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社會黨

黨的名稱

匈牙利社會黨(Magyar Szocialista Párt),1989年10月7日成立,主要為知識分子、職員和企業家。主席多特·拜爾道郎(Tóth Bertalan)。

1989年10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第十四次(非常)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將黨的名稱改為“匈牙利社會黨”。到1990年年底,該黨有黨員4萬人。黨的全國性日報是《人民自由報》,黨的刊物是《社會評論》和《新論壇》。

初期調整


大會通過社會黨綱領聲明和新黨章,決定對黨員重新登記,選舉涅爾什·雷熱為黨的主席和由25人組成的主席團。新黨章不再提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取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作為自己活動的指導思想”,放棄“把建設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最終目標”,在黨的組織原則上摒棄“民主集中制”,等等。明確規定社會黨的性質是“毫無保留地接受人類發展的普遍價值,即人道主義、自由和民主並具有馬克思主義精神的政治組織”,“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小企業家、匈牙利民族和其他民族同胞的黨”。社會黨的目標是建立“民主社會主義”,政治上實行多黨制和議會民主,經濟上建立以混合所有製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建立社會公正、合理、機會均等和社會福利保障的牢固體系,實現社會團結互助。到1989年12月底,原社工黨72萬黨員中有5.5萬人登記加入社會黨。1990年3月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中,匈社會黨獲得國會386席中的33席,居第4位,但被排擠在政府之外。在1990年5月召開的社會黨“二大”第一階段會議上,涅爾什·雷熱宣布辭職,霍恩·久洛當選為黨的主席,波日高伊·伊姆雷當選為副主席。這次代表大會指出,匈社會黨屬於社會民主黨性質,在政治上不是匈牙利共產黨、勞動人民黨和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繼承者。它接受1989年6月社會黨國際原則聲明,並謀求加入社會黨國際。同年11月,社會黨“二大”第二階段會議上,通過了社會黨7點綱領聲明和新黨章。

參政情況


自蘇東劇變以來,匈牙利社會黨經歷了艱難曲折的發展演變過程。其間有過輝煌,也遭受過沉重的打擊。從1989年到2011年的22年中,在多黨議會民主制下,匈牙利一共進行了六次國會大選,社會黨經歷了兩次大的起落浮沉,由此形成社會黨發展演變的兩大周期。從1989年到1998年是社會黨發展演變的第一個周期。在這一時期,社會黨既遭受了被瘋狂打壓的痛苦,也迎來了成功的喜悅,經歷了其發展演變過程中的第一次沉浮。
在野、第一次執政與下野
1990年3月25日和4月8日,匈牙利分兩輪舉行實行多黨議會制以來的第一次全國“自由大選”。社會黨得票8.55%,獲33席。本次大選是在一片“打倒共產黨”、“選誰都可以,只要不選共產黨”的叫喊聲中進行的,結果可想而知。反對黨在本次大選中迅速崛起,並大獲全勝,民主論壇與獨立小農黨、基督教民主人民黨組成民主聯合政府。社會黨雖然是國會中的第四大政黨,但終因沒有一個政黨願意與之聯合組閣而淪為在野黨。西方媒體紛紛報道“左翼被打敗了”,“左翼從根本上消失了,從長遠來說沒有未來”,“社會主義和所有相關的左翼都結束了”。
在反共浪潮中,下台後的社會黨內外交困,不得不為生存而努力。為贏得下一次大選,社會黨立下三大目標:一是重塑政黨形象。同前社工黨劃清界限,加強黨的社會民主黨性質,以加入社會黨國際為目標。二是制定積極的政治戰略以確保大多數選民的支持。社會黨深入實際,接觸民眾,了解情況,立足於解決實際問題,提出了一整套整治匈牙利經濟和社會弊端、著眼於大多數人利益的競選綱領;注意團結和聯合左派友黨和團體,如注意聯合匈牙利最大的群眾組織——全國工會,還表示如果大選獲勝,願意同自由民主主義者聯盟聯合組閣。三是使選民深信保守聯盟必敗。社會黨擁有一大批從中央到地方的具有多年從政經驗和實際能力的幹部,社會黨的這些做法也順應了既對現實社會主義失去信心又厭倦了給他們帶來痛苦的趨向西方模式的轉軌,想在現實社會主義和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之間尋求“第三條道路”的社會心理。
1994年5月8日和29日匈牙利分兩輪舉行劇變以來的第二次國會大選。這次共有15個黨派參加競選。選舉的最終結果是:社會黨得票54.14%,贏得了386個席位中的209個席位,社會黨東山再起,重新成為執政黨。社會黨與自民盟組成聯合政府。
社會黨上台執政后,順應多黨議會民主制、私有化和向市場經濟轉軌以及回歸歐洲的歷史潮流,突出顯示了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在資本主義制度框架內尋求發展的特性。
大選后,社會黨為避免形成一黨與多黨聯合力量抗衡的局面,在做出讓步的情況下與自由民主聯盟聯合執權。雖然自民盟與社會黨有著某些共同的思想基礎,但是在經濟政策等方面兩黨卻存在較大分歧,致使聯合政府危機頻發,社會黨執政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此外,社會黨內部也存在分歧,削弱了黨的凝聚力和執政能力。在嚴峻的經濟形勢面前,在整個東歐地區私有化大潮的推動下,加速私有化,實行經濟緊縮政策。緊縮政策的實施,致使執政黨內部矛盾加劇,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各種社會矛盾一起爆發,遊行示威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緊縮政策雖然收到了一定成效,為經濟的復甦奠定了基礎,但是社會黨卻不得不吞下因經濟緊縮而失去選民的苦果。
1998年5月10日和24日,匈牙利分兩輪舉行劇變以來的第三次國會大選,青民盟首次上台,與獨立小農黨和民主論壇組成聯合政府。社會黨獲得135席,淪為最大的在野黨
在野、連續執政與三度下野
從1998年到2010年是社會黨發展演變的第二個周期。社會黨經歷了其發展演變的第二次沉浮。在這一時期,由於匈牙利政治經濟轉軌的主要工作大體完成,政黨制度基本建立,黨派鬥爭逐步納入有序軌道,努力爭取和維持執政地位成了社會黨活動的主體。
在短期的內部混亂和推避失敗責任后,社會黨很快開始了內部的重新調整。社會黨從三方面進行改革:一是結束黨內派系爭鬥,在保持原有的老的領導人基礎上吸納一些年輕人進入黨的高層領導集體。在之後的幾年中,許多年輕人和女性職員加入了黨的高層領導集體。二是拓寬社會基礎,把女性選民、年輕人、中下階層民眾作為爭取對象,與貿易聯盟和國內其他社會組織結成聯盟來吸引那些持觀望態度的民眾的支持。三是進一步完善社會民主綱領。2000年11月黨代會通過文件,該文件以社會黨國際《斯德哥爾摩宣言》中表述的歐洲社會民主黨理論為基礎,是為符合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的規範而作出的努力,但同時申明必須符合匈牙利特殊的國情。社會黨試圖從實際國情出發,通過改革成西歐模式的政黨來洗掉自己本身所固有的“污點”,以期在2002年大選前給選民以新面目。2002年4月7日和21日匈牙利舉行了劇變以來的第四次國會大選。社會黨得票42.1%,在國會386個席位中獲178席,其競選盟友自民盟得票5.5%,獲20席,兩黨在國會中所佔比例達51.3%,再度奪回執政權。
社會黨和自民盟再度聯合執政,聯合政府面臨著與第一次執政時基本相似的處境。
第一,社會黨內依然存在分歧,與自民盟存在矛盾。
第二,經濟轉軌和經濟快速發展的任務依然嚴峻。
第三,繼續推進匈牙利“回歸歐洲”的進程。
為了順利實現入盟目標,社會黨政府緩和了因上屆政府實施《鄰國匈牙利族人地位法》而引起的與鄰國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的矛盾,加強了與周邊國家的區域合作,改善了與俄羅斯的關係,與維謝格拉德集團國家協調了入盟談判中的立場,並於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
為應對反對黨的挑戰,鞏固執政地位、實現連續執政,以總理久爾恰尼為首的全國選舉委員會,開展“形象運動”,提出“安全、勇氣和公正”的口號。在選舉前夕,久爾恰尼親臨布達佩斯抗洪現場,幫助搶險人員在堤岸旁堆積沙袋,為自己和社會黨賺得了選民的好感。
2006年4月9日和23日舉行了匈牙利劇變以來的第五次議會大選。社會黨和自民盟兩黨總共獲得210席,占議會席位的54.4%。執政黨獲得連任,這是匈牙利劇變以來第一個贏得連任的政黨。
連續執政以後,社會黨政府繼續推進匈牙利“回歸歐洲”和歐洲一體化進程。但在內政方面,社會黨政府卻實施了與民主社會主義倡導的社會福利主張背道而馳的緊縮政策和醫療改革
緊縮措施加重了民眾的就業壓力和社會負擔,引起了社會的普遍不滿。隨著久爾恰尼在5月社會黨代表大會上的發言錄音被曝光,社會上的不滿情緒更加激烈,社會黨的聲望大幅下降。以青民盟—匈牙利公民聯盟為首的反對黨藉機發起對社會黨的進攻,要求久爾恰尼和社會黨政府下台的抗議活動此起彼伏。
醫療改革法案導致社會黨內部以及社會黨與自民盟之間的矛盾加劇,分歧更加擴大。3月底,久爾恰尼在社會黨代表大會上批評自民盟,宣布解除自民盟成員霍爾瓦特·阿格奈什的衛生部長職務,引起自民盟的強烈不滿。4月底,自民盟退出聯合政府,社會黨單獨執政。
2008年9月以後,國際金融危機席捲而來,使得執政的社會黨雪上加霜,以青民盟—匈牙利公民聯盟為首的反對黨以政府應對危機不力為由,多次要求政府辭職並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社會黨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為了緩解執政危機、維持執政地位,社會黨以退為進,久爾恰尼辭去社會黨主席職務,選舉社會黨議會黨團負責人蘭德沃伊·伊爾迪科為社會黨主席。接著,社會黨向議會遞交了對總理久爾恰尼的不信任動議,議會通過動議並選舉鮑伊瑙伊為總理。
鮑依瑙伊總理在最短的時間內任命了政府各部部長,成立了在他直接監控和領導下的危機管理小組並且緊急出台了一攬子反危機緊縮計劃。這些步驟和措施有利於改善匈牙利的競爭力,但卻大大地影響了消費、投資、就業和出口,社會黨已無力挽回民心。
新政府同時面臨著五大挑戰:時間的短缺、執政的社會黨內的意見分歧、前任的政治陰影、在議會中起平衡作用的自民盟的制約以及緊縮政策將會引起的社會抗議。
2010年4月11日和25日,匈牙利分兩輪投票進行劇變以來的第六次國會大選。青民盟和基督教民主黨在57個未決選區中的54個選區勝出,共獲得263個議席,佔全部議席數的68%,即2/3以上。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匈牙利首次有政黨在選舉中獲得如此壓倒性的支持。以排外和民族主義為號召得“更好的匈牙利運動”尤比克黨名列第二,執政的社會黨支持率只剩下16%,最終獲得59個議席,社會黨遭受慘重的打擊。

政治定位與作用


縱觀劇變后的匈牙利,社會黨在匈牙利經濟社會轉軌和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無論在台上或台下,社會黨都採取了積極的態度和作為,不僅積極適應社會的急劇變化,著力推動制度的變革,而且充當了塑造新社會制度的踐行者和中下層社會群體的代言人。
(一)社會黨是積極支持和推動匈牙利社會制度變革的重要力量
劇變初期,社會黨的綱領明確申明:黨的目標是民主社會主義,建立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社會市場經濟和法制體製為基礎的多黨議會民主制度。為了進一步消除人們的誤解,在黨的二大文件中再次申明黨的性質是社會民主黨,以加入社會黨國際為目標,並於1992年成為社會黨國際觀察員國。社會黨努力重塑黨的形象,淡化意識形態,積極發展與社會黨國際的關係,反覆強調“在憲法規定的範圍內”開展活動,“將以反對黨的身份”出現,成為一個建設性的反對派。
社會黨不僅在綱領宣言中多次申明自己的議會民主政黨身份,而且以實際行動積極推動社會政治經濟轉型。在台下,社會黨遵循議會政治原則,在議會中恪盡職守,為政治經濟轉型建言獻策,充分展示了議會中“建設性反對黨”的良好形象;在台上,積極推進政治經濟轉軌進程,匈牙利的私有化正是在“博克洛什計劃”下完成的。(二)社會黨是塑造匈牙利新社會制度的積極踐行者
社會黨不僅積極支持和推動匈牙利的社會變革,而且以理論和實踐表明自己是塑造匈牙利新社會制度的積極踐行者。主要表現在:
首先,進行休克補課,推進私有化,加速經濟社會轉軌。
社會黨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黨外抗議、黨內分裂,僅1995年一年便有7名社會黨人部長辭職,緊縮政策的制定者財政部長博克洛什更是眾矢之的。但是緊縮綱領卻使匈牙利的經濟發生了根本的轉折。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匈牙利第一次從東歐債務危機之首的陰影中走出來,成為只有中等外債的國家。1999年,匈牙利經濟(不計灰色部分)已超過1989年劇變前的最高水平,雖然落後於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但不僅走出了劇變后的滑坡與蕭條時期,而且也走出了自80年代以來一直持續的高債務、高通脹、低增長狀態。
其次,促進政黨制度的良性發展,成為政黨政治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社會黨是代表了匈牙利中下層人民的利益
社會黨在維護中下層民眾利益,充當其政治代言人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轉軌初期,社會黨明確反對右翼政府的不合理的國內政策,如反對憲法修正案。同時在經濟社會領域中,積極維護工人和中下層人民的利益。右翼政府所實行的土地補償法和重新私有化,嚴重損害了農業和與之相關的中下層人民的利益,社會黨強烈反對右翼政府這一做法,捍衛了中下層人民的利益。作為議會黨,社會黨注意總結經驗教訓,根據民意提出了切合實際的競選策略,如降低失業率、控制通貨膨脹,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增加社會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等,這得到了廣大中下層人民群眾的積極擁護。
社會黨提出了在經濟領域改革計劃,主張把重點放在緩解失業,減輕社會最貧困階層的負擔等廣大民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如久爾恰尼上台後採取了新的稅務政策、住房政策、民族政策、取消兵役制、打擊傷害兒童等頗有成效的政策,實行減稅計劃,進行醫療體制、教育體制改革。他本人也表示:“應該建立這樣一個社會政治體制:政府是幫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而不是幫助那些生活安定的人。”當然,由於轉軌的複雜性,社會黨政策調整的空間實際非常有限,不得不採取一些與其政治理念不符的舉措,但總體來看,社會黨總是努力實施有利於中下層民眾的政策,減輕經濟轉軌給他們帶來的陣痛。

現狀與發展前景


匈牙利的第六次國會選舉開創了匈牙利第三共和國歷史上的一個新時代,這從根本上關係到1989年改制以來形成的多黨議會民主制度的命運。歐爾班政府是民主轉制以來第一個非聯盟的多數黨政府和第一個右翼黨政府,2/3的多數使得匈牙利的政治格局從此走到“拐點”,同時也賦予了歐爾班政府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對國家憲法進行修改,推薦新的共和國總統,改變地方政府的法律,挑選和剔除國會議員隊伍以及削減地方政府機構等等。2011年4月18日匈牙利國會通過名為《基本法》的新憲法,新憲法於2012年1月1日起生效,雖然社會黨和LMP黨抵制了這次投票,但是由於執政的青民盟和基督教民主人民黨在擁有386席的國會中佔2/3多數議席,因此新憲法毫無懸念地獲得通過。
選后的社會黨處境艱難,表示將以其信念和意志“跌倒了再爬起來”。社會黨明白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是重新贏得選民的信任,首先進行了切實和坦誠的分析評價,在此基礎上,確定新的左派政策的實質、內容和風格。社會黨明確指出,將會成為建設性的反對黨,將在議會裡代表勞工、工薪階層、退休人員和學生的利益。

綱領聲明指出


(一)改革經濟結構,制止通貨膨脹;
(二)徹底改革所有制,私有化應當讓更多的人成為所有者,農業合作社的土地應歸社員所有,反對將工廠、商店、住房和土地交還原主;
(三)匈經濟應向世界市場全面開放,反對經濟上的片面依賴;
(四)切實保障工人和僱員的利益;
(五)僱員應該組織起來,以抵禦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
(六)制止自然環境污染
(七)反對因世界觀、民族、出身、宗教等原因遭受歧視。就在第二階段會議前夕,波日高伊宣布退出社會黨,並表示他要另組織一個致力於全民族團結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