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埔鎮

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南陽山區轄鎮

船埔鎮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南陽山區腹地邊遠貧困山區,系革命老區,也是貧困鎮。鎮區原系船埠圩,曾名船埠頭,故拼音應為(chuánbù),其中“埔”與“埠”念同音。相傳,明中期開始有人定居。因有兩條溪流在此彙集(一為發源自該鎮青潭木仔寮村的溪流,一為發源自大坪鎮粘田的溪流,在船埔小學與關帝廟之間匯合,屬龍江發源地及支流之一),流經隆江鎮入海,貨物往來全靠木船並在此裝卸,形成墟集,稱船埠頭,后改稱船埔。揭陽水陸交通方便,明代水運已發展到較高水平。清朝屬潮州府惠來縣龍溪都在梅田堡範圍;民國時期為惠來縣梅林區船埔頭鄉;1949年6月,船埔頭鄉與惠來縣梅林區轄屬的梅峰鎮、松陽鄉,南陽鄉,高埔鄉,雲落鄉,崩坎鄉,葵龍鄉共8鄉鎮505村,劃歸普寧縣;1957年設船埔鄉;1958年併入南陽山公社;1961年析建船埔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

截至2020年11月1日,船埔鎮常住人口為36156人。

船埔鎮為普寧,陸河,揭西三個青梅主產區的中心,是普寧市五大賞梅區之一。

歷史沿革


1949年初,原屬惠來縣劃歸普寧縣南陽山特區。
1950年,改稱普寧縣第六區。
1951年,轉屬第十三區。
1957年,設船埔鄉。
1958年,併入南陽山公社。
1961年,析出自成船埔公社。
1983年,設區。
1986年,建鎮。
船埔鎮
船埔鎮
船埔--揭陽下屬的一個鄉鎮級機構,位於普寧市南陽山腹地邊遠山區,系革命老區。鎮區原系船埠墟,曾名船埠頭,故拼音應為(chuánbù),其中“埔”與“埠”念同音。相傳,明中期開始有人定居。因有兩條溪流在此彙集,流經隆江鎮入海,貨物往來全靠木船並在此裝卸,形成墟集,稱船埠頭,后改稱船埔。
船埔鎮在清朝屬潮州府惠來縣龍溪都梅田堡範圍;民國時期為惠來縣梅林區船埔頭鄉;1949年6月,船埔頭鄉與惠來縣梅林區轄屬的梅峰鎮、松陽鄉、南陽鄉、高埔鄉、雲落鄉、崩坎鄉、葵龍鄉等共8鄉鎮505村,劃歸普寧縣;1957年設船埔鄉;1958年併入南陽山公社;1961年析建船埔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船埔鎮共轄1個社區、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船埔村中心街。
船埔鎮區劃詳情
船埔圩社區青潭村席草湖村鴨母寮村坑尾村西溪村梅田村埔仔村
船埔村深水村永光村大洋村半溪村新聯村告陂村天青村
兩坑村坑圓村古坑村寶樟村畢石村大福村紅足村樟樹村
利坑村庵內村黃沙村河坑村吉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船埔鎮位於普寧市區西南30千米處,與揭西縣陸河縣接壤。區域總面積88.3平方千米。
東經115°53′12″,北緯23°12′30″。與揭西縣、陸河縣接壤。總面積127.8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5.8萬畝,耕地10.59萬畝。轄28個行政村(共120個自然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2015年,總人口56718人。為普寧市老區重點鎮。鎮區規劃區面積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氣候

船埔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高溫多雨,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21.3℃,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2400mm之間;無霜期長,年平均達352天,日照率43%.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平均風速2.1m/s,最大風速25m/s.2.大南山鎮山區水資源豐富,有北潭角水庫,上吉告水庫、下吉等10個中小型水庫。鎮區四面環山,自然環境優美,形成了一河兩岸、依山傍水的城鎮景觀。

旅遊


位於船埔鎮梅田村灰寨寨頂的圍龍屋,已有300年左右的歷史,為梅田吳氏村民的祖居(始於第三代),是揭陽地區甚至潮汕地區唯一一座大型客家圍龍屋。建築佔地近五千平方米,正門口有千餘平方的半月形禾埕,稱"獅石坪"(因坪邊緣有獅形石而得名),圍龍屋與禾埕整體平面呈不規則蛋形,后圓前方,外圓內方,圍龍屋內圍為方形,正屋為梅田吳氏二代祖雪梅公祖祠"永惠堂"(已毀於文革時期)。灰寨寨頂圍龍屋,是體現南陽山區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築,是船埔歷史文化的沉澱,是船埔歷史的見證,更是潮汕地區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最寶貴的遺產。

景點

圍龍屋
位於梅田村灰寨寨頂的圍龍屋,已有300年左右的歷史,為梅田吳氏村民的祖居(始於第三代),是普寧潮汕地區唯一一座大型圍龍屋。建築佔地近5000平方米,正門口有千餘平方的半月形禾埕,稱"獅石坪"(因坪邊緣有獅形石而得名),圍龍屋與禾埕整體平面呈不規則蛋形,后圓前方,外圓內方,圍龍屋內圍為方形,正屋為梅田吳氏二代祖雪梅公祖祠"永惠堂"(已毀於文革時期)。灰寨寨頂圍龍屋,是體現南陽山區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築,是船埔歷史文化的沉澱,是船埔歷史的見證。
天然寺
船埔鎮
船埔鎮
天然寺位於廣東省普寧市船埔鎮,天然洞是船埔一個天然的石洞,天外飛來靈石,天然寺就在其周邊。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3日,普寧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船埔鎮常住人口為36156人。
管轄區域
船埔鎮
船埔鎮
船埔鎮共設支部42個,其中農村支部28個,轄28個村委會和一個居委會。
轄船埔圩居民管理區和青潭、席草湖、鴨母寮、坑尾、西溪、梅田、埔仔、船埔、永光、深水、大洋、半溪、新聯、告陂、天青、坑圓、馬坑、古坑、寶樟、畢石、大福、紅足、樟樹23個農村管理區。
船埔鎮歸屬於廣東普寧市管轄。以下是普寧市船埔鎮下轄大部分村級地名名稱以及這些村級別地方詳細的經緯度地理信息:
馬坑村北緯N23°12′1.28″東經E115°56′49.84″
天青村北緯N23°12′14.96″東經E115°55′17.05″
青潭村經度11602026,緯度2345693;
席草湖村經度11587522,緯度2326991;
鴨母寮村經度11585118,緯度2326597;
船埔鎮坑尾村經度11579475,緯度2344495;
西溪村經度11583486,緯度2324360;
梅田村經度11585932,緯度2324352;
埔仔村經度11586614,緯度2323786;
船埔鎮船埔村經度11588834,緯度2322551;
深水村經度11642614,緯度2368106;
永光村經度11587914,緯度2321965;
大洋村經度11599342,緯度2362008;
船埔鎮半溪村經度11590519,緯度2323641;
新聯村經度11591367,緯度2323121;
告陂村經度11591486,緯度2320502;
寶樟村經度11590474,緯度2318798;
船埔鎮畢石村經度11588834,緯度2322551;
大福村經度11591384,緯度2317624;
船埔鎮紅足村經度11590080,緯度2316781;
樟樹村經度11585415,緯度2344574;

文化


特產美食

青梅,菠蘿,香蕉,甘蔗,青欖等。
普寧青梅
普寧青梅是指產於廣東省普寧市高埔鎮的青梅,是該鎮的特產之一,普寧市高埔鎮是全國聞名的水果之鄉。
普寧橄欖
普寧橄欖也稱青欖,產於高埔鎮,是普寧大宗傳統果類之一。青欖屬於常綠喬木,壽命長,樹齡長達100年仍豐產;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旱耐瘦脊,粗生易管,是改造低產林、綠化荒山、提高山地創值率的優良果樹。
船埔鎮
船埔鎮

地名由來

鎮區原是船埠圩,曾名船埠頭。相傳,明中期開始有人定居。因有兩條溪流在此彙集,流經甲子鎮人海,貨物往來全靠木船並在此裝卸,形成圩集,稱船埠頭,后改稱船埔。

營老爺

營老爺是潮汕地區的一種漢族民俗祭祀活動,是船埔鎮文化習俗之一,營神的營,是潮汕方言詞,“老爺”在潮汕地區是指一個鎮或村的守護神。一般是在每年的農曆正月舉行,在船埔鎮內每日一村各村輪流“鬧熱”(相當於北方的廟會)。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起源於潮汕地區,是船埔鎮文化習俗之一,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植根於千萬民眾心中,而且是當地最古老、最有影響的神祗。每年正月,各地都要舉行三山國王的迎神游神活動,船埔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戲,兼有舞獅、舞龍,游燈籠等娛樂活動。

經濟


主要經濟作物有:青梅,菠蘿,香蕉,甘蔗,青欖等。較具規模的水果腌制企業有:三星食品廠、果子二廠、祥輝食品廠等。青梅製品聞名海內外。
2018年,船埔鎮工業企業個數共4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3家。

投資環境

船埔鎮有鎮辦水電站3座、村辦小水電站20座,有大坪35千伏變電站的船埔延伸線路供電。有自來水廠l座,供水管網4公里。郵政、電信支局各l所,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6000門。交通有縣道里(湖)大(坪)、船(埔)利(坑)、高(埔)大(坪)公路交匯於此。船利線可西達陸河縣、揭西縣城。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26所,有衛生院1所。
全年工業總產值3.1億元,財政收入1561萬元,稅收125萬元。全鎮有各類企業57家,以水果加工為主導產業;農業特色突出,是普寧青梅、青欖、菠蘿、油柑等水果主產區之一和青梅、青欖之鄉,被評為揭陽市青梅專業鎮;商貿活躍,有各類商戶185戶,年集貿成交額7430萬元。
此外,船埔鎮先後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用於整治各村村容村貌、建設道路、綠化環境。同時,從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群眾最迫切希望解決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環境衛生整治入手,突出重點,著力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整治環境衛生的同時,該鎮大力發展青梅主導產業,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紮實推進教育衛生事業發展,取得累累碩果;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交通


與揭西交界,境內有船梅公路/船大公路/船揭公路,和普惠高速僅8公里,交通便利。每天有多班大巴,豪巴發往深圳、廣州、東莞等地。每天有多班中巴,發往流沙、揭西等地。

社會


教育

普寧市船埔中學成立於一九六五年,建立初期其前身是“普寧縣南陽山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截至2015年,已有50年。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
“文明、嚴謹、求實、創新”是船埔中學的優良校風,學生以“勤奮進取”“誠實自信”作原則。歷年來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優秀的畢業生。自2000年以來,參加市級以上各項競賽,多次獲得國級獎勵、多人獲得市級獎勵。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發展是目標,創新是動力,質量是生命。船埔中學堅持“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制度治校,環境育人,管理強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提高教學質量,讓“山區教育一朵花”更加鮮艷,更加燦爛。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

姓氏分佈

據編者所知,船埔現常住人口中有一下姓氏(排序不分先後):
姓氏分佈地(村或片區)人口氏族來源(從何處何時遷入等)備註
天青湖、馬坑、告田,長坑等地
分佈較廣,古坑,大福,寶樟,葫蘆垟等地
船埔墟?不詳遷自大坪鎮
石下九斗種
水背崗
坑尾樓,鴨母寮,葵坑,大塘,水井頭等地
梅田,西溪,半溪,新聯為主1.5萬左右明末從福建永定遷入梅田灰寨,立祠“種德堂”梅林吳氏大部分遷自三水
半溪
青仔園(坑尾樓往上附近)
青潭等
席草湖,楊杞嶺,齋公寮等地
黃沙,船埔墟
船埔墟遷自大坪鎮
水井頭
新聯
船埔墟?不詳
船埔墟遷自五華縣
北潭角,船埔墟
船埔墟遷自大坪鎮
限於編者見識,僅知列以上姓氏,知道別的姓氏的同鄉請及時補充或糾正(分佈地可能有所出入),可以的話還可以列出人口,姓族到船埔的來源等等……
各姓族和諧相處,營造船埔和諧大家庭!

鄉間民俗

船埔鎮境內方言為半山客家話,客家人在當地生活悠久,民俗上主要是客家文化為主,同時也受潮汕影響。
以梅田村灰寨為例,主要有這麼些:
農曆日風俗習慣
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子時一過打開門鞭炮,辟災避邪迎新年,當天不掃地,意為留財,盡量不外出,徑仔村當天有拜祖習慣,中徑村有6點天亮前吃早餐的習慣,我家新年早上一般是吃飯,不吃粥
正月初二開始外出探訪親戚,外嫁的女兒當天要回娘家,好像當天可以洗澡
正月初三~初五當天要洗澡,一定要洗,洗窮鬼,意即洗了澡不會窮,用洗石姜蒲+老人根水洗,不過近段時間好像有些簡化不洗;迎老爺,太平廟三山國王、五顯大帝等,青潭青龍廟天王爺
正月初四齣年假,之後可外出或開工等其他
正月初七擂七樣菜茶
正月初十補天穿,就是把各色各樣的粄煎來吃掉,相傳與女媧補天有關
正月十五元宵節,吃粄圓,當地無特別風俗
清明節部分家族或人家有拜遠祖或近祖習慣
五月初五端午節,炒麵線,吃豆芽,洗午時水,當天開始小孩子可以下水游泳
六月初六相當孝親節,有“六月六,百羅食哀(母)肉”的典故,告誡兒女要孝敬父母(百羅,一種傳說中的鳥,好像由一傳說中的人物死後幻化而成)
八月八月一開始直到中秋節,梅田當地掃墓拜祖的時段
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糕月餅,賞月,個別人家受潮汕文化習俗影響,有用水果盤等拜“月娘”的習慣
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老人節,當地無特別風俗
十月初二演戲,看熱鬧,為太平廟五顯大帝慶生,為梅田一年當中的重要節日,但隨社會時代變化,演戲營造的氛圍變得平淡,觀眾稀少,遠無當年的熱鬧氣氛,十村四十里的人都來看
冬至節相當於過年,吃粄圓,過後就大一歲了
十二月初八臘八節,當地無特別風俗
十二月廿四入年假,當天開始,小孩子不準罵髒話,大人不可以打小孩,神靈回天庭,這天之前要還神還願
十二月二十八外嫁女兒回娘家
十二月廿九或三十除夕,拜神,到宗族祠堂或在自家拜祖,洗石姜蒲+老人根水澡,下午早早吃晚飯,中徑村有超早吃晚年飯的習慣(一般是除夕當天早餐吃完后,午飯與年夜飯一起吃。)
補註:石姜蒲,學名為“石昌蒲”。【藥性】辛、苦,溫。歸心、胃經。【功效】開竅醒神,化濕和胃,寧神益志。

客家圍龍屋


位於船埔鎮梅田村灰寨寨頂的圍龍屋【安民圍】,已有400年多年的歷史,為船埔等地區吳氏村民的祖居,是揭陽地區甚至潮汕地區唯一一座大型客家圍龍屋。建築佔地近五千平方米,正門口近六百平方的半月形禾埕,稱“獅石坪”(因坪邊緣有獅形石而得名),圍龍屋與禾埕整體平面呈不規則蛋形,圍龍屋外圍呈U形,后圓前方,外圓內方,內圍為矩形,正屋為梅田吳氏二代祖雪梅公祖祠“永恵堂”(已毀)。2017年底,梅田圍龍屋以客家特色建築入選普寧市第三屆梅花旅遊文化節路線景點。梅田圍龍屋,是體現南陽山區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築,是船埔歷史文化的沉澱,是船埔歷史的見證,更是潮汕地區客家文化具有代表性、非常寶貴的遺產!
寨頂圍龍屋在古時是有防禦作用的,歷史上的確是發揮過作用的…說是以前古時舊社會,具體什麼年代待考證,聽長輩說的…當時社會動蕩,寨里來了一夥“河婆賊”(土匪),搶掠村民財物…後來包圍寨頂圍龍屋,當時冷兵器時代,河婆賊是攻不入圍屋的,但村民困守在屋內,因為處於半山腰,平時村民是要下山挑水的,所以河婆賊想利用這點圍困村民,讓村民渴死在裡面,村民也是被圍得得不行,不知困了幾天,最後,一位婆太想到一個辦法,因為我們客家以前有釀米酒的習慣,所以這位婆太就叫人把衣服沾了米酒,用竹篙高高把衣服撐起來,衣服滴著水,讓河婆賊看到,表明我們圍龍屋內有水,你們河婆賊困不了我們,幸好河婆賊也信了,而且他們堅守數日也沒撈到什麼好處,就跑了,村民也就安全了。
近年來,圍龍屋裡原居民大部分已外遷至垟里各排或徑仔缺,截止至2015年初,僅余左側門樓的兩三戶老人家居住,圍龍屋的大部分房屋多年失修並坍塌嚴重,尤其那些古老的青磚牆都悉數倒塌,很是可惜!期待村民及有識之士,有朝一日喚起保護修繕祖屋的意識,團結一致,把寨頂圍龍屋保護修繕起來,留予後代,告訴後人,我們客家、吳氏先祖艱難的歷史!
以下是航拍局部村景及圍龍屋。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寨頂的圍龍屋,已經倒塌非常厲害,野草肆虐,估計很快就會塌毀殆盡,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把她修繕起來,持續保護好我們村客家人寶貴的遺產!照片由鄉友吳文基,拍攝於2015年6月。
【航拍】梅田灰寨·寨頂圍龍屋2015.06
【航拍】梅田灰寨·寨頂圍龍屋2015.06
以下是寨頂圍龍屋內景,編者三相子攝於2004年8月。
遠眺灰寨寨頂圍龍屋全景2004.08
遠眺灰寨寨頂圍龍屋全景2004.08
梅田灰寨·寨頂圍龍屋內景2004.08
梅田灰寨·寨頂圍龍屋內景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