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燈盞的結果 展開

燈盞

面制食品

燈盞,又名年(粘)燈、明燈,寓意年年前景光明,是河北衡水一帶自明武宗時期流傳至今的元宵節傳統麵食。最初以米穀、白高粱、黍米為主要材料,近年來以糯米、糯玉米製作居多,製作程序精細有道,成品形狀多樣,吃法不一,即是爽口美味,又是保健養生、饋贈佳品。

起源


相傳明朝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宮中元宵節放煙花,不慎失火,殃及宮中重地乾清宮武宗見火起,遂下令撲救,當跑到了豹房再回頭時,笑對左右說:“好一棚大焰火啊。”說完就一頭鑽進豹房玩去了。
第二天,武宗一直回味火光衝天的那一幕,很想真正投入的玩一把,為期十天的燈火節今晚就要結束…以“八虎”為首的劉瑾看透了皇上的意思,就下令宋明著手安排,宋明為人正直、平日里看不慣八虎的所作所為、這次又讓他重蹈失火一幕,很是氣憤,再說乾清宮象徵皇帝的權力和尊貴的地位,怎能焚火戲玩,但皇上意旨難違,經過一番考慮,他讓御膳房用黍米和江米做成很多圓餅,分別盛在盤子中,插上蘸油棉棒點燃,讓宮女、太監、官宦大臣們輪流在武宗面前或走或飄或舞,並說一句寄語祝福,說出口的都是“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等等”之類的,其實大多數人在心裡祈禱武宗能夠收斂玩心,梳理朝政、慧德天下。武宗雖感覺不像昨晚失火那樣壯觀靚麗,但也被這特別的燈火節祝福所感動,龍顏大悅,賞賜所有宮女太監官宦大臣,又得知是宋明精心安排,當場賜名為“明燈”,乾清宮由此逃過這一劫。
後來“應州大捷”、參佛外交”成為這玩家皇帝的功績,據說是托寄燈之福語。那次寄燈之後,武宗帝把明燈作為禮佛貢品,據說還把顏色鮮黃的黍米燈命名金燈,白色的江米燈命名為銀燈。給神佛上貢之後,則成為家庭重要人物的福食。

原料


米穀(錢錢穀)、白高粱、黍米、糯(江)米、糯玉米。

種類


1.從材料顏色主要分為
金燈(黍米、黃糯玉米),銀燈(江米、白糯玉米),墨燈(黑糯玉米),彩燈(米穀、糯高粱、紫糯玉米)
2.從形狀分為
圓燈、生肖燈、花鳥燈

製作方法


傳統製作法

1.磨面:把凈米磨成粉面,以前是要把蛻皮的米放在水裡泡半小時左右再淘3-5次,放置在容器里濾去水分至米浸透,再用碾子壓成粉面,如果不隨時加工食品,磨好后需要攤開晾乾,以免發霉。
2.燙麵:把麵粉放到面盆中,用80-90度適量開水和成麵糰;
3.上鍋:準備半碗清水,放置面盆旁,雙手蘸清水,取拳頭大小麵糰,捏成窩頭上蒸屜,全部上鍋后旺火,開水之後中火13-20分鐘(根據蒸食量大小調整時間)住火;
4.出鍋:將窩頭直接鏟到面盆中蓋好面盆,稍稍降溫;
5.和面:待窩頭降溫至不燙手時,加適量干白麵粉(麵粉越多口感越甜),蘸香油水(溫水加適量香油)和勻成麵糰;
6.拉燈:先介紹最普遍的圓燈的拉法,準備一根約1米白線,泡製香油水中備用,取出一塊麵糰揉成直徑3~4cm的圓柱,用嘴叼住白線的一端,手捏住另一端繞圓柱一圈,線交接用力拉直,循環操作,用手蘸香油水將餅片整形,均勻的擺放到蓋簾(一般指盛放麵食的平板托篦),個個光亮細膩,清香誘人;另外還可以用手捏成各種形狀,或生肖、或花鳥
7.煎燈:鍋里放少許食用油,六成熱時把燈盞放進去煎至兩面金黃中間棉軟時出鍋(過去經濟條件限制,主要以煎食為主,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逐漸演變成炸食,其成色和口感比煎食更好);
8.食用:煎或炸好后,可直接食用,也可蘸白糖食用,外焦里嫩、甜香滑膩

現代製作法

1.磨面:把凈米磨成粉面,以前是要把蛻皮的米放在水裡泡半小時左右再淘3-5次,放置在容器里濾去水分至米浸透,再用碾子壓成粉面,如果不隨時加工食品,磨好后需要攤開晾乾,以免發霉。
2.燙麵:把麵粉放到面盆中,加適量白砂糖,用80-90度適量開水和成麵糰;
3.捏燈:取小麵糰用手揉拍成直徑為3-4cm圓餅,或生肖,或花鳥
4.炸燈:鍋中放入足量的食用油,七成熱時將做好的燈盞放入,用筷子翻炸,使其炸熟炸透,方可出鍋
5.食用:炸好后,可直接食用,也可蘸白糖食用,外焦里嫩、甜香滑膩(比傳統方法製作的口感要遜色一些)

營養價值參考


糯米

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

糯玉米

甜糯玉米中富含的脂肪,亞油酸,鈣可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防止高血壓,冠心病和心肌粳塞等疾病的發生,並對糖尿病有積極的防治作用;
②玉米脂肪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它不僅是生育素,還可防止皮膚色素沉著和先期發皺,具有延緩衰老的良好作用;
③玉米還含豐富的谷氨酸,它能促進腦細胞的呼吸,有利於腦組織里氨的排出,有很好的健腦和增強記憶力的功效;
④玉米的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有毒腐質在腸道內的積累,能有效地減少便秘,減輕痔瘡疼痛,降低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病率,另外,玉米中的纖維素還能預防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症等許多疾病等。
⑤預防癌症病變。鮮食玉米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鎂,鎂能抑制癌發展。

高粱

有一定的藥效,具有和胃、健脾、消積、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的功效。

輔料添加功效


【糯米+蜂蜜】補中益氣、健脾消食、補虛養顏、美容養顏。
【糯米+紅棗】健脾益氣,適用於體虛氣弱、心悸失眠者。
【糯米+蓮子】益氣和胃、補脾養肺,強健骨骼和牙齒。
【糯米+蓮藕】健脾止瀉、清熱生津,涼血散瘀、益氣養生。
【糯米+銀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嫩膚美容。
【糯米+山藥】補益脾胃、斂汗止渴、益氣補腎。
【糯米+百合】補氣養血,消疲健身。
【糯米+香芹】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腸胃的排毒,還可以起到清涼消腫、清新口氣的效果。
【糯米+板栗】對腰腿軟弱,反胃腹瀉等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
【糯米+枸杞子】可改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癥狀,還有滋補肝、腎、肺及明目的作用。
【糯米+葡萄乾】可以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症。
【糯米+茯苓】適用於食欲不振、腹脹、失眠、健忘等人,有養胃、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

適宜人群


1.適宜體虛自汗、盜汗、多汗血虛、頭暈眼花、脾虛腹瀉之人食用。
2.適宜肺結核、神經衰弱、病後產後之人食用。
3.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4.凡濕熱痰火偏盛之人忌食;發熱、咳嗽痰黃、黃疸、腹脹之人忌食。
5.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由於糯米極柔黏,難以消化,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食。

有關知識


1.探究歷史
明朝燈火節從正月初八到十七持續十天,屬史上最長,自宋明寄燈以後,燈盞一直在正月十五製作,連續點寄三天,到正月十七日晚把燈捻殘餘收集起來,用黃紙包好、點燃迅速的走出大門外,邊走邊念叨“獅子狗草跟著我跑,長蟲柳燕跟著我變…”趁火不滅扔掉,據說是施捨“要飯的”,稱“舍神果”,第二天才可以食用。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燈盞製作和食用不再受時間限制,取材也越來越廣泛,也逐漸成為招待親友、保健養生、禮物饋贈之佳品。
2.燈捻
有的是用棉紙直接捻成繩蘸食用油使用,有的是把脫籽棉薄薄的纏到麥秸稈上蘸食用油使用。
3.點燈盞
十五日夜,將所有燈盞送放於自家院內院外的神龕、牌位、水缸、糧囤、房門、牆頭、大樹下、捶布石,豬圈、羊欄、馬棚、牛槽、雞窩、糞坑,糞堆、廁所、磨盤、碾盤,石滾,井邊等,每處均放兩個。測旱澇的燈盞要放在大門兩邊,每邊六個,院中搭有‘燈山”、“燈樹’和豎有‘天燈”,檢桿的要放上燈盞,然後統統點燃。此時滿院生輝,一片光明,燈花起舞,油香撲鼻,它象徵著家家到處油(有),當年生活一定富裕。民間稱此舉為‘送(宋)明燈”、“點燈盞”。
4.寄福寓意
①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
②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音相近,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③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
④現代寄燈多樣:在身體各部位寄燈,以求健康消百病;到農具跟前寄語風調雨順,以期豐年;給孩子的書房、學慣用具寄燈,以求學業有成、前途光明;給車馬寄燈,祈福出入平安;給企業、門店寄燈,唯願事業發達、財源廣進;等等。
⑤拉燈線,民間的習俗拉燈結束以後,要把拉燈線扔到牆上粘住,看形狀一團的象徵當年收山藥(紅、白薯),細長的象徵收玉米等。
5.宋明
明朝官員,祖籍河北省衡水地區深州市榆科鎮趙村,墓遺址、墓碑尚存。