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滿文書院

1985年金寶森創辦的書院

北京滿文書院是1985年1月21日在北京宣告成立的一個書院,創辦人金寶森(滿族,愛新覺羅氏)。校址原設於東皇城根小學,后改在北京市第24中學。北京滿文書院的辦院宗旨是“培養掌握滿文,有志於從事滿學研究,熱心於搶救滿族文化的人們,為開發滿族人民長期締造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為振興中華,建設四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書院建立


成立背景

北京滿文書院歷史照片
北京滿文書院歷史照片
在我國56個民族中,作為少數民族之一的滿族是一個特殊的民族,滿族建 立了中國最後一個皇朝,並統治中國267年,她與當代的聯繫緊密、影響深遠。滿族人融入中原,與漢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豐富了祖國文化寶庫。滿族文化的特點也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矚目,“滿學”研究在許多國家興起,當前已經形成了一股“滿學熱”。對滿文的學習、利用和研究成為滿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滿文是一種拼音文字。滿族歷史源遠流長,而滿文出現卻比較遲。直到1599年,努爾哈赤下令以蒙文改制滿文,才出現了所謂“老滿文”。1632年,皇太極令滿族文字學家改進老滿文,在字母右邊增加圈點,以區別原來不能區分的音節字母,又吸收漢語語言成分,創製了拼寫借詞用的音節。這種文字稱新滿文。乾隆皇帝為了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諭令儒臣擬出滿文篆字。此後不少珍貴文獻資料均由滿篆抄寫。滿文是滿族先世女真人各部族從分裂走向統一、社會生產力逐步提高,社會形態向一個較高階段發展時期的產物。由於滿文不但是滿族人民的民族文字,也是終清之世官方文字之一,它發揮了很大的歷史作用,加速了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有益於滿族文化的發達和滿漢文化的交流,作為官方文字,三百年來用它記載的資科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族、宗教、歷史、地理、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諸多領域,為後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檔案、文獻資料,滿文對豐富世界文化寶庫有著卓越的貢獻。滿文不僅在歷史上有特殊貢獻,現實中也在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例如,在邊界談判中,利用滿文檔案迅速解決了長期不決的糾紛;紅學界爭論多年的關於曹雪芹的族屬和家世問題,因發現了有關的滿文檔案迎刃而解了;曹家被抄是因經濟犯罪與雍正繼位的政治鬥爭無關。在自然科學方面也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地震研究、中醫藥研究等多方面翔實可靠的資料。
滿學研究要有一個突破性進展,就要掌握滿文以便於充分利用滿文檔案資料。滿文檔案資料浩如煙海,被研究清史的學者、政策研究者、企業家們視為不可多得的瑰寶。清王朝入關前後的檔案(包括滿文老檔)是我國歷代王朝留給我們最多、最完整的史料。雖經列強掠奪,但至今僅檔案一項,在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內保存的清代檔案多達八百多萬件,其中純滿文的就有近二百萬件。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雍兩朝奏摺多達200萬件。此外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民族文化宮圖書館、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國社科院圖書館、雍和宮圖書館以及私人藏書尚未統計在內。這樣浩繁的資料,由於精通滿文的人才奇缺,翻譯成漢文的為數不多,因而使大批珍貴的滿文資料無法使用,限制了研究工作在更大範圍內的開展,僅以國家“七五”規劃中關於邊疆開發的研究,就不能說沒因此而受影響。
滿文檔案是每件只有一份的檔案,檔案不同於其他書籍可以任意刊印發行,滿文檔案歷經風雨侵蝕、蟲蝕鼠咬、土掩塵埋,其損毀速度與翻譯速度競比令人心痛。滿文需要搶救,滿文人才需要加速培養,以免貽羞子孫後世。
在滿文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和用價值被人們日益深入地認識到的今天,有更多國家重視對滿文人才的培養。我國是滿文的故鄉,就其教學、研究、利用滿文的實際現狀,只靠高等本科院校培養滿文專業學生難於滿足實際需要,為了拾遺補闕,北京滿文書院誕生了。

多方支持

在一些有心搶救滿文的有識之士的呼籲影響下,在金寶森同志的倡議下,由滿蒙兩族的11位同志於1984年12月開始籌辦,僅憑原北京書院研究所贊助的200元錢,創辦了我國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免收學費,工作人員不取任何報酬,進行義務教育的業餘學校。這種奉獻精神感動了著名專家和滿族知名人士。清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原清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會長戴逸先生慨然允諾擔任這小小單位的名譽院長,還經常給予專業和工作方法上的指導。原北京出版社副總編王紀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任世鐸、老舍夫人胡絜青、原北京市民委副主任張壽崇等10位人士擔任書院顧問。胡絜青先生還親筆為書院題寫了校牌

領導關懷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時任國家民委主任楊靜仁、最高人民檢察院副總檢察長關山復 還曾親臨書院視察,多次參加書院組織的活動。時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鵬飛對書院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並多次來到書院親自指導工作。繼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健民也對書院的建設大力支持。老一代領導人對北京滿文書院的成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永遠不能忘懷。

書院貢獻


滿學窗口

書院成立后經教務委員會推舉,金寶森任院長。業務上受市、區兩級成人教育局的指導,經濟上曾得到中國書院研究所、國家民委、北京市民委和個別滿族人士的贊助,學制原為2年,后改1年。課程以滿文為主,兼設有清史、民族史和各種講座。組織市民聆聽國內頂級滿學專家的講座,為滿學走向大眾打開了一扇窗口。

義務教學

滿文書院免費招生開辦了近20年,先後有800餘名普通班學員畢業,還開辦了提高班和研究班有100餘名學員畢業。2003年底,因為學校沒有固定辦學地點和編製、專家學者年事已高等問題,書院停辦。滿文書院停辦后,一些有志青年秉承了北京滿文書院免費辦院的宗旨,本著“教書育人、義務授課”的理念繼續為滿文的傳播努力著、奮進著。如今滿文的瀕危狀態有所改善,對滿文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得到重視,這一可喜局面的形成與當初北京滿文書院的努力與貢獻是密不可分的。現北京滿文書院自建成以來產生的檔案已由金寶森老先生無償捐贈給北京市東城區檔案館妥善保存,永遠留下了北京滿文書院為搶救滿文、培養滿文人才的歷史足跡。

書法展覽

2003年舉辦的首次“北京滿文書法展”堪稱民族文化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