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振藻
童振藻
雲南大學前身私立東陸大學建校籌備組成員之一。
童振藻
童振藻主纂了我國第一部城市志,編著了第一部雲南地方志目錄、第一部雲南地震專著。
他的學術活動和成果主要有:主纂《昆明市志》。《昆明市志》不分卷,時任昆明市長張維翰主修,童振藻主纂,於1933年開始編纂,次年鉛印出版。該書除有傳統志書沿革、地理等內容外,增加了產業、機關、財政、金融、衛生、新聞、公用事業、娛樂事業等反映現代城市的內容,共設置19個門類,類下設90多個子目。並採用近代統計學方法,編入許多統計圖表,還插入大量攝影照片,增加可讀性。此部《昆明市志》科學性和實用性較強,呈現出與古代方誌完全不同的風貌,是我國第一部現代意義的城市志。當時即有評論稱:“吾國自舉市政以來,各市未編市志,斯志系屬首創。”
編著《雲南方誌考》。自唐代樊綽《雲南志》肇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雲南方誌達400餘種。然而,直至辛亥革命以前,無人對這些書目作過系統整理。童振藻深感由於沒有一部系統的雲南方誌書目,學界難以根據書目按圖索驥。他出任雲南學會理事長后,利用主持雲南各縣地誌彙編的機會,竭盡心力“向各藏書家鈔補儲備,參稽考徵”,廣泛收集有關資料。又數次到北平、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的大學和圖書館考察搜求雲南方誌書目,並從《日本內閣文庫目錄》、《東洋文庫·地方志目錄》中獲取了大量資料。在書目資料具備后,“緣就見聞所及,篋笥所藏公私各家書目,參互考訂,闕者補之,誤者正之,其體例有異者均詳敘之,勒為《雲南方誌考》五卷”。《雲南方誌考》共收錄方誌及相關書目453種。成書後,因經費拮据未能印行出版,稿本塵封童氏木硯齋,後為杭州圖書館收藏,鮮為人知。直至1990年雲南省圖書館與杭州圖書館合作,整理謄抄了該書稿本,並光電謄印分上中下3冊內部出版,該書才得以流傳。《雲南方誌考》作為第一部全面系統記述歷代雲南方誌的解題式目錄書,至今尚無超過其範圍者,具有很高的學術和研究價值。
童振藻主持雲南學會期間,代表雲南學會擬定了《雲南地誌資料細目》,規範了地誌的體例和內容。該細目在呈報省長公署同意后,下發各縣查照填報,在全省範圍開展了地誌彙編活動。經多方督促,全省共有117個縣完成地誌彙編117種。這些地誌“頗具科學性質,與舊纂之方誌不侔,堪補各縣方誌之未備”,是研究這一時期雲南歷史的重要資料。
清季以來,西南邊疆危機嚴重,許多有識之士為救亡圖存,竭力倡導經世致用之學,有關雲南邊疆史地的研究蔚然成風。童振藻在滇期間,目睹英法列強對雲南的蠶食和侵略,感慨發憤,立志研究雲南史地,“以俾現實之所需”。
童振藻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雲南溫泉志補》。雲南地熱資源豐富,溫泉較多。清末昆明人李坤曾著《雲南溫泉志》,然收錄不全。童振藻更注意“廣加收集,博以考徵”,於1919年編著成《雲南溫泉志補》4卷。
童振藻
3、《雲南土司考》。1936年,童振藻在著名學術刊物《新亞細亞月刊》發表長篇研究論文《雲南土司考》。該文分為緒論、土司起源、土司分佈、土司世系、土司人物、沿邊淪陷區土司、土司現狀等部分,記述翔實、結論中允,為當時處理土司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其他如發表在《禹貢》、《嶺南學報》等刊物上的《江考》、《滇池紀略》、《野人山考》等論文,也是童振藻重要的史地研究成果。童振藻除了著力於雲南歷史文化的研究外,還“時時留心經濟,發為論著”,結合當時雲南經濟和政治局勢,撰寫了諸多有關時政的文章,如《東川銅礦概況及復興對策》、《雲南與國防》、《西昆鐵路與西南國防之關係》等,分別發表在當時權威刊物《中國實業》、《中國社會展望》上,對雲南的建設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童振藻在雲南生活近30年,主持或參與了多種重要文化活動。他關注現實,主張學術服務社會,體現了一位正直學者的拳拳報國之心,為雲南的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受到雲南人民的尊重。《續雲南通志長編》多處記述其事迹和主要學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