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帖

東晉時期王羲之的草書之一

胡桃帖是東晉時期王羲之草書之一。

法帖簡介


【稱】胡桃帖
【】王羲
【】草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規格】6行,49字
十七帖》叢帖第二十七通尺牘。
《右軍書記》有此帖錄文,《宣和書譜》著錄此帖目。

法帖釋文


釋文
足下所疏雲,此果佳,可為致子,當種之。此種彼胡桃皆生也。吾篤喜種果,今在田裡,唯以此為事,故遠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大意


您(王羲之的好友周撫)所寄來的信上說,這種水果很不錯,可以幫我弄到種子,我將取來種下。這裡(會稽)所種下的您那裡(蜀地)的胡桃都生長了。我最愛種果樹了,現在在田裡,只做這件事,所以從這老遠的地方特地向您提起。您送來這些種子,對我真是大大的恩惠啊!

考釋


《右軍書記》有此帖錄文,但連屬於《來禽帖》后,不提行。《宣和書譜》著錄此帖目。上海圖書館所藏《十七帖》銅山張伯英藏本,此帖缺“今在田甲,惟以此”七字。“胡桃”,即今之核桃。帖中曰:“今在田裡”,可證此帖王羲之寫於公元355年(東晉永和十一年)去官之後。

書法欣賞


疏密法是處理章法中黑白關係的方法,能否知白守黑,是章法成敗的關鍵,……《胡桃帖》章法中的疏密法運用得相當巧妙,主要表現有二:
胡桃
胡桃
一是疏密得當。既不太疏,又不太密,當疏則疏,當密則密,茂密處運之以疏,疏曠處濟之以密,故密中有疏,疏中有密,疏與密交互出現。如《胡桃帖》中第一、二行疏,第三、四行密,第五行疏,第六行密;第一行中,“足下所疏”密,“疏雲此果”疏,“果佳”密,“佳可”疏,“可為”密。這樣忽疏忽密的排列,就使得章法起伏跌宕,節奏分明。
二是善於造虛。……草書意境的體現,在很大程度上靠“白”的妙造。“白”處理得好能給人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胡桃帖》中,行與行之間沒有犬牙交錯的字跡,三、四行之間較寬,最後一行留有較大的空隙,而且,“此、當、胡、篤、種”等字中間有較大的空白,“足、下、可、為、桃、皆、子”等字的筆畫又十分細勁,這樣,整體就顯得比較疏朗。

關於十七帖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寫給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因為第一封信開頭是“十七”二字,於是統稱為《十七帖》。
宋拓十七帖
宋拓十七帖
《十七帖》叢帖共二十九帖,目錄如下:
01、郗司馬帖;02、逸民帖;03、龍保帖;04、絲布衣帖;05、積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處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鹽井帖;15、遠宦帖(省別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嚴君平帖;18、胡母帖;19、兒女帖;20、譙周帖;21、漢時講堂帖;22、諸從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藥草帖;26、來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此目錄主要依據孔氏岳雪樓本《十七帖》,藏香港中文大學。此本為“僧權”全本,摹刻於南朝梁內府所藏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