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遇春

鄭遇春

鄭遇春(1333-1390年),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將領,唐朝宰相鄭畋之後,先鋒鄭遇霖之弟。

至正十三年(1353年),隨朱元璋攻取了鐵佛岡、三汊河、大柳等寨,因功升任總管。至正十五年(1355年),隨朱元璋渡江作戰,后參與平定陳友諒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朔州衛指揮副使,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徠同知大都督府事,封滎陽侯,食祿九百石。洪武十四年(1381年),隨同傅友德平定雲南,封滎陽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死,爵位削除。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鄭遇春和兄長鄭遇霖都因勇猛力大出名,其兄鄭遇霖和同鄉人有矛盾,想要殺之而後快,幸得鄭遇春極力勸阻才得以解決。因此人們都害怕鄭遇霖,卻認為鄭遇春十分賢良。
鄭遇春
鄭遇春

元末烽煙

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克滁州,便以鄭遇霖為先鋒,攻取了鐵佛岡、三汊河、大柳等寨,鄭遇春因功升任總管。
至正十五年(1355年),隨朱元璋渡江作戰,其兄鄭遇霖在攻打蕪湖時戰死,鄭遇春於是接替鄭遇霖,統率他的部隊,當時朱元璋麾下諸將的部隊都不過千人,而鄭遇春則兼任兩支部隊的首領,並且他的部下又十分驍勇,多次作戰,功績卓著,因此被授予左翼元帥。此後,隨軍參與了平定陳友諒的戰爭,在戰爭中,身先士卒,從不自誇功勞,朱元璋對此感到驚異。
至正十六年(1356年),隨軍攻集慶。
至正十七年(1357年),隨朱元璋先後攻取金壇、丹陽、江陰、常州、常熟、揚州等地。
至正二十年(1360年),隨軍收復太平,攻取信州、安慶等地。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隨朱元璋攻取江州,同年在集慶結婚,妻子為九江人謝氏。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長子鄭詳出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參加鄱陽湖之戰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隨朱元璋攻打武昌,又跟隨徐達攻打廬州,和王志一起攻取六安,就任六安衛指揮僉事。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隨軍攻打平江。十月,隨徐達北伐元朝。

明初戰功

洪武元年(1368年),隨軍攻取華州。九月,隨軍攻取太原。
洪武二年(1369年),隨傅友德屯兵太原、大同、朔州等地。
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開設朔州衛,並重建朔州土城,改任朔州衛指揮副使。十一月,升任同知大都督府事,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封滎陽侯,食祿九百石,允世襲。
洪武四年(1371年),受命駐守臨濠,開行大都督府。
洪武五年(1372年),再次鎮守朔州,因受到牽連而被削去爵位。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命他和太原衛都指揮使王臻經理代縣城池,上奏稱朔州乃邊塞要衝,不能夠擅離職守,於是朱元璋仍然讓他鎮守朔州。
洪武十年(1377年),少數民族首領也速脫火亦等人進犯涼州,鄭遇春率兵迎戰,擊退,斬獲一千餘人,得馬、牛三百匹。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七月,復封為滎陽侯。
洪武十四年(1381年),隨傅友德平雲南,率楊文等人經略城池屯堡。回到京城,統率金吾諸衛,興造海船一百八十艘,運餉遼東,登記陝西岷州諸衛的官馬。
洪武十七年(1384年),被召回南京,督帥京吾諸衛所。五月,被賜予文綺鈔。八月,和東川侯胡海監督金吾所等衛造海舟180艘。
洪武十八年(1385年)十月,朱元璋派鄭遇春告訴諸位將軍,留下一些適當的馬給自己用,其他的馬上交國家。
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朱元璋派遣使臣告訴鄭遇春等諸多王侯回南京。

爵除被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和鳳翔侯張龍、平涼侯費聚等人前往雲南置驛傳,朱元璋各自賜予了一些鈔。六月,和張龍一起被召回京。十二月,坐胡惟庸案死,爵位削除。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十九》《明太祖實錄》有記載。

主要成就


鄭遇春是朱元璋的早期部將,跟隨朱元璋打下了最初的根據地,參加了平定陳友諒的戰爭,所率部驍勇善戰,其人作戰時又身先士卒,后又隨徐達平定山東、黃河南北,洪武十四年(1381年),隨傅友德平定雲南,為明朝的建立和疆域的統一作出了貢獻。

家庭成員


鄭遇春系鄭氏中祖鄭恬之系分支,是唐朝宰相鄭畋的後代,滎陽鄭氏桓公七十二世,鄭昌孫八世裔孫。
父:鄭國熊。
母:貢氏。
妻:謝氏。
兄:鄭遇霖,朱元璋早期部將,戰死蕪湖。
子:鄭詳、鄭誕、鄭瑚、鄭璉、鄭琦、鄭璠。
兒媳:王氏,鄭詳妻,六安侯王志的女兒。
孫:鄭旺,鄭詳和王氏之子。

陵寢墓地


墓址原在古鳳山麓徠(今清真安州大堂中脈)。康熙二十年(1651年),真安州治從土坪遷回古風山麓,重修州城,移遇春墓於古鳳山頸左側(與山腰龍王廟並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州牧汪歙建州城垣,遇春墓被撇在城垣之外。1950年毀廟宇,墮城垣,墓地被城垣磚石湮沒,墓址難於辯認,現位於荊州市。

人物評價


明史》:諸將當草昧之際,上觀天命,委心明主,戰勝攻取,克建殊勛,皆一時之智勇也。及海內寧謐,乃名隸黨籍,或追論,或身坐,鮮有能自全者。圭裳之錫固足酬功,而礪帶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鄭氏族譜:屢屢功績,殊難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