少一個。由於末知數的數目和相互獨立的方程式的數目相同,滿足了方程組有解的必要條件,即可以解出n個商品的供求平衡時的數量,m個生產要素的供求平衡時的數量,m個用商品1作為貨幣表達的要素的均衡價格和(n-1)個用商品1表達的商品的均衡價格,合起來一共有(2n+2m-1)個末知數。

兩個部門


(一)交易的一般均衡
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當社會生產狀況既定,收入分配狀況既定條件下,通過要素所有者之間的交易使得交易者達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狀況。
用“埃奇沃思盒狀圖”分析。
假定:社會上只有兩個消費者A和B;只有兩種商品,數量分別為X和Y;只有兩種生產要素;社會資源總量、價格既定;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
交換的埃奇沃思盒狀圖
MRSX,YA= MRSX,YB時,
交換停止,實現均衡
交換契約線:交換雙
方的無差異曲線相切點的軌跡
交換的帕累托最優:不可能通
過產品的重新分配使其他人的
滿足水平提高,而不使另外的人滿足水平下降
(二)生產的一般均衡
生產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術與社會生產資源總量既定的情況下,社會對於資源的配置使得產品產量達到最大的狀況。
假定:兩個生產者,使用兩種生產要素L和K,生產兩種產品X和Y。
生產的埃奇沃思盒狀圖
MRTSL,KX= MRTSL,KY時,實現均衡。
生產契約線:等產量曲線相切點的軌跡。
生產的帕累托最優:不可能通過生產要素的重新分配使一種產品產量增加,而另外一種產品產量不減少。
(三)交易與生產的一般均衡
交易和生產的一般均衡是指生產與交易同時達到均衡的情況。
條件: MRTX,Y= MRSX,YA= MRSX,YB
MRTX,Y:生產可能性曲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
將生產契約線上的產品產量組合轉到產品空間上,可得到生產可能性曲線(直接表示兩種產品的產量關係)
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的每一點決定一個交易的埃奇沃思盒狀圖。

相關辭彙


一般均衡理論

一般均衡理論(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是1874年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在他的《純粹經濟學要義》中創立的。瓦爾拉斯認為,整個經濟體系處於均衡狀態時,所有消費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將有一個確定的均衡值,它們的產出和供給,將有一個確定的均衡量。他還認為在“完全競爭”的均衡條件下,出售一切生產要素的總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費品的總收入必將相等。

主要實質

該理論的實質是說明資本主義經濟可以處於穩定的均衡狀態。在資本主義經濟中,消費者可以獲得最大效用,企業家可以獲得最大利潤,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可以得到最大報酬。
瓦爾拉斯是邊際效用學派奠基人之一。他的價格理論以邊際效用價值論為基礎。他認為價格或價值達成均衡的過程是一致的,因此價格決定和價值決定是一回事。他 用“稀少性”說明價格決定的最終原因﹐認為各種商品和勞務的供求數量和價格是相互聯繫的,一種商品價格和數量的變化可引起其它商品的數量和價格的變化。所 以不能僅研究一種商品﹑一個市場上的供求變化,必須同時研究全部商品﹑全部市場供求的變化。只有當一切市場都處於均衡狀態,個別市場才能處於均衡狀態。
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價格決定思想,是通過數學公式闡述的。他假定社會上有n種資源生產m種商品。社會上每個人都持有一定數量的資源或生產要素,即他的分析以既定的收入分配方式為前提。在這樣的經濟社會中,消費者力圖取得最大效用,企業家力圖獲得最大利潤,資源所有者力圖獲取最多的報酬。
通過對方程求解,瓦爾拉斯證明了在市場上存在著一系列的市場價格和交易數量(這些價格和數量即為均衡價格和數量),能使每個消費者﹑企業家和資源所有者達到各自的目的,從而社會可以和諧而穩定地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