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琉之鄉

陶琉之鄉

博山,被譽為陶琉之鄉。地屬泰沂山區余脈,隸屬淄博市管轄。是國務院批准的山東半島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背景


博山陶瓷歷史悠久,據考證,博山陶瓷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到了宋代,陶瓷生產已著稱於世。不僅有白釉青釉黑釉及各種雕塑品,而且還有馳名中外的“雨點釉”、“茶葉末釉”。在陶瓷生產中還運用剔花、划花、印花、手繪作裝飾,製作手法豐富多彩。從明清開始博山逐漸發展成山東省陶瓷生產和銷售中心,成為全國五大瓷都之一,產品不僅行銷國內,而且銷售世界各地。

特色


博山的陶瓷生產,在瓷質、釉色、造型、裝飾等方面,都走出了自己的創新之路,有普通日用陶瓷、工業陶瓷衛生陶瓷建築陶瓷,又有化工陶瓷、美術陶瓷、園林陶瓷,還有電瓷及各種特種陶瓷等。乳白瓷、象牙瓷、魯玉瓷、寶石瓷、魯翠瓷、高石英瓷、骨灰瓷、合成骨灰瓷都是創新的日用細瓷。用雨點釉製成的美術陶瓷和刻瓷、雕塑、彩陶繪畫等,既閃耀著博山陶瓷優良傳統的光彩,又顯示出現代工藝技術的成果。魯玉瓷、乳白瓷、高石英瓷、骨灰瓷、合成骨灰瓷等日用陶瓷,已被國家定為中南海紫光閣、國務院接待用瓷;立粉彩陶掛盤、刻瓷、雕塑工藝品,被國家領導人用作出訪贈送給外國元首的禮物。
博山琉璃,齊魯奇葩。博山的琉璃生產歷史較長且素負盛名。明朝洪武年間
宮廷內官監在顏神設“外廠”為皇室生產“青簾”等貢品,到明末,民間的琉璃生產也日趨發展。景泰年間,西冶街就有大爐4座,生產水響貨和琺琅料。嘉靖前後,珠燈、珠屏、棋子、帳鉤枕頂等琉璃產品問世,逐漸形成琉璃行業。1617年(萬曆四十六年),孫延壽等人發起組成了爐行醮會,這便是顏神鎮琉璃行業第一個行業性組織。琉璃產品除在當地銷售外,還運銷到北京和江南各地。

貢獻


清代直民國初期,博山琉璃行業更加發展,西冶街幾乎家家以琉璃為業,從業者最多達4000人。產品種類逐漸增多,許多新產品如鼻煙壺、煙袋壺、鋪絲屏片、杯、內畫等產品陸續出現。建國后,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琉璃藝術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花球、內畫、套色雕刻、雞油黃、雞干石器具等工藝美術品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視為珍品。內畫技藝之精湛,更為國際友人讚嘆不已。1980年以來,十幾位工藝美術師屢屢出國作內畫技藝表演而轟動歐美。琉璃精品的出口,不僅給國家換取外匯,而且為國家和民族爭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